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英明
-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标志物研究进展及研究策略展望
- 杜海燕谭莉郑英明林阳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标志物
- 建立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丹参素钠与原儿茶醛和咖啡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A含量的液质联用方法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建立HPLC-MS/MS法测定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A在大鼠血浆中浓度的方法。方法用乙腈蛋白沉淀法处理血浆样本,色谱柱为Synergi Hydro-RP 80 A(150 mm×2 mm,4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0-2 min,10%-60%乙腈;2-3 min,60%-95%乙腈;3-6.5 min,95%乙腈;6.5-7 min,95%-10%乙腈;7-12 min,10%乙腈,流速为0.4 m L·min-1;电喷雾电离(ESI)离子源离子化,采用多重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负离子检测。结果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1000,5-500,2-200,5-500,10-1000ng·m L-1;定量下限分别为10,5,2,5,10 ng·m L-1。日内精密度(RSD)均小于8.31%,日间RSD均小于12.73%,提取回收率均大于50%。结论本检测方法专属性高,操作简便,稳定性好,可以同时准确地检测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A的血药浓度。
- 郑英明仇琪曹飒丽付京尹兴斌刘文芳杨克旭曹景琳倪健林阳
- 关键词: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A液质联用法
-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标志物研究进展及研究策略展望
- 2013年
-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死率明显下降,但发病率仍在持续上升,而且大部分人没有前驱症状,基于传统的心血管风险因素来判定个人风险较困难。约25%-50%心肌梗死患者没有任何传统Framingham风险因素。难以在心脑血管事件前发现。研究发现,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死因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易损斑块破裂及随后发生的血栓形成与心肌坏死。发生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主要取决于易损斑块的组成成分而不是取决于管腔狭窄的严重程度。因此,As易损斑块是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病理基础。本文就近年来As易损斑块早期标记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标志物的研究策略进行展望。
- 杜海燕郑英明林阳
- 关键词:易损斑块标志物动脉粥样硬化
- 药物个体化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4年
-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增加的医疗费用高达40亿,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人数约占总住院人数的5%;美国每年有超过200万的住院患者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超过10万人死于不良反应[1].长期以来,临床医师和药师都希望通过个体化用药,实现在适当的时间以最适宜的方式给适合的患者以最恰当的药物.临床个体化用药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在产生最大治疗效益的同时,减少或者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如何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有效而安全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和药师的一个难题.
- 林阳杜海燕谭莉郑英明魏永祥
- 关键词:个性化治疗药物基因组学药物不良反应
-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标志物研究进展及研究策略展望
-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死率明显下降,但发病率仍在持续上升,而且大部分人没有前驱症状,基于传统的心血管风险因素来判定个人风险较困难.约25%~50%心肌梗死患者没有任何传统Framingham风险因素...
- 杜海燕郑英明林阳
- 关键词:易损斑块标志物动脉粥样硬化
- 动脉粥样硬化代谢标志物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5年
-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病理基础[1]。近年来,已有多种影像技术用于As斑块检测,也有多种生物标志物从不同的角度As斑块的病理变化。每年全世界仍有大约有20 000 000人死于急性心血管事件,而且大部分人没有前驱症状,现有的诊断手段难以在心血管事件前发现受害者[2]。临床亟需能够早期、无创、简便及准确检测As斑块的标志物。
- 杜海燕郑英明林阳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