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梅娟

作品数:37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文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4篇文学
  • 11篇小说
  • 9篇文学批评
  • 7篇审美
  • 3篇代文
  • 3篇当代文学
  • 3篇新语
  • 3篇上古神话
  • 3篇神话
  • 3篇世说新语
  • 3篇魏晋
  • 3篇小说艺术
  • 3篇古代小说
  • 3篇《世说新语》
  • 2篇学科
  • 2篇学科建设
  • 2篇散文
  • 2篇审美活动
  • 2篇审美演进
  • 2篇文化

机构

  • 32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淄博师范高等...

作者

  • 33篇蔡梅娟
  • 3篇张灿贤
  • 1篇梁绪敏
  • 1篇郭晨
  • 1篇张玲
  • 1篇栾贻信

传媒

  • 9篇山东理工大学...
  • 7篇东岳论丛
  • 2篇广东社会科学
  • 2篇管子学刊
  • 2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河北学刊
  • 1篇中国大学教学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蒲松龄研究
  • 1篇烟台大学学报...
  • 1篇当代教育科学
  • 1篇济南大学学报...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年份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 1篇1998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叙事:小说艺术审美活动的特殊媒介
2002年
叙事性是小说艺术的历时性文体特征 ,也是小说艺术审美活动的特殊媒介 ,无论是对现实生活的“还原”、对人的存在方式的反映 ,还是创作主体审美意识的表现 。
蔡梅娟
关键词:小说叙事审美媒介
《晏子春秋》文体辨析——兼与《世说新语》比较被引量:3
2007年
《晏子春秋》的文体属性可谓众说纷纭,近年来,认定它为小说的观点日盛,持小说论者依据的主要是小说文体的部分特征,如具有故事性、以塑造人物为核心、具有虚构成分等。这种依据并不科学,它忽视了小说作为纯文学作品的审美属性。我们要判断《晏子春秋》是不是小说,关键要判断它的文学属性,即它是不是审美的。《晏子春秋》在价值取向、人物塑造及表现手段上都表现出明显的非审美特征,这与标志着中国小说审美初始的《世说新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不能轻易把《晏子春秋》定性为小说,它是一种具有历史具体性的特殊文体。
蔡梅娟
关键词:《晏子春秋》小说文体审美
研究学生:教育活动的基本前提被引量:2
2008年
一切教学活动均应以"研究学生"为基本前提,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潜能只有在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才能被充分诱发出来。教师只有重视对学生的研究,才能使教学活动有的放矢,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既要树立研究学生的教学理念,又要去具体地研究学生的特点与需要。
蔡梅娟
关键词:教学
《世说新语》与魏晋名士的生存理想被引量:2
2007年
《世说新语》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性作品,真实而集中地体现着这一时期文人名士的生存理想。这种生存理想在作品中直接表现为自然、真纯的生存状态与才德兼具的生存价值。但从深层看,它又有着较强的丰富复杂性,即它本身蕴涵着深刻的悲剧意味,并表现出鲜明的内在矛盾性。
蔡梅娟
关键词:《世说新语》魏晋名士
文学多元时代的批评策略被引量:2
2009年
文学多元时代的批评策略关乎文学批评的发展方向问题。目前我国的文学批评在策略上的失误主要表现在没有通过把握文学来把握文学批评的方向、忽视了批评理论的创生、缺乏兵团作战的运作方式等方面,据此,文学批评应采取三种相应的策略:在向着文学与生活的双重回归中把握文学批评的发展方向;通过耐心解读多元化的文学现象、合理吸收民间批评理论来寻求理论创生;通过学术合作使文学批评产生应有的社会效应。
蔡梅娟
关键词:文学文学批评
上古神话的小说品质被引量:3
2004年
上古神话具备了小说艺术最基本的审美品质,它不仅奠定了小说艺术最基本的思维方式,而且形成了小说艺术最基本的审美特征,因此,从文体的本质性特征上看,上古神话就是中国的原始小说。
蔡梅娟
关键词:神话小说审美品质
中国古代小说人物的审美演进被引量:3
2005年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经历了一个从工具符号到美的载体、从人格到性格的审美演进过程。从上古神话到全面成熟的明清小说,伴随着民族文化的历史进程与小说审美素质的渐次提高,小说人物形象逐渐由幼稚走向成熟。
蔡梅娟
关键词:古代小说审美演进上古神话明清小说
文艺学课程群教法改革新探被引量:1
2008年
大学文艺学课程群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有着可以共同探讨的话题。文艺学课程群的教法改革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对教材进行创造性把握;对外来知识进行本土化阐释;把感性知识有效地介入到理论传授当中去;构建科学有效的能力训练体系。
蔡梅娟
关键词:教法改革高校教学方法
小说艺术的审美特征被引量:4
2002年
小说艺术的审美活动既符合文学艺术审美的一般规律 ,又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与其他文学形式不同的是 ,小说艺术是通过展示“人的活动”来揭示人物灵魂、反映社会生活的 ,因而 ,在文学艺术的有界限性与无界限性的融合、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融合、现实性与超现实性的融合等共性特性之中 ,小说艺术更侧重于有界限性、功利性与超现实性。
蔡梅娟
关键词:小说艺术审美特征功利性超现实性
主体意识的双重觉醒与古代小说审美思维的生成
2006年
中国古代小说的审美思维是伴随着创作主体意识的觉醒而渐趋成熟的。创作主体意识的觉醒经过了两个阶段:一是人的群体意识的觉醒阶段,即理性觉醒阶段,这一阶段的小说思维表现出“扬理抑情、趋同排异”的特征;二是人的个体意识的觉醒阶段,即审美情感觉醒阶段,这一阶段完成了审美主体意识的彻底觉醒,小说的审美思维表现出“情理相济、异同兼容”的特征。主体意识的双重觉醒使得中国古代小说的审美思维从幼稚走向成熟,形成了美善并举的基本图式。
蔡梅娟
关键词:古代小说审美思维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