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国华
- 作品数:15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论法律程序的正当性标准被引量:1
- 2007年
-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开始关注法律程序的正当性问题。各种程序理论都提出了自己的判断法律程序是否正当的标准,但是,这些判断标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我们应该根据法律程序的各个组成要素来判断法律程序的正当性。
- 解国华
- 关键词:法律程序正当
- 区域发展的立法模式研究
- 2009年
- 发展区域经济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有力措施,这不仅要求经济领域中各种要素实现一体化,同时也要求实现区域法治的一体化。适当的区域发展立法模式是实现区域法治一体化的首要条件。在目前的条件下,我国必须坚持以国家立法为主、地方立法为辅的区域发展立法模式。
- 解国华
- 正当法律程序的价值分析
- 2012年
- 正当法律程序是由英国古老的自然正义观念发展起来的一种法律制度。其基本的内容包括"任何人都不能成为自己案件的法官"和"当事人有陈述和被倾听的权利"这两类内容。从法的价值角度分析,正当法律程序具有保障人权的实现、维持稳定的社会秩序和提高行政执法活动与司法活动的经济效益的价值。
- 解国华
- 关键词:正当法律程序秩序价值
- 论法律信仰的历史形态
- 2015年
- 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现象的一种主观心态。从历史的角度看,人们对法律的主观心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法治实践的进步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但是,一般来说人们对法律的心态经历了从无意识的服从法律到不被动地服从法律再到主动的服从法律的历史过程。正确认识法律信仰的历史形态,有利于我国法治建设的进一步法治,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真正建立。
- 解国华
- 关键词:法治服从法律历史形态
- 对我国街头救助制度的反思
- 2018年
- 流浪乞讨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帮助流浪乞讨人员回到家乡,过上正常的生活是现代民主社会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人们对于街头救助制度有关问题的认识不够清晰,在实际的救助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通过立法进一步完善。文章通过介绍我国街头救助制度的发展过程,分析其现状,为街头救助制度的完善提供相关建议。
- 解国华
- 关键词:流浪乞讨人权保障
- 对我国刑事审判中法官和当事人地位的反思
- 2004年
- 法官和当事人在刑事审判中的地位是划分不同的刑事审判模式的关键性因素。当事人在刑事审判中具有较高的诉讼地位是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前提。为了进一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必须规范法官在审判中的行为,并提高刑事诉讼的当事人在我国的刑事审判中的诉讼地位。
- 解国华郑鹏程
- 关键词:刑事审判法官当事人
- 论正当法律程序的制度建设
- “程序是法律的心脏”,是“人治”与“法治”的重要分界线,是控制恣意的有效手段。这已经是人们的共识。从英美法系国家的法治实践来看,正当法律程序制度在控制公共权力的行使和保障公民的人权方面发挥着其他法律制度所无法发挥的作用。...
- 解国华
- 关键词:法律程序法治建设法律制度
- 文献传递
- 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的思考
- 2004年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并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民主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进一步发展并完善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律体系,是保障并实现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
- 解国华王永强
- 关键词: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法制建设
-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权益的保护被引量:1
- 2009年
-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这个进程中,农民的合法权益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进一步完善立法技术,通过法律来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 解国华鲁祥林
- 关键词:城市化农民权益
- 不同刑事审判模式中法官和当事人的地位
- 2006年
- 在不同的刑事审判模式中,法官和当事人有不同的诉讼地位。在对抗式审判模式中,当事人处于主导地位,法官处于消极公断的地位。在审问式模式中,法官处于主导地位,当事人处于消极地位。不同的法律传统和民族心理是造成法官和当事人在不同的审判模式中处于不同地位的根本原因。这对我国的审判模式的改革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我们要立足于我国传统的法律文化,逐步提高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地位,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解国华王永强
- 关键词:刑事审判法律传统民族心理法官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