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洲
- 作品数:15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昆明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民居建筑形式与文化研究
- 2015年
- 作者对昆明历史街区传统民居建筑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查阅了文献史料,走访了专家,了解了民居的建造文化和历史,通过对历史街区范围内的几十座老建筑的现场考察、对比和测量,从几方面内容结合本地传统民居建筑进行研究,围绕着建筑艺术造型的构成要素,从平面布局、立面造型、回廊以及门窗屋面装饰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历史街区民居建筑的共性,并发现了大量民居建筑中的个性。共性形成了建筑的基本形制、格局,个性又形成了建筑文化的多元性与特殊性,同时也发现文明街建筑与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社会经济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 邹洲
- 关键词:历史街区建筑文化
- 昆明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民居建造材料与技艺研究
- 2015年
- 昆明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民居的形成是昆明地区自然环境、历史沿革及人文结构的必然选择。无论其功能格局、构成形制、施工材料工艺如何,都是遵循着因地制宜、因材制宜的原则来做到与自然共生、顺应时代背景的。我们看到,几条重要历史街区中传统合院式民居建筑,向我们展现了过去一定历史时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居住的需求及对材料的驾驭能力,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使用方法和独到见解。并结合昆明本地的传统文化和当时的社会风貌,营造出了极富特色的民居建筑。而通过对旧时昆明民间本土建筑师对本地建筑材料的熟练运用和相互搭配组合的研究和了解,这些传统的智慧和经验对今天传统民居及建筑技艺的保护和传承、改造,以及对当下新建筑的设计和运用,在提倡环保节约型社会背景下,有着极大的借鉴和反思作用。
- 邹洲
- 关键词:历史街区适应环境
- 昆明城市历史街区文化保护与发展被引量:7
- 2010年
- 城市发展与改造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到对一个城市原有风貌的改变,尤其是对历史街区和地段的改变。如何保护和完善传统建筑和历史街区已成为各地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研究昆明市文明街文化历史街的特色入手,对昆明历史街区的文化积淀和保护现状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论述,并结合实践考察,阐述了对昆明历史街区文化保护与发展的一些认识和建议,力图为在城市发展中解决文化保护问题,探索出一条合理的设计模式。
- 孙鹤瑜邹洲
- 关键词:历史街区文化记忆
- 场景理论视角下老旧社区活化路径研究——以昆明马街社区为例
- 2024年
- 在当今社区存量发展的语境下,老旧社区更新面临居民认同感降低、归属感缺失的问题。文章以云南省昆明市马街社区居民生活空间为例,探索老旧社区活化路径策略,提出场景理论下社区主体参与性与社区真实性活化策略,构建居民生活场景,引入文化元素,提高场地的活力和利用率。秉承当地居民为主体,遵循自下而上、共同参与原则,激发居民认同感与归属感,培养社区与民众的良性互动,提升老旧社区活力。
- 王晓斐邹洲
- 触媒理论下腾冲横巷村闲置空间活化设计研究
- 2025年
- 乡村建设的快速发展,给现代乡村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闲置空间开始大量出现,但是缺乏合理的建设。文章以触媒理论为切入点,对腾冲横巷村闲置空间进行活化设计研究。通过分析触媒理论的特征和机制,探讨其在乡村闲置空间中的应用方式以及触媒理论介入乡村闲置空间的可行性。文章以横巷村为例,分析其闲置空间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触媒视角出发提出适用于横巷村闲置空间的设计策略,通过触媒效应促进横巷村闲置空间的再利用与活力的提升。
- 郭郑龙邢晨邹洲
- 浅谈现代城市建设中昆明老建筑的改造与保护被引量:1
- 2008年
- 昆明的老建筑是老昆明人根据昆明的自然地理条件、人文风俗建造的民居。它土生土长,反映了一个特定的地域、特定时期人们所具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它产生于民众的生活,崇尚实用性和功能性,与民间习俗相结合,成为我们了解昆明历史和文化的场所。然而近年来,随着一哄而起的旧城改造,老建筑的破坏已成为中国城市建设者最短见的城市行为,昆明的一些老建筑也遭受到永难修复的破坏。历史的载体不是在教科书中,而是在有质感、有形体、有生命痕迹的城市里。本文从昆明老建筑的历史、现状及改造背景、为什么要保护和怎样保护老建筑和传统民居、保护老建筑的难点等几个方面对关于现代城市建设中保护老建筑的问题做了一些思考。
- 孙鹤瑜邹洲
- 关键词:老建筑文化
- 云南当代民居的自发性建造及演化趋势--以安宁市白甸村为例被引量:3
- 2021年
- 以安宁市白甸村中的民居样本为例,借助“自组织理论”中的相关概念,对云南“当代民居”的“自发性建造”进行探讨:研究其生成机制及其与“传统民居”之间的演化关系,并就其未来的演化趋势进行了推演和假设。
- 谭人殊邹洲
- 历史村落提升建筑立面风貌策略研究——以昆明市海晏村为例
- 2025年
- 海晏村位于滇池的东南沿岸,随着经济、交通的发展,海晏村的传统风貌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原本滇池流域的原生性聚落中传统的“一颗印”民居建筑逐渐变形,海晏村的立面风貌发生重大的变化:传统与现代、发展与保护在海晏村中产生激烈碰撞。文章主要分析海晏村建筑立面风貌出现的问题,通过研究海晏村民居风貌演化的生成机制,分析民居风貌自发性演化的内在逻辑与外部因素,理解海晏村民居演化的根本性原理机制,探究新的提升风貌的思路与策略,为后续海晏村历史文化名村的规划提供设计实践指导。
- 李晓同韩启邹洲
- 研究生作品选登
- 2024年
- 该设计将传统民居蘑菇房室内空间合理分布,增加了储物功能空间,解决了传统民居室内的通风与采光,使逐渐遗忘的火塘文化得以延续,将独具特色的哈尼族原始村落的传统民居加以保护与活化。
- 李娇娇马琪(指导)韩启王林锋邹洲
- 关键词:传统民居采光民居室内
- 山地旅游景区公共厕所的可持续设计研究——以天津市蓟州区府君山公园为例
- 2022年
- 景区公厕的设计不仅要满足相关国家标准和相应政策号召,还应立足于当地环境和文化本身,因地制宜地解决问题与构思设计策略。文章在可持续设计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天津蓟州区府君山公园公共厕所设计实践为例,从总体规划、平面布局、功能组合、区域文化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山地旅游景区公共厕所的设计方法。
- 关琪邹洲
- 关键词:公共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