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静
- 作品数:5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机器学习在急诊医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被引量:12
- 2021年
- 随着信息技术及医疗数据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认识到人工智能或将彻底改变医学实践。机器学习可对大量医疗数据进行学习,探索数据集中的依赖关系,从而形成相应的医学模型;模型可对新的数据进行快速准确预测,有利于疾病早期诊断分级、辅助制定临床决策等。急诊医学面临着医疗资源相对短缺、急危重症患者识别及快速诊治需求等现状。在大数据时代,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机器学习为手段的智慧医疗或将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之一。
- 任珍李姝赵静静马青变
- 关键词:急诊医学人工智能大数据
- 非第一诊断的急诊房颤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急诊就诊房颤患者中,房颤是否做为第一诊断对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一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连续5年的急诊抢救室的房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诊断中房颤所处的位置分为房颤为第一诊断组和房颤为非第一诊断组。用SPSS10.0及Excel 2007软件做成组t检验、X2检验、圆形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29例房颤患者,年龄(70.3±12.7)岁,女性占54%。807例患者房颤为第一诊断,122例患者房颤非第一诊断。与第一诊断房颤组比较,非第一诊断房颤组年龄大、合并疾病多、APACHEU评分高,其临床结局中抢救室使用时间长(P〈0.01)、病死率高(11.5% vs.0.2%,OR=52.176,95%CI:11.698—232.710,X2=78.928,P〈0.01)及转监护室进一步治疗率高(14.8% vs.5.1%,OR=3.234,95%CI:1.791—5.838,X2=16.674,P〈0.01)。但两组的再次急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做为第一诊断的急诊房颤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年龄大,合并疾病多,病情重,急诊住院时间长,病死率高,须与第一诊断的房颤患者区别对待。对具体的某特定第一诊断的急诊房颤患者需进一步研究。
- 张玉梅郑亚安赵静静葛洪霞郭治国
- 关键词:心房纤颤急诊病死率
-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cTnT、CK-MB组合诊断早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比较研究
- 李硕马青变郑亚安郑康李辉虞岱斌赵静静
- 文献传递
-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8
- 2011年
- 分析通过测定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可以反映肺的气体交换状况、通气血流分布情况及循环状态等指标.PetCO2监测广泛应用于麻醉、危重症监护及急救医学等领域.2010年美国AHA心肺复苏(CPR)指南推荐连续PetCO2监测用于CPR整个过程以确认气管插管的位置,监测CPR的质量,并指导通气治疗.
- 赵静静马青变
- 关键词:气管插管
- 反复急诊房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索反复急诊房颤患者的临床特征、反复就诊规律及转归。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连续5年急诊抢救室收治房颤患者的重复急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这些患者再就诊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908例房颤患者,女494例,男414例,年龄70.3±12.8岁。共获取1522次首次及随后的急诊就诊资料,其中重复急诊患者262例(28.9%),未再就诊患者646例(71.1%)。与未复诊患者相比,复诊患者首次急诊抢救时年龄大、CHADS2-VASc评分≥2的比例高,但首次抢救室救治时间短、首次抢救后直接出院而非转监护室及普通病房的患者比例高。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HADS2-VASc评分高和抢救时间短对反复急诊有预测意义。结论反复急诊的房颤患者病情较复杂,合并情况较多,但病情相对较轻。
- 张玉梅郑亚安赵静静葛洪霞郭治国李硕
- 关键词:心房纤颤急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