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超燕
- 作品数:58 被引量:198H指数:7
- 供职机构: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卫生厅青年科技人才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肿瘤溶解综合征的护理
- 2007年
- 袁超燕朱建平代海燕陈向荣
- 关键词:肿瘤溶解综合征护理
- 女性生殖道细菌性阴道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生殖道细菌性阴道病感染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中治疗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150例女性生殖道细菌性阴道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各50例,中医组患者给予中药治疗,西医组患者给予替硝唑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3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3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有效率中医组为66.0%、西医组为62.0%、联合组为92.0%,中医组与西医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的高于中医组和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医组为20.0%、西医组为14.0%、联合组为4.0%;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的低于中医组和西医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女性生殖道细菌性阴道病感染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 谭荣芬袁超燕李素萍
- 关键词:细菌性阴道病中西结合临床疗效
- 237例恶性滋养层疾病化疗护理体会
- 2006年
- 袁超燕魏群
- 关键词:护理体会化疗恶性侵蚀性葡萄胎
- 红藤汤保留灌肠加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437例报告
- 2005年
- 袁超燕崔茜冉琼
- 关键词:红藤汤保留灌肠微波疗法慢性盆腔炎
- 细菌性阴道病及假丝酵母菌病的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了解本地区女性细菌性阴道病(BV)及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发病情况及影响疾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3年本院1967例女性体检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分析影响BV、VVC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1967例体检检出282例女性VVC,检出率14.34%(282/1967);检出231例BV,检出率11.74%(231/1967);VVC以25~35岁性活跃期年龄段检出率较高,BV发病率各年龄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VC及BV治疗效果及疗效影响因素经Logistic分析,流产为影响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男方配合治疗及使用避孕套为康复效果的保护性因素。结论VVC与BV均与阴道微生态失衡相关,治疗中应注意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卫生习惯,注重男方协同治疗,阻断交叉感染,以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
- 李素萍袁超燕陈兰武玉莲
- 关键词:女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阴道病
- 宫腔镜与气囊导尿管在宫腔黏连致不孕治疗中的联合应用被引量:1
- 2007年
- 袁超燕
- 关键词:气囊导尿管宫腔镜宫腔黏连
- MEA方案治疗伴有11q23/混合谱系白血病重排的急性髓性白血病17例疗效分析
- 2008年
- 目的观察米托蒽醌+足叶乙甙+阿糖胞苷(MEA)方案对伴11q23/混合谱系白血病(MLL)重排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诊断明确的17例患者按MEA方案治疗1、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完全缓解率70.6%,总有效率82.4%。MEA方案的主要副作用为骨髓抑制,但均可耐受。结论MEA方案对伴11q23/MLL重排的AML患者疗效较好,可考虑作为其首选治疗方案。
- 王军张新华袁超燕周敏谢红
- 关键词:白血病诱导化疗
- 左侧输卵管子官内膜异位症扭转1例
- 2000年
- 袁超燕魏群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
- 聚维酮碘溶液冲洗对妇科腹部切口愈合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妇科手术中用0.05%聚维酮碘溶液冲洗腹部切口对腹部切口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2年9月在住院的剖宫产患者386例,随机分成A组196例和B组190例,A组缝合腹部切口筋膜层后用0.05%聚维酮碘溶液冲洗,B组常规缝合。观察2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A组切口甲级愈合率99.49%高于B组的9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部用0.05%聚维酮碘溶液冲洗腹部切口有利于切口愈合。
- 李素萍袁超燕杨年红
- 关键词:剖宫产术聚维酮碘溶液
- 晚期妊娠与围绝经期盆底松弛患者子宫主骶韧带Ⅲ型胶原含量的变化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和围绝经期盆底松弛患者子宫主骶韧带的组织学改变及胶原含量变化与盆底松弛发生的关系。方法:以10例妊娠晚期因产科严重并发症而行全子宫切除术者为晚孕组,14例行全子宫切除术为围绝经期盆底松弛组,14例无盆底松弛因妇科疾病而行全子宫切除术者为同龄对照组。每例取主韧带及骶韧带组织经病理切片,经Masson染色,观察其组织学特征,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Ⅲ型胶原含量。结果:晚孕组、围绝经期盆底松弛组主韧带Ⅲ型胶原阳性单位分别为10.29±1.56、9.62±2.43,与对照组的17.68±3.95比较,P<0.01,差异有意义。骶韧带Ⅲ型胶原阳性单位分别为12.88±3.21、10.34±3.62,与对照组的19.29±4.57比较,P<0.01,差异有意义。结论:①晚期妊娠所致盆底松弛与围绝经期盆底松弛的共同特征之一是Ⅲ型胶原含量减少;②妊娠所致盆底损伤、胶原结构代谢改变和胶原排列稀疏,提示胶原的分解增强可能是妊娠晚期盆底松弛发生的原因,也是导致产后盆底松弛及尿失禁的因素之一。
- 帅翰林袁超燕罗新王晓玉
- 关键词:胶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