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光
- 作品数:47 被引量:246H指数:10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青岛市软科学研究计划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人力资本产权视野中的高校人才柔性流动
- 高校人才柔性流动是近年来受到关注的重要问题。根据高等学校聘任方式的不同,可以将人才柔性流动归纳为全职式流动、兼职式流动、项目式流动、咨询式流动、候鸟式流动等5种类型。高校人才柔性流动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合...
- 李福华赵普光
- 关键词:人力资本产权高校
- 文献传递
- 村级管理骨干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及开发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村级管理骨干作为推动农村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村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构建村级管理骨干胜任力模型有助于明晰村级管理骨干胜任力现状及不足,为后续培训与开发提供借鉴。本文基于文本分析对村级管理骨干各项能力素质指标进行提取,通过描述性统计、独立性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检验和主成分分析等数理统计分析,最终得出包含业务能力、文化素质与实用技能、政治素质、价值观与品质四个维度、23项指标的村级管理骨干胜任力模型,并据此提出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业务能力培训与开展宣传教育等针对性的开发策略。
- 张萌赵普光
- 关键词:胜任力模型
- 关于确立“以人为本”高校管理理念的思考被引量:12
- 1999年
- “以人为本”是管理学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经过长期的探索而形成的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是相对于传统管理的只见物不见人,把人当作机器的附庸的管理理念。人们认识到资本、物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力资源是无限的,即人具有创造力,具有极大的潜力。如果充分利用...
- 赵普光
- 关键词: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学术权力高校内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角色关系
- 地方综合性大学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策略被引量:11
- 2003年
- 地方综合性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跨越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是不矛盾的。要想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大胆创新、办出特色、以人为本等原则,探索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发展策略,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高教市场。
- 赵普光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跨越式发展依法治校
- 高校人力资源的特点及在管理中要处理好的几大关系被引量:17
- 2003年
- 高校人力资源由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三部分组成,各类人员具有不同的特点,并发生着相互关系。文章以分析高校各类人员特点为基础,对行政与学术权利、教学科研人员与管理人员、混乱与有序、引进与培养、多出成果、快出成果与可持续发展等五大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 赵普光
- 关键词:高校人力资源
- 研究生培养期望的实证研究
- 2010年
- 通过对山东青岛大学2007级硕士研究生、部分研究生教师及该市部分用人单位调查研究发现,三类被调查群体都对研究生的道德发展有较高期望;研究生教师较注重研究生的学术发展;研究生较注重其个人发展;而用人单位则较注重研究生的社会发展。
- 王凯丽赵普光
-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和谐教育
- 青岛市科技人才环境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科技人才环境关系到人才的引进和保留,进而关系到城市的发展。运用前期开发的《青岛市科技人才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证研究,考察青岛市科技人才环境的现状,发现青岛市科技人才环境既有城市的开放程度较高、文明卫生状况较好、外资利用程度较高以及和谐的人际氛围等优势,也存在着交通拥挤、社会保障与医疗投入力度不大、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等劣势。青岛市优化科技人才环境应注重观念的转变和制度建设,加大公共投入,发挥科技园区作用,引导企业优化人才微观环境。
- 赵普光
- 高校人力资源开发:基于问题的思考被引量:16
- 2004年
- 我国高校人力资源开发在理论上缺乏系统的研究,在实践上也存在着重使用、轻开发等问题。为在21世纪持续提高教育质量,增强高校的竞争力,必须构建高校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框架,解决现实急需解决的相关问题。
- 赵普光
- 关于心理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 1997年
- 关于心理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赵普光近年来,高校对心理教育越来越重视,比较突出的是心理咨询机构纷纷设立,这是高校重视心理教育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与此同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必须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并认真研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患于未然,使心理教育健...
- 赵普光
- 关键词:心理咨询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道德品质
- 国外对高层次人才智力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高层次人才一般分为外引式与内生式两类,其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就依此形成了两种模式:外引集聚模式与内生培养模式。国外对高层次人才往往采用强制型集聚、吸引型集聚、依傍型集聚、牵引型集聚、利益型集聚等模式实现外引;在外引人才的同时,各国也非常重视国内高层次人才的内生培养,所采用的模式包括教育型培养、培训型培养、激励型培养、转化型培养等。无论是智力资源的外引还是内生模式,其关键都在于国家的整体环境,能否给高层次人才工作、生活和发展予足够自由舒适的空间。
- 赵普光王青梅
- 关键词: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