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
- 作品数:27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中国监狱的知识话语问题被引量:1
- 2022年
- 自近代以来,“知识”已经成为刑罚制度赖以正常运行所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之一。然而,由于所属“权力与知识”的制度环境不同,中外监狱行刑及其管理过程中的知识及其话语应用,实际呈现了投入和产出关系及其效能显著不同的生产与消费特征。以当下中国监狱界由不同主体生产与消费的三种监狱知识话语现象为根据,通过分析其类型特征、相互关系及其主要问题,提出基于法治化和专业化建设的整合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揭示当下中国监狱知识话语应用不公正和效率低下的现状及其成因,并为合理地重构监狱知识话语所需公正和有效的制度应用环境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设思路。
- 郭明
- 关键词:中国监狱
- 清末以来我国监狱类图书的概况、特征及其认识
- 2010年
- 监狱类图书资料是刑事法律类图书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我国清末以来监狱类图书资料的基本状况,对于认识我国现代刑事学科的整体发展历史,拓展其教学和科研的分支领域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 郭明
- 人文监狱学随笔
- 2013年
- 一、身体政治:从麦奎因的《饥饿》说起 人是政治动物,亚里士多德的这句名言虽谈不上家喻户晓,却是广为人知。尽管,关于“政治是什么?”历来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精确定义虽然难求,但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或“人类为了生存利益的相互竞争”这些基本含义,说政治无处不在,相信不会有多少异议。
- 郭明
- 关键词:监狱学随笔人文身体政治政治动物物竞天择
- 社区矫正的刑事政策问题被引量:3
- 2009年
- 从刑事政策的角度,研究我国社区矫正——“社区行刑”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了。结合我国社会转型及中西刑罚差异的基本现实,社区矫正的一般刑事政策应是“同步渐进、分而治之”的八字方针。其具体刑事政策包括刑事法律政策、刑事经济政策、刑事管理政策、刑事文化政策四个方面。
- 郭明
- 关键词:社区矫正
- “契约刑”论——探求刑事正义问题的法治解决之道被引量:4
- 2009年
- 本文从中国刑罚制度转型的历史和现实出发,为探求刑事正义问题的法治解决之道,围绕“为什么提出契约刑?什么是契约刑?如何实现契约刑?”三个核心问题,集中阐述了“契约刑”这一原创性的刑事法基本概念与原理。
- 郭明
- 谈《罪犯矫正模式论》一书的得与失——对连春亮教授等人所撰《罪犯矫正模式论》的解读与商榷被引量:1
- 2015年
- 将中外监狱史上的各种行刑模式划分为政治改造模式、监管矫正模式、人文主义矫正模式、契约式矫正模式、科学改造的多元化模式、社区矫正模式,表现了作者试图最大限度地发现和吸纳不同特质罪犯行刑模式的创新意识,但同时,对于这些模式的概括和命名却难免因为历史的或理论的、事实的或经验的支撑和论证不足而引发同行的质疑和批评。毕竟,其中大多数概括和命名并非源自被广泛认同或传播的制度实践个案,而是对某些重要行刑思潮或理论创新的观察总结及其主观演绎。
- 郭明
- 关键词:个案
- 一本系统研究“罪犯行刑模式”问题的探索之作——对连春亮教授等人所撰《罪犯矫正模式论》的解读与商榷
- 2015年
- 《罪犯矫正模式论》紧紧抓住"监狱行刑模式"这一极为重要的监狱制度现象,对教育刑矫正模式、行刑公正模式、政治改造模式、监管矫正模式、劳动改造模式、人文主义矫正模式、个案矫正模式、社区矫正模式等不同类型的模式,从社会背景、理论基础、基本理念、主要操作范式、基本评价等方面,逐一进行专题论述,内容具有史实性和说理性相兼顾的阐述特色。但是,也存在着"矫正"一词过度泛化使用,缺乏以其各自相对确定的历史语境为根据,一般不宜以"矫正"覆盖其名实关系而作打通使用,以及著作属性把握不当等问题。
- 郭明
- 关键词:罪犯矫正监狱制度
- 《矫正的变迁》:一本比较监狱研究的力作被引量:1
- 2014年
- 翟中东教授于2013年10月出版了名为《矫正的变迁》一书。该书以近代以来中外监狱行刑发展的历史事实为根据,在广泛参考各种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选择“矫正”这个源于西方近现代行刑理论和实践的关键名词,就其复杂内涵与来龙去脉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比较分析。
- 郭明
- 关键词:监狱行刑力作历史事实近现代
- 监狱的隐喻——一个人文监狱学的“骡文本”被引量:1
- 2011年
- 关于“监狱是什么”的解读,既需要科学的“驴文本”,也需要文学的“马文本”,还需要综合两者的“骡文本”。否则,就不可能充分认识监狱的存在真相。
- 郭明
- 关键词:监狱学文本人文隐喻
- 略论罪犯人格的实质认识问题
- 2012年
- 罪犯观决定刑罚观,而罪犯观在迄今为止的刑罚研究及其实践中仍未形成常识理论。近代以来,报应刑和预防刑在罪犯人格实质认识上有严重分歧。因此,在更为广泛的人格认识视界中,比较和辨析、协调和处理道德论、独断论、规范论、实证论、境遇论和解释论等若干不同理论或实践语境的实质认识差异,探讨关于罪犯人格实质认识的形式化方法,以及基于新型古典主义“契约刑论”语境的罪犯人格实质观是另一种认识思路和方法。
- 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