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建巍

作品数:145 被引量:507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军总医院创新培育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23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2篇医药卫生
  • 7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9篇细胞
  • 23篇抗体
  • 21篇免疫
  • 19篇树突
  • 19篇树突状
  • 19篇树突状细胞
  • 17篇蛋白
  • 17篇耐药
  • 15篇肿瘤
  • 13篇耐药性
  • 13篇分子
  • 12篇单克隆
  • 12篇单克隆抗体
  • 12篇基因
  • 12篇肝癌
  • 10篇融合蛋白
  • 10篇细菌
  • 10篇克隆
  • 10篇蓖麻毒
  • 8篇疫苗

机构

  • 92篇中国人民解放...
  • 34篇兰州军区兰州...
  • 16篇军事医学科学...
  • 13篇华西医科大学
  • 12篇四川大学
  • 3篇电子科技大学
  • 3篇兰州大学
  • 3篇兰州生物制品...
  • 3篇兰州军区总医...
  • 2篇兰州医学院第...
  • 2篇张掖市人民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解放军252...
  • 1篇攀枝花市中心...
  • 1篇攀枝花电业局

作者

  • 145篇郭建巍
  • 44篇马骢
  • 37篇郝秀红
  • 37篇秦力维
  • 24篇刘敏
  • 21篇蒋学兵
  • 20篇蔡美英
  • 19篇陈昌国
  • 18篇赵强元
  • 17篇马学斌
  • 17篇王珍光
  • 16篇李艳君
  • 15篇张雅芳
  • 13篇张云
  • 13篇钱扬会
  • 13篇吕同德
  • 10篇冯健男
  • 10篇沈倍奋
  • 9篇付凯飞
  • 9篇马聪

传媒

  • 8篇微生物学免疫...
  • 6篇海军总医院学...
  • 6篇国际检验医学...
  • 5篇中华医院感染...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5篇军医进修学院...
  • 5篇西北国防医学...
  • 5篇转化医学杂志
  • 4篇世界华人消化...
  • 4篇中华航海医学...
  • 4篇免疫学杂志
  • 4篇细胞与分子免...
  • 4篇现代检验医学...
  • 3篇国外医学(免...
  • 3篇山东医药
  • 3篇眼科新进展
  • 3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中国生物制品...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7篇2014
  • 13篇2013
  • 9篇2012
  • 11篇2011
  • 2篇2010
  • 10篇2009
  • 11篇2008
  • 15篇2007
  • 8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11篇2003
  • 11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1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及鉴定被引量:15
2002年
目的 从健康人外周血中诱导高纯度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DC)。方法 用贴壁法从健康人外周血获取单核细胞 ,对传统的诱导方法加以改进 ,经 GM- CSF(10 0 ng/ ml)和 IL- 4(5 0 0 U/ m l)持续诱导 7天 ,在此期间不再补充新的细胞因子、新鲜培养基和促成熟因子 ,以获取高纯度 DC。结果 经上述方法处理后 ,从健康人外周血中诱导出了大量高纯度 DC,其能高表达 HL A- 、 类分子、共刺激分子和粘附分子 ,显示出成熟 DC的特征。这些 DC能强烈诱导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增埴 ,其内吞能力在第 3天达最高 ,之后明显下降。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从外周血获取大量成熟 DC的方法经济、简便 ,为
郭建巍蔡美英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HLA-I共刺激分子外周血
CCR7:肿瘤治疗及疗效评价中的新靶点被引量:2
2012年
趋化因子受体7(CC chemokine receptor 7,CCR7),主要表达于树突状细胞、淋巴细胞和各种肿瘤细胞表面,在树突状细胞抗肿瘤免疫应答和促进肿瘤侵袭和淋巴转移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一方面,CCR7使活化的成熟DC通过输入淋巴管进入淋巴结,引导负载抗原的(dendritic cell,DC)从肿瘤部位迁移至淋巴组织,在诱导DC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另一方面,CCR7在多种肿瘤如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结肠癌、胃癌等中表达,而淋巴结中丰富的CCL21则能趋化CCR7阳性的肿瘤细胞向淋巴结转移,直接导致肿瘤的扩散。CCR7在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共同表达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其很有可能成为DC疫苗免疫效果和DC功能评价,以及某些实体瘤淋巴结转移评价乃至治疗的新靶点。
郭建巍秦力维马聪
关键词:趋化因子受体CCR7树突状细胞免疫应答
2008年临床常见细菌耐药性监测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了解2008年我院细菌分离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细菌鉴定采用VITEK微生物分析仪,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BIOMIC药敏测定仪,耐药性分析采用WHO NET 5.4软件。结果 2008年我院收集患者首次分离株1 983株,革兰阴性菌1 157株,革兰阳性菌443株,真菌383株。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要分离菌,占检出菌的45.7%;耐甲氧苯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分别为72.7%和78.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敏感性最好,耐药率为26.0%。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最好,其次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分别为97.4%和90.6%。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敏感性最好。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最好,但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较高,多在50%以上。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葡萄球菌。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2.4%,对替考拉宁的耐药率为9.2%。结论定期进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我院细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郝秀红郭建巍马骢钱阳会刘力娟李艳君
关键词:抗药性病原菌抗菌药物
汉防己甲素对兔结膜成纤维细胞增生的影响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观察汉防己甲素对培养兔结膜成纤维细胞 (rabbitconjunctivalfibroblasts ,RCF)增生的影响。方法 在体外培养的RCF中分别加入浓度为 1 0 0、 2 0、 4、 0 8、 0 1 6μg/ml的汉防已甲素 ,在 1、 3、 5、 7后天用细胞计数法观察RCF生长情况 ;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4μg/ml和 2 μg/ml汉防己甲素所引起的RCF细胞周期的变化。 结果 各种实验浓度的汉防己甲素对培养RCF均有抑制作用并有时间剂量效应 ;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RCF经 4μg/ml和 2 μg/ml的汉防己甲素处理 48小时后对细胞周期均有影响 :G1 期细胞分别增加了 1 5 5 %和 1 3 3% ,S期细胞分别下降了1 0 3%和 9 5 5 % ,G2 期细胞分别下降了 5 5 5 %和 4 2 3%。
秦力维郭建巍金婉容
关键词:汉防己甲素成纤维细胞结膜
汉防己甲素及地塞米松对兔结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观察汉防己甲素 (tetrandrine,Tet)对体外培养的兔结膜成纤维细胞 (rab-bit conjunctival fibroblasts,RCF)增殖的抑制作用 ,探讨其与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Dex)联合应用的价值 ,并对二者的抑制作用进行比较。方法 应用 MTT法 ,测定不同浓度的 Tet、Dex及 Tet联合 Dex对 RCF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浓度为 1 0 0、80、2 0、5、1 .2 5、0 .3 1 2 5mg· L-1的 Tet对 RCF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 ,其抑制率分别为 86.0 0 %、78.1 5%、62 .89%、3 0 .1 9%、1 8.0 4%、9.2 1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半数抑制量(ID50 ) 2 0 0 mg·L-1的 Dex在联合 5mg· L-1的 Tet后 ,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为 49.2 5%.结论  Tet对 RCF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且与药物浓度成正相关。 Dex联合 Tet有协同抑制作用。
秦力维郭建巍金婉容
关键词:汉防己甲素成纤维细胞地塞米松细胞增殖结膜
2006-2010年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了解2006-2010年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AE)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细菌鉴定采用VITEK微生物分析仪,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BIOMIC药敏测定仪,耐药性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 2006-2010年医院检出革兰阴性菌5837株,其中PAE 1853株,占31.7%;PAE 2009年分离率最高,为33.2%;该菌在连续5年检测中,以9月份平均检出数最多;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30.0%,对PAE耐药率最高的是头孢噻肟,为65.7%;连续5年中以耐5种抗菌药物的PAE检出率最高,达9.4%,耐>10种抗菌药物的PAE检出率在2008年以后有增高趋势。结论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监测,严格消毒隔离措施,防止耐药菌株的定植及传播。
郝秀红郭建巍欧敏钱扬会李艳君刘力娟马骢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多药耐药
树突状细胞负载肝癌相关抗原后成熟调控的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研究树突状细胞(DC)负载肝癌相关抗原后的成熟调控。 方法 用SDS-PAGE制备电泳纯化牛结核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70,用其诱导DC的分化与成熟。 结果 DC负载肝癌可溶性抗原后,10%细胞失去了DC特征,同时其表面CD54(90.0%)、CD83(78.0%)、CD86(85.0%)分子表达下降;牛分枝杆菌卡介苗-热休克蛋白70(BCG HSP70)的活化有利于负载肝癌可溶性抗原后的DC维持其特异性标志,同时DC表面CD54(92.0%)、CD83(90.0%)、CD86(91.0%)分子表达增加,DC诱导同种异体淋巴细胞转化的能力增加,淋巴细胞增殖加快,从而促进DC成熟,增加其抗原呈递能力。 结论 预示BCG HSP70有可能成为促进DC活化和成熟的另一重要分子。
郭建巍秦力维蔡美英于兰吕同德张俊张银霞董菊子邓芝云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肝癌牛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70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抗蓖麻毒素A链人源化单域抗体的设计、原核表达及生物活性检测
2008年
目的运用计算机辅助蛋白质分子设计的方法设计针对蓖麻毒素A链(RTA)的拮抗肽,实现在大肠杆菌BL21中的可溶性表达,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评价。方法根据RTA的晶体结构、RTA-rRNA相互作用复合物模型,在CVFF(consistent-valence force field)、Amber力场下,对RTA的空间构象进行理论模拟,初步确定其生物活性功能域;然后针对该功能域设计小分子拮抗肽,并借助人抗体重链可变区骨架,在CDR3区对拈抗肽进行展示,用重叠延伸PCR全基因合成人源化的单域抗体并克隆至载体pET-32a(+);双酶切和DNA测序技术对构建的载体进行鉴定;IPTG诱导人源化的单域抗体表达,用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竞争ELISA和MTr法分别进行结合和中和活性检测。结果从头搭建并设计合成了人源化的单域抗体,实现了其原核表达,并进行了生物活性检测;建立了基于人源化的单域抗体的RTA和蓖麻毒素检测方法。结论研究结果为新型蓖麻毒素小分子拈抗剂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郭建巍冯健男王顺涛马骢王珍光蒋学兵沈倍奋
关键词:蓖麻毒素
基于RTB的新型免疫增强剂构建、表达及免疫效果评估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利用自主知识产权抗体3E1,确定蓖麻毒素B链与细胞特异性结合的活性肽部位,通过构建含肽的绿色荧光蛋白原核表达载体,实现含肽的绿色荧光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可溶性表达,评价小鼠舌下口服含蓖麻毒素B链肽的绿色荧光蛋白后黏膜免疫应答的能力。方法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蓖麻毒素B链与细胞特异性结合的活性肽部位;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含不同肽的绿色荧光蛋白原核表达载体;镍金属离子鏊合柱纯化目的蛋白;间接ELISA测定小鼠舌下口服不同肽-GFP融合蛋白后各种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实现了含不同肽的GFP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可溶性表达,获得了纯度大于90%的肽-GFP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后,小鼠血清中均检测到了较高水平的IgG抗体,其中的P1肽-GFP融合蛋白免疫小鼠血清中检测到了较高水平的IgG2a和IgM抗体。免疫组血清中IgG2b、IgG3、IgA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分别用4个小分子肽-GFP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后,小鼠血清中均检测到了较高水平的IgG抗体,其中的P1肽-GFP融合蛋白免疫小鼠的血清中检测到了较高水平的IgG2a和IgM抗体,激发了Th1型免疫应答。
郭建巍秦力维冯健男付凯飞王珍光
关键词:黏膜免疫小分子肽
加强学术交流 促进甘肃省免疫学事业发展
2006年
吕同德哈小琴郭建巍
关键词:免疫学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