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自强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岩石
  • 2篇地震
  • 1篇学位
  • 1篇学位论文
  • 1篇应力场
  • 1篇应力集中
  • 1篇振子模型
  • 1篇子模
  • 1篇边界元
  • 1篇博士学位
  • 1篇博士学位论文
  • 1篇脆性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4篇郭自强
  • 2篇刘斌
  • 1篇杨海涛
  • 1篇刘斌

传媒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1991年中...

年份

  • 3篇1992
  • 1篇199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破裂电磁辐射的缝隙振子模型
<正>野外观测不断证实,在一些地震发生之前出现明显的异常电磁辐射,国内外不少学者也曾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多种岩石进行了岩石破裂实验,并在近区记录到了岩石破裂时发射的低频电磁信号。这一现象的物理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一些作者曾用...
王赤郭自强
文献传递
岩石脆性破裂时破裂发射机理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
1992年
地震发生前和地震发生时的地光、电磁异常和电磁辐射等现象由于与地震前兆现象有关而日益受到地球物理学家们的重视,但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至今仍不清楚.为了揭示这类自然现象的本质,人们提出了各种假说,然而由于缺乏可靠的实验证据和定量的理论计算,还没有一种假说得到公认.实验发现,一些简单的晶体材料在破裂时存在各种波和粒子发射。
刘斌郭自强
关键词:岩石地震
岩石脆性破裂时破裂发射的机理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运用量子化学中的CNDO方法(Complete Neglect of Differential Overlap——全略微分重叠)以单晶硅和地壳岩石的典型构造——硅氧四面体为研究对象对脆性破裂时破裂发射的机理提出了一种理论解释,认为是破裂前晶体受外力作用发生构型变化使得电子能量增加成为自由电子的结果。利用这一理论,地震发生前的电导率增加、电磁辐射和地震时的地光等现象都可以得到解释。
刘斌杨海涛郭自强
关键词:脆性岩石地震
脆体破裂过程中应力场的边界元计算
1992年
本文利用边界元的数值计算方法(BEM),计算了在不同外部应力作用下材料内部具有不同形态的微裂纹尖端区域的应力场情况和应力集中因子,得出了在不同应力作用条件下微裂纹尖端区域的最大主应力场分布和应力集中因子,并给出了不同应力条件和裂纹形态与应力集中因子的关系。在裂纹尖端这些高应力区内一些与结构畸变有关的效应如原子外层电子能量增加与逃逸现象等是能够发生的。
刘斌郭自强
关键词:应力集中边界元岩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