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永秀
- 作品数:9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山市中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宫颈癌诊断方法探讨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诊断早期宫颈癌的最佳方法。方法用第二代杂交捕获(HC-Ⅱ)方法对具有高危因素的1248例妇女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HPVDNA检测阳性的妇女进行宫颈Thinprep液基细胞学检测(TCT),HPVDNA和TCT两者都阳性的妇女再进行阴道镜检查。结果389例妇女HPVDNA检测阳性,占31.2%;宫颈上皮又内瘤变(CIN)1级38例,CIN2级34例,CIN3级15例,浸润癌7例(5例为中晚期宫颈癌),年龄≤35岁,占42.90%(3/7)。检出率分别是9.80%、3.79%、3.86%和1.80%。结论HPV检测可以明显提高现有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HC-Ⅱ检测HPVDNA配合TCT是筛查早期宫颈病变的最佳选择;HPVDNA检测对宫颈病变有预警作用。
- 魏毅利邱永秀方建玲
- 关键词:液基薄层细胞学宫颈癌癌前病变HPVDNA
- 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对宫颈癌VEGF及MVD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 探讨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对子宫颈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 对36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动脉灌注化疗前后的肿瘤组织,用CD34对VEGF表达进行测定,并进行MVD计数。结果 本组患者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前及后2-3周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27/36)、30.6%(11/36),MVD计数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 动脉灌注化疗能降低宫颈癌组织VEGF的表达,减少MVD计数,提示动脉灌注化疔可能调节宫颈癌的分化程度,降低宫颈癌的恶性潜能,减少术后转移。
- 邱永秀陈春林刘萍岳信念欧德明
- 关键词:子宫颈癌动脉化疗微血管密度计数
- 特殊类型子宫内膜癌术前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特殊类型子宫内膜癌术前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例特殊类型的子宫内膜癌术前实施介入治疗,临床分期ⅠC期2例,ⅡB期5例,Ⅲ期4例;ⅣA期4例;组织学类型:透明细胞癌3例,腺鳞癌7例,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5例。结果15例患者在介入治疗后21-28天均实施手术治疗,2例透明细胞癌及1例腺鳞癌患者在病理学上肿瘤细胞完全消失;15例患者在介入治疗后,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表达明显下降,P(0.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特殊类型子宫内膜癌术前实施介入治疗,能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肿瘤细胞的恶性潜能,改善生存质量及预后。
- 邱永秀魏毅利冷观群马兰方建玲
- 关键词:介入化疗栓塞增殖细胞核抗原
-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妇产科良性疾病引起泌尿系统损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 2006年
-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uterine arterial embolization,UAE)治疗妇产科良性疾病引起泌尿系统损伤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方法对我院妇产科医学微创介入治疗中心收治的960例因妇产科良性疾病行UAE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960例中,子宫肌瘤690例、子宫腺肌病244例、异位妊娠10例及产后出血16例。同时对损伤发生的血管解剖学、血管影像学及微导管的使用等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结果960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泌尿系统损伤共5例,总发生率为0·5%(5/960)。其中中度损伤1例(0·1%),为一侧输尿管节段性部分狭窄致肾积水;轻度损伤4例(0·4%),为膀胱炎1例、膀胱黏膜部分坏死1例、一过性一侧肾轻度积水2例。5例中,子宫肌瘤4例、子宫腺肌病1例;5例均行双侧子宫动脉UAE术,术中均未使用微导管。行UAE引起泌尿系统损伤的原因,均为在栓塞动脉的过程中,栓塞剂进入子宫动脉中下段发出的输尿管支及膀胱支。结论对妇产科良性疾病进行UAE治疗,有发生泌尿系统损伤的危险;术中准确分辨血管及其分支、交通支,采用子宫动脉上行支进行栓塞,可以避免泌尿系统损伤的发生。
- 刘萍陈春林曾北蓝马奔张浩邱永秀陈莉婷
- 关键词:泌尿系疾病
- HPV DNA/液基细胞学检测诊断宫颈病变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7
- 2006年
- 目的 探讨HPVDNA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诊断宫颈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在本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4248名妇女用HPV DNA(HC-Ⅱ)方法检测高危型HPV DNA(FIR-HPV);对HPV阳性的妇女进行宫颈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测(ThinPrep,TCT);对HR-HPV和TCF两者均为阳性者再进行阴道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并与同期在门诊就诊仅行宫颈TCF检查者比较。对HR-HPV阳性而细胞学正常者1241例随访。结果①HR-HPV阳性者1682名(38.32%),平均年龄(33.68±9.60)岁;细胞学检查LSIL(CINI)178例(10.58%);HSIL(CIN Ⅱ和CIN Ⅲ)63例(3.75%);鳞状细胞癌和腺癌9例(0.54%);②对HR-HPV和TCF均为阳性者250例再行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病理结果为CIN Ⅰ 151例(8.98%),CIN Ⅱ34例(2.02%),CIN Ⅲ25例(1.49%),浸润癌13例(0.77%);③同期门诊仅行TCF检查的11000名女,LSIL 449例(4.08%)、HSIL 85例(0.77%)、癌15例(0.14%),行HR-HPV/TCT检查阳性各组与TCT检查阳性各组进行了对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④HR-HPV阳性而细胞学正常者1241例随访,初检后4-12个月449名(36.18%)持续HR-HPV阳性,其中18例(1.45%)组织学诊断为HSIL,19例(1.53%)为LSIL。HPV持续阳性者和转阴者之间年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别(X^2=2.94,P〉0.05)。结论HPV检测可以明显提高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HR-HPV/TCT联合检测是筛查早期宫颈病变的最佳选择;其结果对宫颈病变有预警作用。
- 熊小英邱永秀林霞
- 关键词:液基薄层细胞学HPVDNA检测
- 化瘀散结法治疗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后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 2010年
- 目的观察化瘀散结法治疗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fibroid artery embolization,UFAE)后并发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瘀阻胞宫证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Sldinger技术完成UFAE治疗。治疗组在术后3个月服用活血化瘀、散结消癥类中药,对照组酌情予对症治疗。两组患者均术后随访6个月,详细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月经变化,栓塞综合征出现的时间、程度、缓解方法及消失时间。结果两组术后均未发现闭经;对照组出现1例轻度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治疗组无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治疗组发生盆腔疼痛的病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盆腔疼痛评分、持续时间和阴道不规则流血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散结法治疗UFAE并发症具有明显优势,不良反应少,临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冷观群亢雪峰魏毅利邱永秀
- 关键词: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术化瘀散结法
- 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对月经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uterine arterial embolization,UAE)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后患者月经恢复情况。方法选择2006年5月至2007年12月在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住院治疗的27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肌瘤直径3~12cm,以Seldinger技术完成单侧股动脉插管,至双侧子宫动脉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后,以海藻酸钠微球(KMG)栓塞子宫动脉。结果在UAE治疗后66~180天,27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均排出或消失,其中13例经阴道排出,14例吸收消失;治疗前后血FSH、LH、E2无明显变化(P〉0.05);肌瘤直径〈5cm者,UAE治疗后,月经恢复正常需2~3个月,肌瘤直径〉5cm者月经恢复正常需3~4个月。结论 UAE治疗有症状性黏膜下肌瘤疗效确切,直径较大的黏膜下肌瘤术后月经恢复正常需要时间较长。
- 邱永秀陈春林刘萍魏毅利
- 关键词: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动脉栓塞月经
- 不同剂量卡铂动脉灌注化疗宫颈癌组织铂浓度的研究
- 2006年
-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卡铂动脉灌注化疗子宫颈癌组织内铂浓度的分布规律,研究癌组织对卡铂有无吸收饱和度.方法 选择经病理学证实的中晚期宫颈癌病人12例,分成A、B两组,分别按300 mg/m2、200 mg/m2 的剂量经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卡铂.于灌注卡铂后0、10 、20和30 min,取新鲜活体癌组织0.3~0.5 g,以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铂离子浓度.结果 ①A、B两组动脉灌注后宫颈癌组织内铂离子浓度的高峰值均出现在化疗结束后即刻,且随时间的延长而快速下降,呈下降曲线;②动脉灌注卡铂后0、10、20和30 min,A组宫颈癌组织内铂离子浓度分别是B组的3.18倍、2.10倍、2.11倍和2.10倍,差异均具显著意义(P<0.05 );③两组AUC0~30 min,A组是B组的2.32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结论 子宫颈癌行动脉灌注化疗时,在卡铂≤300 mg/m2的剂量范围之内,癌组织内的铂离子浓度随着卡铂剂量的增加而成倍数地增加,宫颈癌组织对卡铂无吸收饱和度.
- 邱永秀陈春林刘萍刘翠马奔陈拉妮陈莉婷曾北蓝
- 关键词:动脉灌注化疗宫颈癌卡铂药时曲线下面积
- 年轻宫颈癌误诊病例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常见误诊原因及其治疗方式对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对年轻宫颈癌有预警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科收治的33例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0~35岁。病理确诊前按月经不调或其他疾病治疗而延误诊断的11例患者为研究组,首次就诊时明确诊断的22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之间的临床期别、治疗方式、淋巴结转移率及误诊时治疗方式对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影响。结果:研究组11例患者首次就诊时,7例按"重度宫颈糜烂"行激光治疗,Ⅱb期4例,Ⅲa期1例,Ⅲb期2例,4例Ⅱb期患者介入化疗后行宫颈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均伴有盆腔淋巴结转移,3例行根治性放疗;4例患者按"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Ⅱa期3例,Ⅱb期1例;介入化疗后均行宫颈癌根治术,1例Ⅱb期伴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对照组:Ⅰa期3例,Ⅰb1期3例,Ⅰb2期6例,Ⅱa期4例,Ⅱb期6例,3例保留生育功能,19例行根治术,3例盆腔淋巴结转移术后辅助放疗。结论:年轻宫颈癌易误诊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或者慢性宫颈炎,误诊时治疗方式将影响到盆腔淋巴结的转移率;宫颈癌的诊断时间将影响肿瘤期别及生存率,诊断越早预后越好。
- 邱永秀魏毅利徐芬
- 关键词:年轻宫颈癌误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