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疃
-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ERCP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胆道病变15例临床护理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单纯原发性肝癌(PLC)伴胆道病变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5例PLC伴胆道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围术期的护理方法。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14例患者完成了ERCP和多次TACE的治疗,未出现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经积极抢救和止血治疗后出血症状得到控制。结论:经ERCP联合TACE治疗PLC伴胆道病变患者过程中给予精心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赵疃毛鑫群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胆道病变ERCPTACE护理
- McMaster模式家庭治疗在改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生存质量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McMaster模式家庭治疗在改善中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生存质量中的作用。方法便利抽样选择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胆内一科2012年10月1日至2015年5月28日初次诊断为中晚期HCC并行肝动脉栓塞(trans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或栓塞化疗(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家庭支持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家庭支持教育基础上,根据McMaster家庭功能模式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FAD)评价结果,在入院第2天、第3天对患者及其家属实施McMaster模式家庭治疗,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检测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以及第4周生存质量状况,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McMaster模式家庭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生存质量各领域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cMaster模式家庭治疗4周后,观察组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均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Master模式家庭治疗有助于改善中晚期HCC患者的生存质量。
- 仲冬梅赵疃陈佩毛鑫群
- 关键词:家庭治疗肝细胞癌
- McMaster模式家庭治疗在改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生存质量中的作用
- 目的:探讨McMaster模式家庭治疗在改善中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生存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将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胆内一科2012年10月1日至2013年6月25日初次...
- 仲冬梅毛鑫群赵疃陈佩
- 关键词:肝细胞癌
- 支持性心理疏导对改善中晚期肝癌患者家庭功能不良状况的应用研究
- 目的 调查中晚期肝癌患者家庭功能的状况,探讨改善家庭功能不良状况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 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对51 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家庭功能运用支持性心理疏导前后进行评估.支持性心理疏导的方法.①说服与劝导.当中...
- 赵疃仲冬梅毛鑫群
- 关键词:家庭功能中晚期肝癌
- McMaster模式家庭治疗在改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家庭功能中应用的效果评价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McMaster模式家庭治疗在改善中晚期HCC患者家庭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将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胆内-科2012年10月1日至2013年6月25日初次诊断为中晚期肝细胞癌并行肝动脉栓塞或栓塞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家庭支持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家庭支持教育基础上,根据McMaster模式FAD评价结果,在入院第2天、第3天针对性对患者及其家属实施McMaster模式家庭治疗,采用FAD量表检测2组患者入院第1天以及第4周家庭功能状况,比较2组患者家庭功能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医疗付费方式、肝肾功能、HBV感染、肝硬化以及肿瘤负荷等方面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肝动脉栓塞或栓塞化疗治疗前,除问题解决外,在交流、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以及家庭总功能方面均存在不良,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周后观察组除问题解决维度外,其他各维度以及家庭总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544,-3.767,-3.904,-2.848,-4.950及-4.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cMaster模式家庭治疗有助于提高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家庭功能。
- 仲冬梅毛鑫群赵疃丁俊俊
- 关键词:肝细胞癌家庭功能
- 一例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消化道穿孔合并腹腔脓肿患者的护理被引量:1
- 2009年
- 赵疃毛鑫群
- 关键词:老年人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护理
- 钝性扩皮送鞘降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钝性扩皮送鞘降低超声引导联合改良赛丁格技术(MST)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3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生成的随机码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5例。观察组采取钝性扩皮送鞘,对照组采取手术刀片扩皮送鞘。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送鞘成功率、置管成功率,以及穿刺点疼痛、穿刺点渗血与渗液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原发肿瘤来源、穿刺血管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均成功置管,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5.7%(110/115),对照组为94.8%(109/11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7);观察组一次性送鞘成功率为100.0%(115/115),高于对照组(93.0%,107/11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观察组穿刺术中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置管后穿刺点渗血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患者置管后穿刺点均无渗液发生,对照组4例(3.5%)有少量渗液(P=0.122)。结论采用钝性扩皮送鞘行PICC置管可明显提高一次性送鞘成功率,减轻患者术中疼痛,降低置管后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胡守紫赵疃毛鑫群
- 关键词: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疼痛渗血渗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