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针刺
  • 3篇熏洗
  • 3篇偏瘫
  • 3篇中药熏
  • 3篇中药熏洗
  • 3篇斑秃
  • 2篇熏洗治疗
  • 2篇针刺联合中药
  • 2篇治疗斑秃
  • 2篇偏瘫患者
  • 2篇中药
  • 2篇卒中
  • 2篇联合中药
  • 2篇脑卒中
  • 2篇脑卒中偏瘫
  • 2篇阿是
  • 2篇阿是穴
  • 1篇带状疱疹
  • 1篇电针
  • 1篇循经

机构

  • 11篇河南科技大学...
  • 3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解放军第15...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4篇荣姗姗
  • 5篇辛玉甫
  • 3篇尤爱民
  • 3篇董宝强
  • 2篇桑睿雪
  • 2篇张建强
  • 2篇胡延峰
  • 1篇吴景东

传媒

  • 3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中国针灸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河南中医
  • 1篇中国康复
  • 1篇新中医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良PNF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观察改良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偏瘫合并踝阵挛患者下肢功能的治疗作用。方法:将脑卒中偏瘫合并踝阵挛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PNF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改良PNF技术,即主要利用对踝关节牵伸、背伸和外翻肌群的主动力量的训练,加强患者的主动踝背伸和外翻,加强胫前肌、腓骨长短肌力量,从而有效改变踝阵挛。结果:训练20d后,2组患者综合痉挛量表(CSS)、下肢Fugl-Meyer评定(FMA)、Berg平衡功能评分(BBS)及10m最大步行速度(10m MWS)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5),观察组各项评分改善幅度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下肢PNF技术能更有效地提高偏瘫恢复前期踝阵挛的控制,促进下肢运动分离,提高步行能力及速度,适用于国内脑卒中患者踝阵挛的痉挛治疗。
辛玉甫荣姗姗尤爱民胡延峰
关键词:偏瘫下肢功能
斑秃发病与颈部筋伤病的相关性探讨
2011年
斑秃是指头皮突然发生斑状脱发,为一种常见的皮肤附属器官的疾病,多发于中青年,严重危害着患者的心理健康。因为其发病原因至今尚未明了,使得斑秃在临床治疗上也未能找到一个立竿见影的方法。本文通过对董宝强教授治疗斑秃病的临床观察,结合颈部筋伤病的发病机理,对斑秃发病的原因进行探讨,以期能为斑秃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荣姗姗桑睿雪董宝强
关键词:斑秃
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及预防后遗神经痛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为探讨综合疗法与常规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影响。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注射阿昔洛韦配合红外线照射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火针、围刺、浮针及红外线照射的综合疗法。治疗10 d后进行疗效的综合评价。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均有改善,经秩和检验两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半年回访结果显示,治疗组PHN发生率为3%,而对照组为20%,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综合疗法与阿昔洛韦常规治疗带状疱疹及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方面相比疗效显著。
辛玉甫荣姗姗
关键词:带状疱疹针灸综合疗法
针刺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荨麻疹患者的效果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荨麻疹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300例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抗组胺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瘙痒程度、风团个数、水肿程度)积分、血清指标[免疫球蛋白E(IgE)、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4]水平、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瘙痒程度、风团个数及水肿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瘙痒程度、风团个数及水肿程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gE、TNF-α及IL-4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4.7%,高于对照组的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抗组胺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荨麻疹患者可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和改善临床症状评分,以及降低炎性因子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抗组胺药物治疗效果。
张建强荣姗姗
关键词:针刺中药熏洗荨麻疹抗组胺药物
针刺规律性阿是穴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研究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比较针刺阿是穴与常规腧穴对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阿是穴组(30例)和常规取穴组(30例),阿是穴组根据运动解剖学、经筋理论与临床触诊相结合的方法,取局部阿是穴;常规取穴组穴取风池、后溪、天拄、肩井、合谷、外关等。两组均治疗10天,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体征评分、VAS评分及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症状体征评分、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01),且阿是穴组较常规取穴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阿是穴组综合疗效显效率为27/30(90.0%),优于常规取穴组的16/30(53.3%)(P<0.05)。结论:针刺规律性阿是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取穴。
张建强荣姗姗
关键词:颈型颈椎病针刺疗法阿是穴
针刺“规律性阿是穴”配合梅花针扣刺及毫针围刺治疗斑秃21例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针刺规律性阿是穴配合梅花针扣刺及毫针围刺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例斑秃患者分为轻、中、重三种类型,取穴风池次、天柱次、角孙次、完骨次等进行围刺、扣刺等操作,按疗程治疗后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轻、中、重度斑秃有效率分别为100%、86%、50%。结论:针刺规律性阿是穴配合梅花针扣刺及毫针围刺治疗斑秃疗效显著,对轻、中度患者效果最好。
荣姗姗辛玉甫张建强
关键词:围刺斑秃
经筋结点电针联合活络伸筋方对老年中风上肢痉挛患者肌张力控制及神经元修复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经筋结点电针联合活络伸筋方对老年中风上肢痉挛患者肌张力控制及神经元修复作用。方法将2019年5月—2022年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90例老年中风上肢痉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活络伸筋方治疗,观察组在活络伸筋方基础上联合经筋结点电针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改良Ashworth(MAS)评级、上肢和下肢Fugl-Meyer(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的差异,检测两组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及MAS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较治疗前下降,FMA评分(包括上肢和下肢)、ADL评分、ESS评分明显较治疗前升高,MAS评级明显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及MAS评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甘氨酸(Gl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相关因子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ly、γ-氨基丁酸(GABA)明显较治疗前升高,NSE、CXC趋化因子16(CXCL16)明显较治疗前下降,神经生长因子(NG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ly、GABA升高后的数值和NSE、CXCL16下降后的数值均优于对照组,但NG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累计不良反应率为6.67%(3/45)与对照组的8.89%(4/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结点电针联合活络伸筋方用于老年中风上肢痉挛患者可通过修复神经元,改善肌张力和神经功能,加强日常生活能力。
荣姗姗张建强王少众
关键词:上肢痉挛肌张力
关节松动术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临床效果初评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研究关节松动术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94例肩周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关节松动术结合体外冲击波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关节松动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肩周炎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7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关节松动术结合体外冲击波对肩周炎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好,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增加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
辛玉甫荣姗姗尤爱民
关键词:关节松动术体外冲击波肩周炎
椎针通督循经疗法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作用效果
2023年
目的探讨椎针通督循经疗法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接诊的166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椎针通督循经疗法治疗,均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BI)、中医证候积分、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分。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疗效较好(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更低,FMA、BI、FCA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椎针通督循经疗法治疗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可促进肢体功能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荣姗姗张建强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肢体功能中医证候积分
脑卒中偏瘫临床应用的支具材料:种类及其生物相容性被引量:8
2015年
背景: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康复支具可明显提高其运动功能。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支具材料的种类及生物相容性。方法:以"脑卒中,偏瘫,支具,材料;Cerebral apoplexy,hemiplegia,support,material"为关键词,应用计算机检索1999至2015年万方数据库、清华知网数据库、Pub Med数据库,选取有关脑卒中偏瘫与支具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的文献,同一领域文献选择权威杂志或发表时间为近期的文献,依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15篇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与结论:热塑矫形器主体采用聚丙烯材料制成,用于脑卒中偏瘫引起的足下垂,聚丙烯材料强度高、韧性好,安全无毒,半硬的足底在摆动期可以协助足尖的提起。高分子纤维材料矫形器的特点是使用简便、韧性好、强度高,透气性能好,不会影响X射线检查。碳纤维材料质轻、比强度、比模量高,抗疲劳性能好,可设计性强,安全性能好。聚丙烯和碳纤维材料踝足矫形器临床实验研究发现,脑卒中偏瘫患者佩带聚丙烯踝足矫形器后在步行距离和爬楼梯速度方面有提高,患者感觉更加平衡和安全。通过对不同材料矫形器的实验研究,可以从中获得更多患者的使用偏好,对矫形器材料今后的开发和设计有很大帮助。
辛玉甫荣姗姗尤爱民胡延峰
关键词:生物材料矫形器脑卒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