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智英 作品数:29 被引量:191 H指数:7 供职机构: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机械工程 金属学及工艺 更多>>
主客观联合评估嗓音训练对教师嗓音障碍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利用主客观评估评价嗓音训练改善教师嗓音障碍患者嗓音质量及疗效。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47例有嗓音障碍但声带无器质性病变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教师嗓音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3个月的嗓音训练。训练内容包括缓解喉部肌肉、改善声带运动及重建发音方法等。训练前后用嗓音声学分析和嗓音障碍指数(VHI)量表中文版进行评估。结果教师嗓音障碍患者接受嗓音训练后嗓音声学参数基频微扰和振幅微扰显著下降,分别由1.06(0.79,1.38)%、2.71(2.16,3.24)%降至0.78(0.59,0.99)%、1.64(1.03,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49、-4.121,P〈0.05);嗓音障碍指数和最长发音时间明显上升,分别由-2.23 ± 0.75、(9.87 ± 2.61)s升至-0.43 ± 1.65和(12.81 ± 1.9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57、-5.273,P〈0.05);VHI量表评分明显下降,总分由(37.41 ± 4.96)分下降至(26.31 ± 4.29)分,除情感功能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15、5.881、11.483,P〈0.05)。结论嗓音训练可以减轻教师嗓音障碍的程度,增加发声过程中呼吸系统的动力支持,改善教师嗓音质量;主客观联合评估可以更加全面的评价患者的嗓音质量,为嗓音质量的好转提供参考依据。 郭文俊 孙利兵 何霞 于文永 郑智英 王斌全关键词:嗓音障碍 教师 嗓音训练 声学分析 前庭康复训练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3 2017年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成功手法复位后行康复训练对残余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功手法复位后的BPPV残余患者98例,随机分为3组:A组32例为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置;B组33例,指导患者进行家庭自主康复训练;C组33例,指导患者行Brandt-Daroff习服训练。采用眩晕残障量表(DHI)和残余症状持续时间进行评估。结果:前庭康复训练1周后,B、C组DHI分值均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DHI分值分别与A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训练4周后,B、C组DHI分值较A组均下降,B组下降较C组明显,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残余症状持续时间比较,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均低于A组(P<0.05)。结论:BPPV患者成功复位后适量的康复练习有助于促进前庭中枢的代偿,改善残余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作为耳石症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的辅助治疗措施。 孙利兵 郑智英 王斌全 于文永 杨捷 郭文俊 任鸿杰关键词:眩晕 一种抽吸、注射一体式鼓膜穿刺注射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抽吸、注射一体式鼓膜穿刺注射器,包括针筒,针筒内部通过第一分隔板分隔为抽吸腔和药物腔,抽吸腔内部设有抽吸活塞,药物腔内部设有注射活塞,抽吸活塞固定有第一活动杆的一端,第一活动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圆环,注... 巩小军 何鹏飞 皇甫辉 张敏 王建明 郑智英 田春艳计算机化认知行为疗法在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为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患者构建基于计算机的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方案,并探讨其对患者头晕症状、负性情绪及平衡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PPPD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试验组(43例);对照组常规进行药物治疗及前庭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其基础上进行为期8周共9次的计算机化认知行为治疗;在基线时、4周及8周后分别对其头晕症状(DHI)、负性情绪(GAD-7、PHQ-9)及平衡功能(BBS)障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干预4周和8周后,两组患者头晕症状及负性情绪的改善均有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P<0.05);而平衡功能的提高仅具有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P<0.05),并未见组间效应差异(P>0.05)。结论:基于计算机的认知行为疗法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方式更好地缓解患者的头晕症状、负性情绪及平衡功能障碍,但在平衡功能改善方面未见额外效应。 赵奕雯 陈钢钢 李育玲 郑智英 周丽媛 李莹 杨捷 吴佳鑫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 医护一体化模式对前庭外周性眩晕病人眩晕症状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对前庭外周性眩晕病人的眩晕症状、焦虑抑郁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3月某三级甲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住院治疗的前庭外周性眩晕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诊疗护理工作模式,试验组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干预2周后观察两组病人的眩晕、平衡状况和焦虑、抑郁负性情绪。结果:干预后两组病人眩晕、平衡状况较干预前均有所改善,两组病人眩晕障碍量表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性情绪方面,干预后两组病人较干预前均有所改善,试验组更早缓解了病人焦虑、抑郁情绪(P<0.05)。两组病人负性情绪干预2周后与1周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医护一体化模式应用于前庭外周性眩晕病人,能更早改善病人眩晕症状,缓解其负性情绪,加快病人康复。 潘乐 谭茜 荆璇 陈钢钢 刘爽 赵奕雯 郑智英 张春明关键词:医护一体化 负性情绪 Null Point法在嵴帽型水平半规管BPPV患侧确认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对Null Point法在嵴帽型水平半规管BPPV患侧确认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我院耳鼻喉科门诊首诊的嵴帽型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23例,分别行Roll test法和Nul... 陈钢钢 郑智英 高伟 张春明 樊辉如 皇甫辉 温树信 于文永 王斌全关键词:BPPV 单侧特发性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分析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单侧特发性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病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5-03门诊诊治的137例单侧特发性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记录发病诱因、发病至就诊间隔时间、变位试验特点、眼震形式、复位有效率及随访期间复发率。结果 (1)86例(62.8%)在床上翻身时首次发作,24例(17.5%)在睡前躺下或清晨起床时首次发作,15例(10.9%)在弯腰低头或转头时首次发作。(2)发病3 d及3 d以内就诊者63例,4 d至1周者46例,1-2周者15例,2周以上者13例,发病至就诊平均持续时间6.7 d。(3)首诊当日经过一次变位试验即诱发出典型眼震者96例,经过2次roll test出现典型眼震者22例。(4)左侧患病者67例,右侧患病者70例;行roll test出现向地性眼震者85例,背地性眼震52例。(5)首诊当日复位总有效率82.5%(113/137),3-7 d复诊时有效率为91.2%(125/137),治疗有效的125例患者,就诊后1,3,6,12,18个月随访,复发率分别为0.8%(1/125,0例失访)、4%(5/125,0例失访)、7.3%(9/124,1例失访)、12.1%(14/116,9例失访)、15.9%(17/107,18例失访)。结论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通过病史和变位试验可以明确诊断,Barbecue法复位有效率高,但有一些复杂病例需要结合多种检查判定患侧,其长期有效率和复发率需继续随访观察。 樊辉如 郑智英 陈钢钢 于文永 王斌全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水平半规管 眼震 品管圈活动在电子喉镜检查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5年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s,QCC)是指在相同、相近或者说互补的场所工作的人们,为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突破工作业绩,自动自发合成一个小团体,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运用品管圈的一些简单的统计手法进行分析,从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达到改善的目的。我院于2013年3月成立了蒲公英圈 QCC 小组,针对电子喉镜检查中存在问题,利用品管圈的手法分析、改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于文永 郑智英 贾莉娜 田春艳 刘太琴 杨捷关键词:喉镜检查 护理质量 品管圈 电子喉镜下声带息肉手术前后的嗓音声学评估 目的:
声带息肉是常见的声带良性病变,随着嗓音医学的发展以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发现在声带病变患者与正常嗓音者之间的各项声学参数(如Jitter、Shimmer、NNE、HNR、SNR等)有明显差异。本研究即从各... 郑智英关键词:声带息肉 电子喉镜 嗓音声学参数 手术疗效 文献传递 38例混合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诊疗分析 樊辉如 王斌全 于文永 陈钢钢 郑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