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光灿
- 作品数:27 被引量:119H指数:5
-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云南省省院省校教育合作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文学天文地球更多>>
- 论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被引量:26
- 2014年
-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是风景园林学科的重要问题。对于中国古典园林所呈现的意境在当今的风景园林学界中至今还各抒己见,各存其论。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内涵外延到底是什么,如何把意境纳入实际的古典园林的保护和管理,都有待研究。试图考察意境的源流,辨析古典文献,厘清园林用意境进行评价的历史,衡量既往概念与认识,结合现代西方环境心理学,提出具有现代研究可行性的意境概念,并在意境的心理发生机制上进行探讨,寻求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现代发展方向。
- 谷光灿
- 关键词:风景园林中国古典园林意境心理机制
- 庭园仕女图中植物与石类的美学表现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仕女图始于唐代,通过塑造优美动人的妇女形象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传达特定的古典艺术趣味和审美模式,研究庭园仕女图对于揭示女性庭园空间的美学特质较为重要。以筛选的庭园仕女图为材料,考察庭园仕女图中植物和石类所呈现的微小空间的显著的美学特点,以此了解古代画家笔下庭园中石类与植物的美学样式,以进一步阐释和揭示古典庭园美学的本质样貌和内涵,为传统历史庭园的保护以及现代庭园的设计传统的传承提供启示。
- 谷光灿冯诗雁
-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美学表现
- 中国风景名胜区文学艺术创作体验功能的研究
- 该文从中国古代文人的作品及其创作经验、人格精神构建方面论述中国古代山水即中国名山大川的创作体验功能,阐述人类与自然之间固有的密切的精神联系,并以之提倡现代风景名胜区对此项功能的继承发扬,促进更加保护好现代的风景名胜区以及...
- 谷光灿
- 关键词:名山大川风景名胜区文人艺术家
- 日本女性风景园林从业者与其婚姻家庭的关系被引量:3
- 2016年
- 中国的风景园林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女性从业者也日渐增多,由于风景园林专业场地与田野调查多,工作时间长,对于女性从业者来说,更容易受到婚姻家庭的拖累,在就业形势上明显弱于男性。因此,对该行业中女性的就业扶助,是风景园林界一个急需被重视的问题,需要更深层次地寻找该行业中女性的劣势向优势转化的方法。日本是传统上男尊女卑的社会,但总体来说现代日本女风景园林师的就业发展程度领先于中国。从日本明治时期兴起的园艺纳入女子教育的讨论开始,继以1996年的日本造园行业女性从业大调查的实际数据和内容,以及2002年日本造园学会全国大会8位女性造园家以女性的视点解读21世纪的生活环境这3个方面,试图阐述因为女性的婚姻家庭属性,在从事风景园林行业中的困难与优势,为中国风景园林专业的广大学生以及从业人员提供借鉴。
- 谷光灿杜春兰
- 关键词:风景园林婚姻家庭
- 以金阁寺为例看日本学者视野中的遗产真实性被引量:4
- 2012年
- 世界遗产真实性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但至今让人难以辨析。与中国同属东方文化圈的日本,在1992年加入了世界遗产成员国,对世界遗产真实性概念的适当性解释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促成了世界对文化多样性的接受。以日本京都文化财的鹿苑寺(金阁寺)为例,结合其1993年世界遗产登录申请文书以及1994年在日本古都奈良举行的奈良会议上产生的《奈良文件》的核心内容和会议相关人员的思想展开讨论,试图厘清遗产保护中真实性概念的内涵和真正意义,并希望指导遗产相关的实践活动。
- 谷光灿谢凝高
- 关键词:风景园林世界遗产金阁寺
- 重庆东溪古镇历史街区自主治理的发展策略探究被引量:1
- 2019年
- 随着存量规划与旧城更新,我国传统古镇的历史街区面临着由城镇化发展带来的保护和延续难题。文章以重庆东溪古镇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历史街区的使用情况和居民的现实需求,找出古镇日趋衰落的根本原因。文章尝试与第三方技术支持机构合作来推动"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方式,从而探究出适宜街区自主治理的模式,以期推动东溪古镇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 黄雪飘刘骏谷光灿
- 关键词:历史街区公众参与
- 古典园林空间与爱情关系的分析研究——以《牡丹亭》和《浮生六记》为例被引量:1
- 2020年
- 园林是居于宅内与宅外之间的过渡部分,闺阁小姐的活动多限于自家园林,但即便是自家园林,封建时代的闺阁女性也不常去。正因为如此,古代戏曲文学中,园林作为故事发生的经典场所,爱情传奇渐渐呈现出独特的"后花园模式"。本文基于爱情发生的原理以及过程,从《牡丹亭》《浮生六记》的描述中,抽取作者构思或者描述的、与爱情心理发生以及行为发生相关的园林空间与要素,梳理促成爱情发生的园林空间要素,给予古典园林以爱情生活视角,还原古典园林的生活使用实态,并启示园林设计。
- 谷光灿冯诗雁
- 关键词:园林爱情
- 运用意境概念对山水画中空间认知方式的研究——以包含竹子的山水画为例被引量:6
- 2013年
- 意境是中国山水画创作和鉴赏的基本概念,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对意境概念进行再整理,尝试提出空间认知的意境方法论,并运用意境概念对山水画中的空间认知方式进行研究。研究方法是以中国古典时期到现代的山水画为调查对象(选取样本母体1608幅),抽样出其中包含竹子的山水画142幅进行空间配置、数量、形态等分析,通过总结其共通特征,梳理出山水画画家在表现竹子时相应的倾向和爱好,并根据心理感知过程的原理还原该空间表现对应的原初空间(实境),得以明确画家对竹子这种植物于环境中的认知方式,以期为风景园林规划中的空间设计提供参考和思路。
- 谷光灿
- 关键词:意境山水画
- 云南石林景观美学价值评价研究被引量:45
- 2001年
- 以云南石林为审美对象 ,探讨了石林的景观结构和形象美学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石林景观美感度评价。如何评价自然景观的美学价值 (美感度 )长期受到人们的关注 ,关键是对于评价要素的提取难以达成一致。文章提出的景观的科学成因、科学价值与形式美原则相结合 ,“专家评估法”与“系统调查分析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研究 ,必将推动自然景观美学价值 (美感度 )评价的深入研究。
- 谢凝高郑心舟谷光灿
- 关键词:美学价值景观结构
- 一咏三叹,由景至境——《诗经·国风》中自然景观展现特征及先民审美模式研究
- 2024年
- 《诗经》是我国诗歌史上举足轻重的存在,《国风》正是《诗经》的精华。在《国风》诗中,大量的诗歌涉及到了自然景观,而对于《诗经》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文史哲领域,立足于风景园林学的相关研究较为匮乏,作为描写风景的最早诗篇尚未被研究颇为遗憾。因此将其作为研究重点,首先对《国风》中的自然景观要素进行提取、分类,分析其特点,得出其层次性和分时性的展现规律,以此为基础总结出先民既存型、演化型和类比型三种审美模式,即对中国人原生情感中的自然景观的感知方式和审美模式的溯源。寻找中国人对自然景观情感的原始表达,以及遗传意义,以期为现今的风景遗产保护与景观设计提供参考与启示。
- 谷光灿王丽瑶
- 关键词:国风人居环境自然景观审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