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佳俊

作品数:3 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篇动员
  • 1篇新中国
  • 1篇行动逻辑
  • 1篇行动者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转型
  • 1篇社会组织
  • 1篇枢纽型社会组...
  • 1篇团组织
  • 1篇群团组织
  • 1篇钟摆
  • 1篇联合会
  • 1篇管控
  • 1篇合会
  • 1篇妇联

机构

  • 3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作者

  • 3篇陈佳俊
  • 1篇杨逢银
  • 1篇毛丹

传媒

  • 1篇社会学研究
  • 1篇中共杭州市委...
  • 1篇社会发展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制度、行动者与行动选择——L市妇联改革观察被引量:32
2017年
妇联在2015年前的改革中出现"钟摆"现象,有时主要像党政部门一样工作,有时又向社会组织趋近。从历史文献和田野工作的角度看,这是因为妇联在制度变迁过程中采取以保持妇联机构和干部既有地位为中轴的、波动式的有限改革策略,在政策导向强调妇联政治先进性和担当桥梁纽带时,注重承揽党政部门业务,其结果是与党政机关的区别变得日益模糊;而在政策导向强调向枢纽型社会组织转型时,他们则愿意增加社会组织的功用和色彩,但却抵御完全转型为社会组织,结果只是趋近后者。所以,过往中的"钟摆"既是制度安排以及上级改革指令的阶段性变化使然,也是妇联干部群体的行动使然。妇联今后的改革需要同时从制度与行动者两个方面寻找方向。
毛丹陈佳俊
关键词:钟摆行动逻辑
动员与管控:新中国群团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被引量:15
2015年
本文通过探究1949年之后群团制度的形成路径以及发展历程,指出国家在群团组织形成过程中采取了"革命运动式"的建设逻辑,"不信任"的发展逻辑,"改造吸纳"的联合逻辑,"党委领导"的领导逻辑与"行政化"的管理逻辑,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动员与管控社会的两种工作取向,以实现资源汲取、政权建设和社会控制的目的。本文进一步认为,国家与民众利益、革命化与制度化两对矛盾构成了群团组织发展的主要困境,也构成群团组织未来转型的背景。
陈佳俊史龙鳞
关键词:群团组织动员管控
社会转型背景下枢纽型社会组织功能定位研究——以上海市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为例被引量:6
2014年
枢纽型社会组织作为衔接政府与社会的桥梁,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发挥着缓解社会冲突,凝聚社会力量,促进社会事务协同治理的重要作用。文章首先阐释了枢纽型社会组织的生发背景及其内涵,进而采用个案研究法,分析了上海市社会组织联合会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具有的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社会协调功能,并通过对个案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反思与总结,指出了改善枢纽型社会组织功能的可能进路。
陈佳俊杨逢银
关键词:社会转型枢纽型社会组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