陈图刚
- 作品数:34 被引量:184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基金江西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灯盏花素对内皮祖细胞数量、功能及iNOS的影响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功能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得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7d后收集贴壁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灯盏花素(分别为5、10、20、40mg/L)培养24h,同时,对照组与灯盏花素20mg/L组分别培养6、12、24、48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I和Dil-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将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然后分别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黏附能力测定实验和体外血管生成试剂盒来观察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免疫印迹杂交法半定量测定iNOS含量。结果:灯盏花素能增加外周血EPCs数量、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并且其数量、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随灯盏花素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灯盏花素还能增加EPCs中iNOS含量。结论:灯盏花素增加EPCs的数量、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与其增加iNOS含量有关。
- 陈图刚李鸣媛谭维羚马战清钟志英孙国锋周宇昕
- 关键词:灯盏花素内皮祖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 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与血浆内皮素1、NO水平的关系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与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NO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21例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和37例健康体检者血浆ET-1水平,采用EIA法检测NO水平,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心功能Ⅱ、Ⅲ、Ⅳ级组E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LVEF与ET-1水平呈负相关(r=-0.83,P<0.01),LVEF与NO水平呈正相关(r=0.86,P<0.01)。结论在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中,血浆ET-1水平随着心功能的恶化逐渐升高,NO水平随着心功能的恶化逐渐降低。
- 马战清陈图刚谭维羚
- 关键词: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内皮素1NO左心室射血分数
- 阿司匹林对内皮祖细胞功能及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得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7d后收集贴壁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阿司匹林(分别为1、2、5、10mmol/L)培养3、6、12、24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I和Dil-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将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然后分别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黏附能力测定实验和体外血管形成试剂盒来观察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免疫印迹杂交法(Western blot)半定量测定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含量。结果:阿司匹林能减少外周血EPCs数量,并且EPCs数量随阿司匹林浓度和作用时间增加而减少。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和iNOS含量亦随阿司匹林浓度和作用时间增加而降低。结论:阿司匹林通过减少EPCs中iNOS含量,降低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从而抑制内皮细胞的生成。
- 陈图刚马战清陈红娟余敏谢旭东陈君柱
- 关键词:阿司匹林内皮祖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 灯盏花素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评价灯盏花素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24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80例)和对照组(60例).试验组给予灯盏花素滴丸和血塞通片模拟剂,对照组给予血塞通片和灯盏花素滴丸模拟剂,疗程为28天.以心绞痛症状积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为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事件.结果:试验组显效率比对照组显效率高20%(95%CI:8.45%~32.66%),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愈显率优于对照组(P=0.0006);试验组治疗前后西雅图量表总分差值(平均为-22.5)与对照组(平均为-1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心绞痛症状缓解试验组好于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无不良反应出现,患者生命体征各次访视和治疗前后变比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临床意义.结论:灯盏花素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安全、有效,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 赵岩李华陈图刚丁春平颜程光陈远平
-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
- 慢性心衰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比较慢性心衰(58例)不同心功能状态下的尿酸水平,对32例心衰控制前后的尿酸水平、左室舒张末径(LVEDD)≥60 mm(36例)和<60 mm(22例)患者的尿酸水平、入院时未用利尿剂及正在服用利尿剂患者的尿酸水平、BUN>7.5(24例)和≤7.5 mmol/L(34例)患者的尿酸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心功能Ⅱ、Ⅲ、Ⅳ级的尿酸水平分别为(312±41)、(434±91)、(585±156)mmol/L,Ⅳ级心功能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Ⅲ级者(P<0.01);心衰控制前后尿酸水平分别为(629±232)和(403±128)mmol/L,心衰控制后尿酸水平明显降低(P<0.01);左室舒张末径≥60 mm者尿酸水平[(547±153)mmol/L]明显高于<60 mm者[(389±115)mmol/L](P<0.01);入院时服与未服利尿剂者尿酸分别为(524±105)和(516±126)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N>7.5与≤7.5 mmol/L者尿酸水平分别为(545±178)和(459±167)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尿酸水平增高,增高程度与心衰严重程度有关,而独立于服用利尿剂及肾功能不全;可以认为血清尿酸水平是反映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 马战清陈图刚谭维羚潘小玲
- 关键词:尿酸心功能不全
- 曲美他嗪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热休克蛋白70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给予曲美他嗪预处理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HSP70合成抑制剂组、曲美他嗪组、联合组,每组24只,每组又根据缺血后再灌注时间分为30min、4h及8h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8只大鼠。每组分别于各时间点测定心肌HSP70阳性细胞数,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HSP70合成抑制剂组、曲美他嗪组、联合组再灌注4及8h血清CK、CK-MB明显升高(P<0.01)。曲美他嗪组再灌注4及8h血清CK、CK-MB较联合组和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降低,再灌注30min、4h及8hHSP70、SOD较联合组和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升高,丙二醛较联合组和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降低(P<0.01)。曲美他嗪组再灌注4及8h心肌梗死面积较联合组和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少[(39.15±3.62)%vs(44.65±5.14)%、(45.18±3.45)%,P<0.05;(41.28±5.26)%vs(47.54±5.89)%、(46.27±3.94)%,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升高心肌细胞HSP70水平,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 钟志英唐昱陈图刚马战清谭维羚葛俐娜刘瑞红赵宇
- 关键词:曲美他嗪心肌再灌注损伤HSP70热休克蛋白质类
- 人参总皂甙对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8
- 2001年
- 利用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检测其中的细胞损伤及细胞凋亡,并加入不同浓度的人参总皂甙干预,以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不同浓度的人参总皂甙对其保护作用。结果:(1)人参总皂甙对正常培养的心肌细胞无明显影响;(2)单纯缺血损伤中无明显心肌细胞凋亡,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细胞凋亡的参与;(3)人参总皂甙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均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0~160 mg/L)内与其浓度呈正相关。
- 陈图刚罗伟程晓曙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人参总皂甙
- 参松养心胶囊辅治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辅治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将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疗程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QTd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QTd短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辅治可以降低QTd,减少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 钟志英马战清陈图刚谭维羚
- 关键词:参松养心胶囊QT离散度
- 内皮祖细胞移植对犬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心肌修复及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本实验采用犬外周血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体外扩增后,经皮穿刺行心肌梗死犬心外膜下移植,观察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再生及心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犬自体EPCs体外扩增后,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行心肌梗死犬心外膜下局部注射移植入心肌梗死区域,1、2、4、8周后取心肌标本,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应用TTC染色法检测梗死心肌面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梗死区血管密度。结果:自体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1、2、4、8周后梗死区血管密度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移植观察时间的延长,血管密度逐渐增加。移植1、2、4、8周后梗死心肌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且随移植观察时间的延长,梗死心肌面积逐渐减少。内皮祖细胞移植组梗死心肌瘢痕边缘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内皮祖细胞移植组的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且随移植观察时间的延长,左室射血分数逐渐升高。结论:自体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到心肌梗死犬缺血心肌后能分化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促进梗死后心肌血管新生及心肌修复,改善心功能。
- 陈图刚谭维羚马战清钟志英孙国锋周宇昕
-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心肌梗死血管新生
- 肿瘤坏死因子-α对内皮祖细胞功能及其一氧化氮合酶含量的影响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功能及一氧化氮合酶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得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7d后收集贴壁细胞,加入不同浓度TNF-α(分别为0,10,20,50和100mg/L)分别培养0,6,12,24和48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异硫氰酸荧光黄标记荆豆凝集素Ⅰ和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双染色阳性的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将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然后分别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黏附能力测定实验和体外血管生成试剂盒来观察EPC的增殖、迁移、黏附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免疫印迹杂交法(Westernblot)半定量测定诱导型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eNOS)含量。结果TNF-α降低外周血EPC增殖、迁移、黏附、体外血管形成能力、iNOS和eNOS含量,并且EPC增殖、迁移、黏附、体外血管形成能力、iNOS和eNOS含量随TNF-α浓度与作用时间增加而降低。结论TNF-α降低EPC的增殖、迁移、黏附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还减少EPC中iNOS和eNOS含量。
- 陈图刚谢旭东陈红娟余敏陈君柱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内皮祖细胞一氧化氮合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