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琴

作品数:84 被引量:178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2篇医药卫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68篇莱姆
  • 68篇莱姆病
  • 50篇螺旋体
  • 36篇莱姆病螺旋体
  • 22篇伯氏疏螺旋体
  • 20篇血清
  • 17篇免疫
  • 11篇流行病
  • 10篇流行病学
  • 8篇血清学
  • 8篇抗体
  • 7篇免疫保护
  • 7篇免疫保护性
  • 7篇克隆表达
  • 7篇病原学
  • 6篇宿主
  • 6篇基因
  • 5篇宿主动物
  • 5篇外膜蛋白
  • 5篇外膜蛋白A

机构

  • 58篇中国疾病预防...
  • 20篇中国疾病预防...
  • 4篇天津市疾病预...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吉林省疾病预...
  • 3篇海南省三亚市...
  • 3篇蓟县卫生防病...
  • 2篇北京市疾病预...
  • 2篇南华大学
  • 2篇山西省疾病预...
  • 2篇新乡医学院
  • 2篇石河子大学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云南省地方病...
  • 2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华北理工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湖南省疾病预...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作者

  • 81篇郝琴
  • 60篇侯学霞
  • 41篇万康林
  • 36篇耿震
  • 29篇张琳
  • 4篇丁健青
  • 4篇吕冰
  • 4篇赵志武
  • 4篇陈继永
  • 4篇陈建
  • 4篇田桢
  • 4篇刘义
  • 4篇宋春英
  • 4篇张琳
  • 4篇刘炜
  • 4篇刘慧鑫
  • 3篇蒋毅
  • 3篇杨修军
  • 3篇候学霞
  • 3篇王春生

传媒

  • 20篇中国媒介生物...
  • 16篇中国人兽共患...
  • 8篇疾病监测
  • 7篇中华流行病学...
  • 4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自然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兽医科学
  • 1篇中国微生物学...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龙江省东部边境口岸莱姆病生物媒介调查及病原分型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调查黑龙江省东部中俄边境口岸蜱的种类、分布、携带莱姆病螺旋体情况及病原基因型。方法捕蜱采用布旗法;蜱带莱姆病螺旋体率采用直接荧光法检查;病原体分离培养采用BSKII培养基,对分离到的螺旋体用单克隆抗体(H5332、H6831、H9724)、SDS-PAGE蛋白图谱分析、PCR-RFLP分析以及基因测序等方法进行表型和基因分型研究。结果黑龙江省东部7个中俄边境口岸蜱的种类为1科3属4种,即硬蜱科硬蜱属全沟硬蜱,革蜱属森林革蜱,血蜱属嗜群血蜱和日本血蜱。不同生态环境中蜱的分布不同,各口岸优势蜱种不同。全沟硬蜱带莱姆病螺旋体率较高,平均为31.4%,森林革蜱和嗜群血蜱的带菌率较低,平均为2.2%和3.8%,日本血蜱中未检出阳性者。首次在中俄边境口岸——东宁、同江采集的全沟硬蜱中分离到伯氏疏螺旋体并鉴定为B.garinii基因型。结论黑龙江省东部边境口岸为莱姆病的自然疫源地。
何浩郝琴呼满霞候学霞范东晖耿震张健张少华郑超吴永生王传松崔文富万康林杨丽炜
关键词: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基因分型
巢式PCR与LAMP方法在蜱的莱姆病螺旋体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应用巢式PCR方法与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方法检测蜱中莱姆病螺旋体带菌率。方法从青海省循化县与辽宁省新宾县共采集蜱112只,采用巢式PCR与LAMP两种方法检测蜱的莱姆病螺旋体带菌率。结果采用两种方法检测青海循化蜱标本51份,12份阳性,阳性率为23.53%;辽宁省新宾县蜱标本61份,18份阳性,阳性率为29.51%。采用巢式PCR方法检测112份蜱标本,20份阳性,阳性率为17.86%;采用LAMP方法检测112份蜱标本,15份阳性,阳性率为13.39%,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P>0.05)。结论巢式PCR与LAMP方法均可用于蜱标本莱姆病螺旋体的检测,两种方法共同使用可以提高莱姆病螺旋体的检出率。同时,本研究首次报道了青海循化县和辽宁新宾县蜱的莱姆病螺旋体带菌率,完善了我国高林区覆盖率地区的蜱媒带菌率数据。
张琳侯学霞耿震郝琴
关键词:莱姆病螺旋体巢式PCRLAMP带菌率
用于检测莱姆病螺旋体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莱姆病螺旋体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其是采用引物FIP和BIP以及F3和B3(如Seq ID No.1-4所示)对待测样品DNA进行恒温扩增反应。本发明将LAMP引物恒温扩增技术用于莱姆病螺旋体的快速检...
郝琴张刘丽侯学霞耿震
文献传递
海南省西部地区莱姆病血清学调查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了解海南省西部地区关节炎或神经性疾病患者的莱姆病感染状况。方法在东方市收集莱姆病疑似病例血清400份,儋州市收集莱姆病疑似病例血清500份,均为关节炎或神经性疾病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对血清标本进行莱姆病抗体初筛检测;并采用免疫印迹法(WB)对IFA检测阳性的血清标本进行确诊实验。结果IFA方法检测血清样本900份,35份阳性,阳性率为3.89%。应用WB法对上述35份IFA阳性血清样本进行检测,结果15份阳性,阳性率为1.67%。不同年龄人群均有莱姆病螺旋体感染,其中,≤20岁阳性率最高,为11.76%(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08,P<0.001);莱姆病螺旋体感染在性别和症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5;χ^2=0.011,P=0.917)。结论证实了海南省西部地区人群中存在莱姆病,建议当地医生在诊治关节炎和神经性疾病患者时,应排除莱姆病的可能。
朱雄侯学霞于莉张琳陈运优苗广青陈婷郝琴何吕芬
关键词:莱姆病抗体检测血清学调查
猪链球菌血清未分型菌株的荚膜多糖基因簇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从基因水平上探究猪链球菌菌株血清不可分型的原因及cps基因簇序列变异规律。方法根据Gen Bank登记号下载并提取41株猪链球菌血清未分型菌株的cps基因簇序列,根据wzy序列确定菌株的cps型别,并与相应血清型标准菌株的cps基因簇进行序列比对研究。结果 41株血清未分型猪链球菌中,共有37株菌的cps型别属于已知血清型。其中18株与其对应的血清型标准菌株的cps基因簇相比出现部分cps基因的插入、缺失、倒转、替换和移码突变等变异;另有19株与其对应的血清型标准菌株的cps基因簇序列相同或相似,除携带血清24型cps基因簇的菌株LSS23、LSS31、LSS37与血清24型标准菌株88-5299A的cps基因簇同源性为96%外,其余16株与其各自的标准菌株的cps基因簇同源性均超过99%。此外,有4株血清未分型菌株属于已知的新cps型别。结论由于猪链球菌cps基因簇序列变异频繁,导致荚膜多糖抗原型别呈多样化趋势,传统的血清凝集方法无法有效应对,亟需引入更灵敏的分子血清分型技术开展监测。
邱小彤郝琴白雪梅
关键词:猪链球菌基因特征
用于检测莱姆病螺旋体的RPA引物和探针及检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莱姆病螺旋体的RPA引物和探针,所述RPA引物基于莱姆病螺旋体recA基因设计,引物序列见Seq?ID?No:1和2。所述探针根据RPA引物设计,大小为46-52bp,探针的5’端用FAM标记,3’...
郝琴刘炜张琳侯学霞刘慧鑫万康林
文献传递
山西省首例莱姆病病例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对山西省首例拟诊莱姆病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测和结果分析,为证实山西省存在莱姆病典型病例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加深医务工作者对莱姆病的认识,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蛋白免疫印迹(WB)2种方法,对此例患者进行血清抗伯氏疏螺旋体IgM和IgG抗体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第1份血清标本检测结果显示,IFA和WB两种试验方法IgM均为阳性,其中IFA的IgM抗体滴度达到1∶64,WB的IgM有2条蛋白带P41和P31;2种试验方法IgG均为阴性。间隔半个月后的第2份血清检测结果显示,2种试验方法IgG均为阳性,其中IFA的IgG抗体滴度达到1∶256,WB的IgG有2条蛋白带P41和P31,2种试验方法IgM均为阴性。结论患者临床表现和病程发展符合莱姆病的特征,实验室检测结果阳性,莱姆病的诊断成立,证实山西省存在莱姆病典型病例。
耿震李国华侯学霞张琳郝琴
关键词:莱姆病血清学检测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中国莱姆病螺旋体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鉴定
2008年
目的制备特异的莱姆病螺旋体单克隆抗体,为我国莱姆病的诊断和莱姆病螺旋体菌株鉴定提供基础。方法以中国莱姆病螺旋体伽氏疏螺旋体(Borreliagarinii)的代表菌株PD91的全菌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蛋白免疫印迹方法(WB)筛选,并经过2次或3次克隆,以获得单克隆抗体。结果共制备出10株单克隆抗体,经鉴定为3种,分别针对中国莱姆病螺旋体的外膜蛋白OspA(4株)、OspB(3株)和OspC(3株)。结论成功制备出3种抗莱姆病螺旋体不同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我国莱姆病的病原诊断和莱姆病螺旋体菌株鉴定。
郝琴曹伯良侯学霞耿震万康林
关键词:莱姆病螺旋体单克隆抗体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莱姆病的流行现状及防制措施被引量:19
2020年
莱姆病是一种重要的新发传染病,主要由蜱叮咬人、兽而传播。其病原体为伯氏疏螺旋体。人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风险与蜱种的分布、地域因素、人为活动有关。该文对莱姆病的流行状况、基因型分布、主要传播媒介、动物宿主以及预防控制措施进行综述,为莱姆病的监测和防控提供参考。
郝琴
关键词: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媒介宿主动物
吉林省莱姆病病原学实验室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对吉林省9个地区的媒介蜱、野鼠、家犬进行伯氏疏病原体分离与检测。方法:应用BSK培养基、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法(DFA)进行蜱、动物螺旋体培养、检测。结果:媒介蜱株螺旋体带菌率为35.80%(1278/3570)。黑线姬鼠带菌率为21.91(64/292)、褐家属18.90(31/164)、黑线仓鼠13.44(34/253),3种鼠共检测了709只,平均带菌率为15.92(107/709)。其它棕背鼠、小家鼠等110只,平均带菌率为12.73(14/110)。家犬检出率为8.46%(23/272)。结论:检验结果显示:吉林省9个地区媒介蜱带菌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动物感染率:牛山区与半山区、家犬山区与平原P值<0.05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他均无显著性差异。
杨修军万康林王春生郝琴王艳华候学霞赵俊杰王峰耿震葛延辉辛生孔祥云杨宇张国芳张艳丽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