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荣庆
- 作品数:21 被引量:104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项目“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芪术颗粒预防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5
- 2000年
- 刘绍能王勒渝段绍谨常志遂姚乃礼殷海波解荣庆李向红
- 关键词:芪术颗粒肝纤维化
- 芪术颗粒对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8
- 2002年
- 目的观察芪术颗粒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人血白蛋白免疫致敏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用芪术颗粒大、中、小3个剂量组治疗,分别在治疗1个月、3个月时取肝组织,HE及Masson方法染色,并用MPEAS-500型图像分析仪进行图像分析。结果芪术颗粒治疗各组在治疗1个月或是治疗3个月时,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3个月时其胶原相对含量与治疗1个月时比较有时效相关性。结论芪术颗粒能促进模型大鼠肝组织胶原的降解,从而减轻肝纤维化的程度。
- 刘绍能姚乃礼殷海波王勒渝解荣庆
- 关键词:芪术颗粒肝纤维化化学诱导白蛋白类副作用疾病模型
- 芪术颗粒对Ⅲ型胶原降解及降解机理研究
- 芪术颗粒是我院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常用药物.本文进一步观察了其对Ⅲ型胶原降解的影响,并对其降解机理进行了研究.
- 刘绍能姚乃礼殷海波王勒渝解荣庆
- 关键词:肝纤维化芪术颗粒胶原降解降解机理
- 文献传递
- S-Nitrosoglutathione诱导胸腺细胞凋亡的双向作用
- 本文集中研究在无巯基培养液中胸腺细胞自然凋亡,一氧化氮NO供体亚硝酰谷胱甘肽(S-nitrosoglutathione,GSNO)诱导胸腺细胞凋亡的双向作用特点.方法:按本室常规方法制备BALB/C小鼠胸腺细胞.将1×1...
- 王勒渝段绍瑾苏小游解荣庆段颖健
- 文献传递
- 芪术颗粒对大鼠白蛋白肝纤维化模型的预防作用被引量:8
- 2001年
- 用人血白蛋白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观察了芪术颗粒对该模型的预防作用。血清生化检查及肝组织HE、Masson染色观察和图像分析表明 ,芪术颗粒能降低实验大鼠血清PIIIP、IV C含量 。
- 刘绍能姚乃礼殷海波王勒渝解荣庆
- 关键词:芪术颗粒肝纤维化白蛋白
- 丹蒲胶囊对试验性慢性前列腺炎的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1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丹蒲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理。方法 对实验性大鼠前列腺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和纤维连接蛋白 (FN)、层粘连蛋白 (LN)免疫组织化学的观察。结果 丹蒲胶囊可明显抑制大鼠慢性前列腺炎组织中的炎细胞浸润和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并促使前列腺腺腔扩大 ,腔内分泌物增多 ,丹蒲胶囊组与模型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丹蒲胶囊组与模型组的FN表达均呈弱阳性 ,两组相比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丹蒲胶囊组的LN表达主要呈弱阳性 ,模型组的LN表达呈强阳性和阳性 ,两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丹蒲胶囊具有明显抗炎、抗纤维化及增强腺细胞的分泌功能。FN、LN在前列腺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LN可作为判断慢性前列腺炎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参考指标 ,丹蒲胶囊可显著降低大鼠慢性前列腺炎组织内的LN水平。
- 王勒渝张秀英毕振春解荣庆徐秋卢建新高筱松袁修明张亚强
- 关键词:丹蒲胶囊慢性前列腺炎免疫组织化学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连蛋白
- 宫颈Ⅰ号栓阻断宫颈癌发生的组织病理学、超微结构及免疫组织化学的研究被引量:6
- 1999年
- 为了探讨宫颈Ⅰ号栓阻断宫颈癌发生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对28例患者有宫颈癌前病变和原位癌病人的疗前、疗后宫颈活检组织进行了组织病理学、超微结构和免疫组织化学的观察。结果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原位癌的鳞状上皮经宫颈Ⅰ号栓治疗后,其细胞形态结构转变正常,宫颈局部组织免疫功能增强。表明该药有促使宫颈癌前病变和原位癌的细胞向良性转化、阻断宫颈癌发生的作用。
- 王勒渝李理张秀英毕振春徐秋余军解荣庆周月英李光荣
- 关键词:宫颈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 克喘口服液防治哮喘的实验研究
- 1999年
- 本研究选用正常豚鼠,观察了克喘口服液不同情况的雾化吸入后对乙酰胆碱引喘和哮喘模型豚鼠卵白蛋白激发哮喘反应,结果表明该药能延长乙酰胆碱对正常豚鼠引喘发作的潜伏期。延长哮喘模型豚鼠由卵白蛋白激发的慢喘潜伏期和急喘潜伏期;减轻卵白蛋白吸入所致敏豚鼠气管炎性细胞的浸润和气管组织中红细胞的渗出,该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行进一步研究。
- 李秀梅吴振宇王勒渝陆军解荣庆吴广军
- 关键词:卵白蛋白哮喘嗜酸细胞
- 芪术颗粒对Ⅰ、Ⅲ、Ⅳ型胶原影响的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17
- 2001年
- 目的 :观察芪术颗粒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Ⅰ、Ⅲ、Ⅳ型胶原的影响。方法 :人血白蛋白免疫致敏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用芪术颗粒治疗 ,分别在治疗 1个月、3个月时取肝组织 ,ABC免疫组化方法染色 ,MPEAS 5 0 0型图像分析仪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芪术颗粒治疗各组Ⅰ、Ⅲ、Ⅳ型胶原减少明显 ,仅见于中央静脉周围及汇管区 ,其中以大剂量组三个月疗程时最显著 ,与模型组比较P <0 .0 5。尤其对Ⅰ、Ⅳ型胶原的作用更为明显 ,治疗 3个月时其相对含量与治疗 1个月时相对有时效相关性。结论 :芪术颗粒能减少模型大鼠肝组织Ⅰ、Ⅲ、Ⅳ型胶原的相对含量 。
- 刘绍能姚乃礼殷海波王勒渝解荣庆
- 关键词:芪术颗粒胶原免疫组化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6
- 2000年
-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复发原因及其组织起源。方法 对 2 6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和随访 ,全部标本进行HE、Foot网状纤维染色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Vi mentin、AACT、S 10 0、Keratin、NSE和Desmin 6种抗体标记结果进行观察。结果 该肿瘤属低度恶性 ,生长缓慢 ,很少转移 ,但易复发 ;在组织学上具有特征性结构 :瘤细胞围绕胶原纤维或毛细血管作典型的辐射状排列。肿瘤细胞呈梭形、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少见。免疫组化结果 :2 6例全部对Vimentin呈阳性反应 ,6例对AACT呈阳性反应 ,5例对S -10 0呈阳性反应 ,2 6例全部对Keratin、Desmin和NSE呈阴性反应。结论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在诊断上 ,主要根据HE染色观察 ,形态上典型 ,结合其临床和病理特征即可确诊 ,对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手术范围不宜过于保守 ,局部要彻底切除干净 ,则可减少其复发机会 ,该肿瘤可能起源于真皮内的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间叶细胞。
- 王勒渝解荣庆李理
- 关键词: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