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冠群
- 作品数:7 被引量:140H指数:5
- 供职机构: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新型抗真菌生物防腐剂纳他霉素的研制
- 王敏杜连祥路福平王建玲王春霞戚薇王海宽邬建国杨东靖陈冠群
- 该项目选育的纳他霉素生产菌褐黄孢链霉菌SG-2002生长速度快、产孢子能力强,在确定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下,纳他霉素产量达5.1g/L;分离提取的纳他霉素回收率≥80%,纯度≥90%。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较,达到了国际先进...
- 关键词:
- 关键词:生物防腐剂纳他霉素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的纳他霉素被引量:23
- 2003年
-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发酵液中的纳他霉素。在Phenomenexprodigy5μODS3100A(250mm×4.60mmi.d.,5μm)色谱柱上,以甲醇 水 磷酸(体积比85∶15∶0 15)为流动相,体积流速为1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303nm。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 24%(n=5),回收率为99%以上。
- 陈冠群杨东靖杜连祥
- 关键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发酵液纳他霉素色谱柱
- 链霉素抗性突变——纳他霉素高产菌株的选育研究被引量:27
- 2003年
- 应用链霉素抗性筛选法 ,将经过紫外线诱变处理的纳他霉素生产菌———褐黄孢链霉菌 (Streptomycesgilvosporeus)ATCC1 332 6的孢子涂布在含有链霉素最小抑制浓度 (0 6μg mL)的培养基平板上 ,获得了 1 2 2株链霉素抗性突变株。其中纳他霉素产量高于出发菌株的有1 3株 ,产量阳性效率达到 1 0 6 % ,同时获得了产抗生素能力为出发菌株 1 46倍的突变株SG 56。
- 杨东靖陈冠群陈巍王敏杜连祥
- 关键词:褐黄孢链霉菌诱变纳他霉素
- 纳他霉素高产菌株的链霉素抗性选育及其发酵工艺的优化被引量:46
- 2003年
- 用紫外线对纳他霉素 (Natamycin)产生菌褐黄孢链霉菌 (Streptomycesgilvosporeus)ATCC13 3 2 6菌株孢子进行诱变处理后 ,利用链霉素抗性突变选育得 12 2株链霉素抗性突变株。其中纳他霉素产量高于出发菌株的有 13株。突变株SG 5 6的生产能力达到出发菌株的 14 6% ,研究了其发酵性能 ,优化了培养基组成和发酵工艺条件 ,纳他霉素产量为 2 .81g L ,较出发菌株产量提高了 170 %。
- 杨东靖陈冠群王敏杜连祥
- 关键词:纳他霉素高产菌株选育发酵工艺
- 纳他霉素的特性及应用被引量:55
- 2002年
- 介绍了链霉菌产生的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真菌剂纳他霉素的特性及其应用。在特性方面简述了其理化性质、抗微生物性质、作用机制和安全性;在应用方面详述了纳他霉素在乳酪防霉中的应用并概要介绍了它在饮料、食品、饲料及医药方面的应用。
- 陈冠群季波
- 关键词:纳他霉素安全性食品防腐剂
- 纳他霉素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被引量:17
- 2003年
- 利用链霉素抗性突变选育纳他霉素高产菌株 ,即将经过紫外线诱变处理的纳他霉素(natamycin)产生菌褐黄孢链霉菌 (Streptomycesgilvosporeus)ATCC1 332 6菌株孢子涂布在含有链霉素最小抑制浓度 (0 6μg/mL)的培养基平板上 ,获得了 1 2 2株链霉素抗性突变株。其中纳他霉素产量高于出发菌株的有 1 3株。其中突变株SG 56的生产能力比出发菌株提高到 1 4 6 % ,研究了其发酵性能 ,优化了培养基组成和发酵工艺条件 ,使纳他霉素产量提高到 1 70 %。
- 陈冠群杨东靖杜连祥
- 关键词:选育发酵条件诱变育种褐黄孢链霉菌食品防腐剂
- 纳他霉素发酵工艺的研究
- 该论文首先确定了纳他霉素的检测方法--HPLC法;然后对纳他霉素产生发酵性能做了初步研究.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并根据其合成机制,对其代谢调控进行了初步研究.最后在5L自动罐上研究了纳他霉素的间歇补料分批发酵.以模糊理...
- 陈冠群
- 关键词:纳他霉素褐黄孢链霉菌菌种选育发酵条件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