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敏华
- 作品数:23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湖北美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选择“艺术资讯”,被选择?
- 2009年
- VCD还未普及之时,家里有的一二张就会翻来覆去看上几遍,实在看腻了,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仔细品味之下,还会别有一番趣味,就是所谓的“温故而知新”。早些年,看文章、画册也莫不如此。得到一本画册,仔细地察看每一个细节还不算,有时还会动手来临摹一些精彩的部分,以便加深对画的理解。名家的文章会反复揣摩,甚至全篇抄写来体会作者的“幽微大意”。对比起来,资讯贫乏时代固然缺少很多获得资讯的机会,但同时也没有对资讯过剩的困惑。
- 肖世孟轩敏华
- 关键词:资讯艺术VCD画册临摹
-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赏析被引量:2
- 2015年
- 周昉是唐代著名的人物画家,《簪花仕女图》是周防的代表作,该画描绘了唐代贵族妇女悠闲、安逸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唐代女性娇、奢、雅、逸的气质和温腻、柔美的姿态,在人物造型、绘画技法、思想主题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本文从《簪花仕女图》的时代背景出发,分析了该画的内容、构图、色彩、线条等艺术特征,以求更加深刻地了解这幅经典名画。
- 轩敏华
- 关键词:《簪花仕女图》构图绘画技巧
- 从“造物”到“造图”--浅谈图式的自觉与西方绘画造型观念的变迁
- 本文试图通过对西方绘画造型观念从“造物”到“造图”这一美学转向过程的梳理说明这样一个事实:“造型”从来都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概念,它和人们对艺术、艺术家社会功能的定位,对固有观察方式和表现方式自觉不自觉的调整,以及对造型艺...
- 轩敏华
- 关键词:绘画艺术
- “定交”还是“定夌”——米芾《经宿帖》新考
- 2023年
- 本文试图指出米芾《经宿帖》长期以来存在的误读现象,并对其进行重新解读。其中的主要观点包括:米芾与龚夬交换砚山是为赠别留念;二人互赠砚山的经历,则为我们勾勒出其时砚山文化深入士夫生活的真实情状;帖中“定夌”一词不应释作“定交”,“定夌”即“定绫”,定绫产于河北定州,其误读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后人对定州丝织业曾高度发达的历史之茫昧等。
- 轩敏华
- 《执笔的流变——中国历代执笔图像汇考》指瑕
- 2016年
- 本文试图指出庄天明先生《执笔的流变——中国历代执笔图像汇考》一书中,对中国古代图文资料中所示执笔法的几处误读。主要观点包括:握管法、二指单钩法、三指双钩法绝非古代执笔的常法,古代图像中的很多例子由于作者造型能力的欠缺无法真实反映当时的一般执笔习惯;古人执笔为求其便,在不同的情境下会选取不同的执笔方式,决不可执一而论;拨镫法是对于笔势的比附,不能和古代图像当中的拨灯图像等量齐观;清人文献中曲解古代执笔法的例子所在多有,在引用之前一定要加以仔细甄别等等。
- 轩敏华
- 从“造物”到“造图”——浅谈图式的自觉与西方绘画造型观念的变迁
- 2017年
- 本文试图通过对西方绘画造型观念从"造物"到"造图"这一美学转向过程的梳理说明这样一个事实:"造型"从来都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概念,它和人们对艺术、艺术家社会功能的定位,对固有观察方式和表现方式自觉不自觉的调整,以及对造型艺术本质规律的深入认识息息相关。笔者正是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综合考察努力勾勒出一个有关造型观念之变的、相对明朗的坐标体系,并期于能够让读者在这个基础上认识到隐藏在这一造型观念之变背后的时代信息和艺术编码。
- 轩敏华
- 关键词:造物图式
- 马口窑绘画图式成因分析及其对水墨图式的当代启迪
- 马口窑作为民间日用器皿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其用作装饰的绘画风格那生动活泼、不拘一格的面貌,而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则使这种追求简易奔放之美的民间画风和"逸笔草草"的文人图式之间产生了某种形式与精神层面的双重默契。本文试图从马口窑绘...
- 轩敏华李波
- 关键词:图式水墨启迪
- 文献传递
- 从字体的“形态学”到笔法的“本体论”——也谈卢辅圣简帛书的美学定位
- 2014年
- 卢辅圣以破体为依托的字体形态学定位从他取法《爨宝子碑》一路隶楷体始就已经形成了较为明晰的自觉。为此,他在此后的书学实践中干脆撇开了早年曾着力的楷、行、草诸体,沿着疏离正体书系的思路将触角伸向了战国以迄汉魏六朝时期简帛、砖文、石刻造像题记之类尚处于演变过程当中的民间日用字体,并最终选择了以篆意渐趋消减,
- 轩敏华
- 关键词:形态学字体帛书笔法汉魏六朝时期
- 米芾“漆书”观念辨正——从《漆书竹简帖》说起
- 2021年
- 本文对米芾《漆书竹简帖》有关漆书得名由来、竹简制法、简书形制,以及书帖年月、时间、地点等相关问题做了一番正本清源的考证,并试图从米芾漆书的表现中寻绎其字法体势所受到的影响。
- 轩敏华
- 究天人之际:写在《天人论》再版之后
- 2024年
- 《天人论》是一本探究有关绘画史发展规律的阐释学专著。该书的全部章节陆续完成于20世纪80年代,至1990年由上海三联书店集结成书出版。书名的副标题是“球体说:一个关于历史发展的假说”。再版之后,标题改为“关于绘画史发展的假说”。此书自问世以来就一直被视为中国绘画阐释学领域的扛鼎之作,并由此引发广泛讨论。作者卢辅圣以书画家、书画理论家、学者、诗人、出版人身份全情投入本书的写作,以其丰厚的知识储备和源于书画实践的精微体验。
- 轩敏华
- 关键词:扛鼎之作上海三联书店天人论阐释学副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