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余祥

作品数:11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温州市鹿城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低剂量
  • 3篇低剂量CT扫...
  • 3篇鼻窦
  • 3篇MSCT
  • 2篇低剂量扫描
  • 2篇结核
  • 2篇脊柱
  • 2篇CT诊断
  • 1篇腰椎
  • 1篇药物疗法
  • 1篇早期诊断和治...
  • 1篇诊断及鉴别诊...
  • 1篇肾上腺
  • 1篇嗜铬
  • 1篇嗜铬细胞
  • 1篇嗜铬细胞瘤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足
  • 1篇图像

机构

  • 9篇温州医学院附...
  • 2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湖州市中心医...

作者

  • 11篇赵余祥
  • 5篇罗小平
  • 3篇滕红林
  • 3篇张海荣
  • 3篇刘秀祥
  • 2篇李建策
  • 2篇张海荣
  • 2篇黎金林
  • 2篇王美豪
  • 2篇罗小平
  • 2篇翁新茫
  • 1篇叶澄宇
  • 1篇沈健
  • 1篇徐伟峰
  • 1篇徐伟峰
  • 1篇陈奕奕

传媒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2篇2007年浙...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2007年浙...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嗜铬细胞瘤的MSCT诊断及鉴别诊断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CT表现,并与肾上腺腺瘤、肾上腺腺癌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嗜铬细胞瘤多单侧发病,瘤体常较大,边界清楚,瘤体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坏死和囊变;增强扫描后瘤体实质部分或囊壁持续明显强化。恶性嗜铬细胞瘤CT表现为瘤体较大,边缘呈分叶状,常包埋临近大血管,浸润临近器官,局部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结论: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虽与某些肿瘤有一定重叠,但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多可明确诊断。
罗小平赵余祥陈奕奕
关键词: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脊椎单椎体结核的CT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脊椎单椎体结核的CT影像特点和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例经穿刺病理证实,11例经抗结核治疗证实共15例单椎体结核的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45~75岁。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椎体骨质...
赵余祥滕红林
文献传递
鼻窦低剂量CT扫描的应用研究
自 Naidich 等率先提出低剂量 CT 扫描技术以来,该技术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低剂量 CT 扫描技术在肺部的应用已日臻成熟,但低剂量 CT 扫描技术在鼻窦的应用还非常少,尤其在国内鲜见。本研究旨在保证图像...
罗小平赵余祥张海荣刘秀祥
文献传递
鼻窦低剂量CT扫描的应用研究
自Naidich等率先提出低剂量CT扫描技术以来,该技术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肺部的应用已日臻成熟,但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鼻窦的应用还非常少,尤其在国内鲜见。本研究旨在保证图像质量及诊断要求的...
罗小平赵余祥张海荣刘秀祥
关键词:鼻窦低剂量扫描CT诊断图像质量
文献传递
MSCT 4D重组在诊断茎突综合征中的优势及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 MSCT 4D 重组在诊断茎突综合征中的优势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为茎突综合症的56例患者进行常规摄 X 线平片,并通过 CR 系统处理,对 X 线平片显示不佳的34例患者则行 CT 容积扫描,然后利...
罗小平刘秀祥赵余祥翁新茫黄亚陈伟建吴恩福
文献传递
低剂量CT扫描在鼻窦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求最合适的鼻窦低剂量CT扫描技术及其在鼻窦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常规CT扫描确诊为鼻窦病变的39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在其他扫描参数不变的情况下,A组以50mAs条件、B组以30mAs条件再次扫描,以窦口鼻道复合体的显示情况为主要指标,比较两种低剂量扫描所得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图像的质量差异。结果两组低剂量扫描的曝光量分别降低了79.89%和87.99%。50mAs剂量扫描所得图像与常规剂量图像质量比较无明显下降,而30mAs扫描图像与常规剂量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50mAs低剂量对鼻窦进行CT扫描,可以有效地应用于鼻窦疾病的临床诊断。
罗小平黄亚赵余祥张海荣刘秀祥徐伟峰翁新茫
关键词:低剂量CT扫描鼻窦疾病
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被引量:24
2007年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早期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9例脊柱结核患者行X线、CT和MRI检查,同时行PPD试验、血沉、胸片、胸部CT和ECT等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进行正规抗结核治疗。结果脊柱结核早期患者全身结核毒性症状并不典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局部疼痛,其中8例患者曾被误诊。CT检查能清晰地显示椎体内较小的溶骨性、虫蚀状改变等骨质破坏灶及其内毛玻璃状高密度的死骨(19例),周围可伴有骨增生硬化带(10例),可伴有椎前软组织肿胀。MRI发现椎体骨炎(19例)及终板破坏,以及骨内小脓肿。早期椎间盘信号正常或高信号为主、椎间隙正常。结论脊柱结核早期患者常表现为局部疼痛,可不伴有典型的结核中毒症状。CT能显示早期微小的脊柱结核病变如骨质破坏、死骨等现象;MRI能清楚显示椎体骨炎、终板和(或)椎间盘的破坏和椎体内小灶骨脓肿。结合CT和MRI两者优点,可较早诊断脊柱结核;从而指导临床尽早进行抗结核治疗,避免漏诊、延迟诊断或误诊带来的不良后果,具有较大临床意义。
叶澄宇滕红林王美豪黎金林李建策赵余祥
关键词:结核结核
一期外科治疗颈椎结核的疗效评价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一期手术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前路和(或)后路内固定,联合支具、石膏等外固定对颈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前路或者后路手术治疗颈椎结核16例。采用颈椎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或钛网植骨融合,并行前路和(或)后路内固定;对于年幼患者则单纯采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和石膏外固定术。术后患者行正规抗结核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2~5年随访,16例颈椎结核均治愈。所有患者在动态颈椎侧位片上均达到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5.8个月,后凸矫正角度平均32.4°。术后1个月内复查,JOA评分提高了2~10分,平均为5.7分。结论颈椎前路一期彻底病灶清除、椎管减压、联合后路和(或)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颈椎结核,能避免经口咽入路等手术入路的并发症,同时能矫正颈椎后凸畸形或上颈椎脱位,进行颈椎稳定性重建,能增加植骨块的融合率,有利于患者早期活动和提高颈椎结核治愈率。
滕红林王美豪黎金林李建策赵余祥
关键词:结核骨移植
糖尿病足的骨关节X表现(附19例报告)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并正在呈快速上升的趋势。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 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已引起高度重视。本组搜集2003年1月~2005年3月住院病人...
赵余祥罗小平翁超寅
文献传递
鼻咽癌的CT表现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研究鼻咽癌的CT表现及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医院初治110例鼻咽癌患者,均经病理活检证实,所有患者均行头颈部增强CT扫描,观察患者颈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记录患者的CT特征图,分析患者CT特征表现与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结果110例鼻咽癌患者中,65例(59.1%)发生颈淋巴结转移。不同患者肿瘤大小、形态、周围侵犯及强化特点的颈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4.301、19.557、20.368、19.273。P〈0.05);不同肿瘤数目、钙化、坏死的颈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5、1.058、0.964,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形态、周围侵犯及强化特点与其颈淋巴结转移相关,本研究结果可为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张海荣吴加满赵余祥罗小平沈健
关键词:CT表现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