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风
- 作品数:11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太原师范学院历史系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论唐玄宗对《孝经》文本的整理
- 2009年
- 唐玄宗注《孝经》所用经文与当时流传的众多文本在文字上有所出入。这种出入并非如历来所论是其作注时随意妄改所致。事实上,玄宗为《孝经》作注之前,面临着经文因版本不一而存在的文字歧异问题。不首先解决这个问题,统一经义就无从谈起。为此,玄宗对《孝经》经文作了一次认真的整理写定。这次整理工作以教化天下为核心指导思想,以雅俗共赏为基本原则,一方面努力以较严肃的学术态度去从事其事,另一方面又考虑到一般民众习读的便利而对经文字作适当的调整,力图满足士庶各个阶层的多方面阅读需求。这步工作为其后唐玄宗君臣的注、疏提供了一个相对理想,具有广泛现实适用性的文本,并确定了后世《孝经》最广泛流传文本的基本面貌。
- 陈一风
- 关键词:唐玄宗《孝经》文本
- 《孝经注疏》研究
- 该文在回顾唐以前《孝经)研究状况的基础上,从文献学角度,主要是通过相关文献的比较以及对解经方式的分析,对《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元行冲、邢昺疏)这一《孝经》研究史上最重要作品的内容,从经文、注、疏三方面做了考察,以求有助...
- 陈一风
- 关键词:唐玄宗
- 当前高师历史专业的教学方式浅议被引量:1
- 2010年
- 目前国内高师历史专业培养出来的中学历史教师,普遍专业积累浅薄、素质不高、独立获取知识和探求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要保证中学历史新课改的顺利开展,必须改变高师历史教学的教学观念和行为模式,注重开展真正大学教育应有的研究性教学、讨论式教学,努力培养能够独立思考、自主获取知识、挑战知识、创造知识的新型中学历史教师。
- 陈一风
- 关键词:新课改高等师范历史专业教学方式
- 论唐玄宗《孝经御注》的内容特点——兼与郑注、孔传比较被引量:3
- 2004年
- 唐玄宗《孝经御注》是唐以后中国历史上最通行的《孝经》注本。与玄宗时代以前最流行、最权威的《孝经郑氏解》、《古文孝经孔传》相比较,玄宗《御注》体现出三个明显的特点:行文风格精炼、平实、明白易懂;在学术质量上,博采前代旧注之长,超拔众家;在思想内容上,紧密联系现实,充分贯彻教化天下的精神。这些特点是玄宗《御注》能取代往代一切旧注,成为后世最主要《孝经》注本的重要原因。
- 陈一风
- 关键词:唐玄宗儒家经典
- 唐玄宗《孝经御注》的内容特点——兼与郑注、孔传比较被引量:5
- 2005年
- 唐玄宗《孝经御注》是唐以后中国历史上最通行的《孝经》注本。与玄宗时代以前最流行、最权威的《孝经郑氏解》、《古文孝经孔传》相比较,玄宗《御注》体现出三个明显的特点:行文风格精练、平实、明白易懂;在学术质量上,博采前代旧注之长,超拔众家;在思想内容上,紧密联系现实,充分贯彻教化天下的精神。这些特点是玄宗《御注》能取代往代一切旧注,成为后世最主要《孝经》注本的重要原因。
- 陈一风
- 关键词:旧注注本行文风格唐玄宗《孝经》郑氏
- 论唐玄宗注《孝经》的原因被引量:1
- 2005年
- 作为日理万机的一国之君,唐玄宗亲自为儒家经典《孝经》作注,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他希望借注《孝经》,来改善“孝先于忠”、“因孝僭礼”的社会现实,教化天下百姓以及有不臣之心的四方诸侯“以顺移忠”。
- 陈一风
- 关键词:《孝经》唐玄宗
- 唐玄宗《孝经制旨》考析
- 2010年
- 唐玄宗曾亲自为《孝经》作注,《旧唐书·经籍志》中著录为,“《孝经》”“一卷,玄宗注”。(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980页)稍后的《新唐书·艺文志》中则只云,“今上《孝经制旨》一卷,玄宗”(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442页。引用时书名号位置有改动,后面有说明),却未录《孝经注》。而此后的历代官、私书目只录唐玄宗的《孝经注》,而不录其《孝经制旨》。另外,《十三经注疏》所收北宋邢晶《孝经正义》,在疏解玄宗《孝经注》的时候,在《庶人章》、《三才章》、《圣治章》、《事君章》等4处都提到“制旨”,
- 陈一风
- 关键词:《孝经》唐玄宗《十三经注疏》考析经籍志旧唐书
- 《孝经注疏》成书述略被引量:1
- 2006年
- 作为《孝经》学史上的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作品,《十三经注疏》中所收《孝经注疏》是唐宋时代官方为统一作为意识形态的经学思想,君臣共同合作努力,历经200多年最后完成的。
- 陈一风冯芳萍
- 关键词:唐玄宗
- 论刘向对《战国策》的部属归类
- 2015年
- 刘向作为《战国策》的编定者,对该书总体性质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以往质疑刘向部属归类的讨论,未能在此前提之下进行讨论。由此,论者往往过度聚焦于书中具体篇章所体现的子书色彩,却游离了最应着力审视的全书总体性质。事实上,通过审视该书编辑体例、编辑目的,以及刘向对其在部属归类上的斟酌取舍,不难得出《战国策》总体性质是史料汇编类文献的结论。概言之,刘向对《战国策》的部属归类是合理的。这也展现了一代文献学大家卓越的专业眼光。
- 陈一风
- 关键词:《战国策》
-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佛的孝道之争被引量:7
- 2003年
- 孝道问题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儒佛碰撞交流的起因和重要内容。儒家最初只是对佛教剃度、弃家、不婚娶的一套教规提出伦理上的质疑。东晋以下,佛教的发展壮大日益影响到世俗权力阶层的现实利益,儒佛对立也趋于尖锐。儒家在孝道问题上逐渐联系政治、经济、社会现实问题来批判佛教,直到对其全面否定。在这整个过程中,佛教不与儒家作对抗,努力调合儒佛观念,其最初基本上采用“贵道忘迹”的方式来回应儒家的指责。到东晋慧远则已能通过专心论证佛儒相合来为佛教教规不违孝道提供内在的根据,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儒佛孝道观念的交融。此期儒佛孝道之争对中国传统孝道思想和孝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 陈一风
- 关键词:儒家孝道伦理论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