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春香

作品数:17 被引量:106H指数:4
供职机构: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0篇化疗
  • 9篇晚期
  • 4篇肿瘤
  • 4篇细胞
  • 4篇腺癌
  • 4篇疗法
  • 4篇肺癌
  • 3篇预后
  • 3篇乳腺
  • 3篇乳腺癌
  • 3篇栓塞
  • 3篇晚期乳腺癌
  • 3篇小细胞
  • 3篇非小细胞
  • 3篇肝癌
  • 2篇新辅助化疗
  • 2篇药物疗法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肝癌
  • 2篇治疗性

机构

  • 17篇商丘市第一人...

作者

  • 17篇范春香
  • 5篇吴天峰
  • 4篇杨秋敏
  • 3篇崔杰
  • 3篇林春丽
  • 2篇王峰
  • 2篇梁璐
  • 2篇王秋莹
  • 1篇张爱荣
  • 1篇郗蕊
  • 1篇刘军
  • 1篇孙永臣
  • 1篇王艳苓
  • 1篇赵嫣嫣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医刊
  • 2篇临床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肿瘤基础与临...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广州医药
  • 1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4
  • 1篇2011
  • 8篇2010
  • 2篇200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增强作用被引量:38
2010年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在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中的作用。方法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Ⅲ、Ⅳ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144例,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长春瑞滨+卡铂方案化疗;对照组142例,单纯采用长春瑞滨+卡铂方案化。每3周为1个周期,化疗4个周期。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监测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T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含量变化。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8.6%和45.1%(P〉0.05),疾病进展(PD)率分别是6.9%和15.5%(P〈0.05)。试验组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较对照组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co;分别为(26.71±5.41)%和(17.80±4.29)%,c04/co/分别为1.58±0.24和2.04±0.13;而对照组治疗前后CDs^+分别为(33.16±4.36)%和(35.84±5.22)%,CD4^+/CD8^+分别为1.13±0.12和1.11±0.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试验组化疗后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化疗后试验组血清IgM含量为(1.43±0.29)g/L,IgG含量为(18.96±4.75)g/L,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长春瑞滨+卡铂方案治疗Ⅲ、Ⅳ期NSCLC疗效较好,患者不良反应轻,具有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作用。
范春香林春丽梁璐赵嫣嫣刘军崔杰杨秋敏王艳苓张爱荣
关键词:复方苦参注射液药物疗法卡铂
厄洛替尼二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单药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21例晚期肺腺癌口服厄洛替尼,连服2个月后评价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21例中PR 5例,SD 10例,PD 6例,有效率为23.80%;疾病控制率为71.43%;中位肿瘤进展为5.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1.7个月。主要的毒副反应为皮疹、皮肤瘙痒、腹泻、恶心,多为Ⅰ-Ⅱ度,对症处理后可缓解。结论厄洛替尼单药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疗效好,能延长其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且毒副反应轻。
吴天峰杨秋敏范春香梁璐
关键词:肺腺癌厄洛替尼靶向治疗
依托泊苷联合泼尼松持续口服治疗老年人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持续口服依托泊苷联合泼尼松(EtoP)方案与CHOP方案治疗老年人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U)的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23例经病理确诊的老年PTCL—U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EtoP组(12例)与CHOP组(11例),采用Log.rank检验和x2检验对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EtoP组总有效率(RR)为66.67%(8/12),CHOP组为63.64%(7/1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3,P=0.879)。EtoP组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55个月,总生存期(OS)为.15.02个月;CHOP组PFS为4.38个月,0S为12.26个月,两组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000,P=0.011),0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985,P=0.597)。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和消化道反应。其中EtoP组无Ⅲ~Ⅳ度不良反应发生;CHOP组Ⅲ~Ⅳ度血液学毒性发生率为36.36%,Ⅲ-Ⅳ度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为27.27%。结论对于老年人PTCL—U,EtoP方案疗效略优于CHOP方案,木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HOP方案,耐受性良好,应用方便且费用低,值得推广。
杨秋敏林春丽范春香
关键词:老年人依托泊苷泼尼松
国产长春瑞滨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观察国产长春瑞滨(NVB)联合卡铂(CBP)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 NVB 25mg/m2 静脉滴注第1、8天, CBP 300 mg/m2第1天,21~28 d为1个周期,完成2~6个周期.结果 4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119例,稳定(SD)10例,进展(PD)11例,总有效率(CR+PR)为53.3%.NVB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下降,其中Ⅲ、Ⅳ度为60%.结论 NVB加CBP方案可以作为NSCLC患者较理想的治疗方案,NVB加CBP方案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范春香
关键词:盖诺卡铂非小细胞肺癌
多西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临床疗效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在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5例原发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方案,术前化疗2~4个周期,术后完成规定化疗,观察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其中3例病理为完全缓解,主要不良反应为呕吐,粒细胞减少及脱发。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耐受,是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案之一。
吴天峰范春香郗蕊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多西紫杉醇吡柔吡星
PD-1合CTLA-4双免疫疗法对改善晚期乳腺癌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联合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双免疫疗法对改善晚期乳腺癌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5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PD-1单抗免疫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PD-1联合CTLA-4双免疫疗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治疗后病灶缓解情况,对所有患者开展为期1年随访,统计并对比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癌胚抗原为(3.36±0.17)ng/mL,糖类抗原15-3为(25.33±5.28)U/mL,糖类抗原19-9为(38.77±5.62)U/mL,均低于对照组[(5.27±1.36)ng/mL、(28.44±5.18)U/mL、(41.25±5.46)U/mL,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完全缓解率为21.88%(14/64),部分缓解率为31.25%(20/64),病情稳定率为37.50%(24/64),均高于对照组[8.33%(5/60)、13.33%(8/60)、23.33%(14/60)],肿瘤生长率为(30.27±5.18)%,肿瘤超进展率为6.25%(4/64),均低于对照组[(33.49±5.32)%、18.33%(11/60),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38%(22/64),略高于对照组33.33%(20/6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9.33±2.25)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0.76±3.32)月,均高于对照组[(7.25±2.31)月、(7.41±1.62)月,均P<0.05]。结论PD-1联合CTLA-4双免疫疗法能有效改善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此疗法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性高。
王秋莹刘庆玲范春香李阁
关键词:晚期乳腺癌
吉西他滨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阿霉素或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晚期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45例,32例既往使用蒽环类治疗失败,予以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化疗,13例未曾应用蒽环类治疗,予以吉西他滨联合阿霉素(GA方案)化疗,吉西他滨剂量1000 mg/m2,第1、8天,其他药物使用常规剂量,21 d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有效者为化疗4个周期以上.结果 4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 5例,部分缓解(PR)15例,稳定(SD)20例,进展(PD)5例,总有效率(CR+PR)为53.3%,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但均可耐受.无化疗相关死亡病例.结论 吉西他滨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范春香
关键词:吉西他滨晚期乳腺癌化疗
去甲斑蝥酸钠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酸钠注射液在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中缓解临床症状的作用。方法47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分为两组,均行经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去甲斑蝥酸钠组24例,给予去甲斑蝥酸钠注射液10 mg/d,1周后改为20 mg/d,30 d为1个疗程,连用1-2个疗程;对照组23例化疗后未处理。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去甲斑蝥酸钠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4.2%和43.5%。两组治疗前后Karnofsky评分均有提高,但去甲斑蝥酸钠组提高更显著。结论去甲斑蝥酸钠注射液在缓解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症状方面有一定疗效。
范春香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EGFR酷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新辅助化疗对胃癌肝转移患者根治术切除率及预后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新辅助化疗对胃癌肝转移根治术切除率及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胃癌肝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治疗指征并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新辅助化疗,观察组采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新辅助化疗;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切除率、治疗前后血清因子变化情况、病灶缓解情况;入选患者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远期生存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R0切除率为82.86%(58/70),高于对照组的60.00%(30/50),R1切除率为11.43%(8/70),R2切除率为5.71%(4/70),低于对照组[24.00%(12/50)、16.00%(8/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为(252.33±50.41)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为(45.22±5.71)μg/L,均低于对照组[(277.36±50.32)μg/L、(48.92±5.33)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为(1.42±0.39)μg/L,高于对照组(0.92±0.11)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完全缓解率(CR)为28.57%(20/70),部分缓解率(PR)为35.71%(25/70),均高于对照组[10.00%(5/50)、22.00%(11/50)],肿瘤生长率(TGR)为(35.25±8.41)%,肿瘤超进展率(HPD)为7.14%(5/70),均低于对照组[(41.35±10.62)%、24.00%(1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8.41±2.3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10.85±3.44)个月,均高于对照组[(6.45±2.71)个月、(8.11±1.12)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GFR抑制剂联合新辅助化疗能提升胃癌肝转移患者的肿瘤切除率,在改善患者血清指标、促进病灶恢复、延长生存周期方面有积极意义。
王秋莹刘庆玲范春香李阁
关键词:胃癌肝转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新辅助化疗肿瘤切除率预后情况
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观察比较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调强放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NSCLC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调强放疗组(56例)与3D-CRT组(56例)。3D-CRT组采用3D-CRT,调强放疗组采用调强放疗。比较两组疾病控制率、靶区剂量、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可溶性片段(CYFRA21-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类抗原125(CEA125)]、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3^(+)、CD8^(+))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调强放疗组疾病控制率(69.64%,39/56)高于3D-CRT组(46.43%,26/56),P<0.05。调强放疗组适形数值、靶区数值高于3D-CRT组(P<0.05)。治疗后,调强放疗组血清CYFRA21-1、VEGF、CA125低于3D-CRT组(P<0.05)。治疗后,调强放疗组CD3^(+)高于3D-CRT组,CD8^(+)低于3D-CRT组(P<0.05)。调强放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7/56)低于3D-CRT组(30.36%,17/56),P<0.05。结论与3D-CRT相比,调强放疗应用于老年NSCLC患者治疗中,可改善免疫功能,增加靶区剂量,下调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疾病控制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吴天峰孙永臣范春香崔杰王峰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三维适形放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