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类型和部位后发性白内障对视功能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评价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的形态,以探讨不同类型、部位PCO对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和眩光敏感度(glare sensitivity,GS)的影响。方法收集拟行激光后囊切开术的PCO患者61例(67眼),充分散瞳,行详细眼科检查后,应用裂隙灯照相获取PCO后照法照片,使用PCO计算机分析软件(POCOman软件)对其进行形态学分析。同时分别测量所有患者激光后囊切开术术前及术后1周BCVA、CS、GS。分析不同类型、不同部位PCO对BCVA、CS、GS的影响。结果珍珠型PCO的BCVA、各频段CS和GS均低于纤维型PCO,且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0mm珍珠型PCO在低、中频段CS和中频段GS均低于中央2.0mm珍珠型P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2.0mm纤维型PCO在中、高频段CS和低、中频段GS均低于中央4.0mm纤维型P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2.0mm珍珠型PCO对BCVA的影响最为显著;中央4.0mm珍珠型PCO对CS和GS的影响最为显著。结论珍珠型PCO对BCVA、各频段CS和GS的影响大于纤维型PCO。珍珠型PCO在中央4.0mm区对视功能的影响大于中央2.0mm区;纤维型PCO在中央2.0mm区对视功能的影响大于中央4.0mm区。
- 姜良柱吴明星苏明山闫莹
- 关键词:后发性白内障视功能
-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诊断被引量:4
- 2001年
- 回顾分析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acute retinal necrosis syndrome,ARNS)临床及基础研究的文献资料 ,综述其临床发展规律及诊断方法。典型的 ARNS临床过程分为 4期 ,其分期对该病的治疗及视网膜脱离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可做出临床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及抗体免疫测定可确定病因诊断。及时准确的诊断及早期治疗 ,才能保存有效的视力。
- 黄力苏明山
- 关键词: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 V型斜视伴下斜肌功能过强的治疗
- 1997年
- 目的:探讨下斜肌切断术和下科肌部分切除术治疗V型斜视伴下斜肌功能过强的疗效。方法:对58例(111只眼)V型斜视根据下斜肌功能过强的程度分别采用下斜肌切断术和下斜肌部分切除术并联合水平肌肉斜视手术。结果术后第一眼位正位(≤10Δ),V型斜视矫正,下斜肌功能过强明显改善,随访3~20月效果稳定。结论:下斜肌切断术和下斜肌部分切除术安全有效。
- 苏明山唐正香张文丽
- 关键词:斜视下斜肌外科手术
- 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相关的眼病被引量:4
- 2002年
- 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相关的眼病可归纳为 4类 :微血管病变、肿瘤、神经眼科异常、机会性感染。微血管病变多表现为视网膜棉絮斑和出血。结膜和眼睑可发生 Kaposi肉瘤。神经眼科异常包括视盘水肿 ,视野缺损等。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病变是艾滋患者的最常见的眼部感染。早期诊断播散感染 ,治疗损害视力的眼病 ,能改善
- 苏明山黄力
- 关键词:免疫缺陷病毒并发症眼病HIV
- 21.儿童角膜穿通伤白内障人工晶体一期植入的疗效观察
- 探讨儿童角膜穿通伤外伤性白内障一期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时机及疗效.方法 对78例角膜穿通伤外伤性白内障一期人工晶体植入病例回顾性研究,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0.5者58例,占74.4%,主要远期并发症为后...
- 苏明山
- 硅油填充术后前房硅油的原因探讨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硅油填充术后前房硅油的发生原因。方法 对 5 5例 (5 7只眼 )行硅油填充术的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 1~ 18个月随访发现 13只眼前房硅油。其中 8只眼为无晶状体眼 ,3只有晶状体眼者悬韧带断裂 ,2只眼为人工晶状体眼。结论 无晶状体眼和有晶状体眼晶状体悬韧带断裂为前房硅油的主要原因。
- 崔先进蒋秀芹郭沂新苏明山李润英
- 关键词:硅油填充术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
- 屈光参差与斜视性弱视治疗结果分析
- 1998年
- 探讨影响弱视治疗的因素。方法用遮盖法或压抑疗法治疗66例屈光参差和斜视性弱视儿童,并随访2年以上。结果配合治疗者治愈率达96.00%,疗程大多在1年内,不配合治疗者,治愈率50%,疗程2年以上。结论配合治疗是提高弱视治疗效果的最关键因素。
- 苏明山宋磊张文丽
- 关键词:弱视屈光参差斜视
- 垂直分离性偏斜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垂直分离性斜视(DVD)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26例3~21岁垂直分离性斜视病人作回顾性研究,术后随访观察12—18月。结果术后眼位21例正位;DVD18例效果满意,4例效果良好,4例病人注视眼遮盖后依然出现上飘。下斜肌功能过强全部矫正,9例双眼视改善。结论依据下斜肌功能分级进行下斜肌切断或下斜肌部分切除治疗合并下斜肌功能过强DVD病人既减弱下斜肌功能又有效治疗DVD;根据眼外肌功能情况选择手术方式是DVD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
- 易昀敏易敬林苏明山王慧珍
- 关键词:手术
- 外直肌后徙调整缝线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探讨
- 2001年
- 苏明山
- 关键词:斜视外科手术儿童
- 后发性白内障形态及对视功能影响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 通过对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的形态学及其对视功能影响的客观综合评价,为临床激光后囊切开术提供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61例(67只眼)后发性白内障拟行Nd:YAG 激光后囊切开术的患者,充分散大瞳孔(直径〉6.00mm),先采用裂隙灯加前置镜行主观评价,再行裂隙灯眼底后部反光裂隙照相,所得数码图像使用POCOman软件进行分析,得出PCO的POCOman半客观评分.于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前、术后分别测量其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同时使用自动眩光对比敏感度检查仪进行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和眩光对比敏感度(glare sensitivity,GS)的检测.分析统计不同类型、不同部位、不同程度PCO与视功能的关系.结果 珍珠型PCO在中心视力、各频段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均低于纤维型PCO,且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4.0mm珍珠型PCO在低、中频段对比敏感度和中频段眩光敏感度均低于中央2.0mm珍珠型P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2.0mm纤维型PCO在中、高频段对比敏感度和低、中频眩光敏感度均低于中央4.0mm纤维型P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2.0mm珍珠型PCO对最佳矫正视力的影响最为显著;中央4.0mm珍珠型PCO对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的影响最为显著.随着PCO程度的增加,中心视力、全频段对比敏感度和全频段眩光敏感度逐渐下降.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COman评分与最佳矫正视力、各频段对比敏感度、低中频段眩光敏感度的变化呈正相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后发性白内障行形态学及其对视功能受损的客观综合评价,可成为判断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手术时机和评价手术疗效的方法.
- 姜良柱吴明星苏明山赵军孙洪真
- 关键词:后发性白内障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