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春芳 作品数:7 被引量:36 H指数:3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附属大兴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锁骨骨折术后不愈合原因分析及治疗 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 分析锁骨骨折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锁骨骨折手术治疗后发生骨折不愈合14例,二次手术治疗采用解剖锁定钢板+自体髂骨取骨植骨,效果满意。结果 本组病例骨折不愈合主要由不恰当的内植物选择、术中细节处理不当等医源性因素导致;二次手术后均获得骨性愈合,时间为7-15周,术后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术后肩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其中4例术后肩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自主训练后完全恢复正常,7例康复科训练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3例肩关节活动度未达完全正常活动范围,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结论 医源性因素是造成锁骨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原因。解剖锁定钢板+自体髂骨取骨植骨是治疗锁骨骨折不愈合的有效方法。 王波 王铁军 吴鹏 王卫粮 艾春芳 高化关键词:锁骨骨折 手术并发症 不愈合 踝关节骨折98例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分析探讨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后的功能和预后。方法踝关节骨折98例。按Danis-WeberAo分型及Lauge-Hansen分型。单踝骨折23例,双踝骨折51例,三踝骨折16例,腓骨骨折8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28例。98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疗效按齐斌等提出的标准:优良85例,可10例,差3例。优良率86.7%。结论踝关节骨折的解剖复位及维持踝关节稳定韧带损伤的修复是恢复踝关节稳定及防止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必然要求,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可保证踝关节骨折得到解剖复位,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艾春芳 贾金生 王卫粮关键词:踝关节 骨折 骨折内固定 锁骨骨折术后不愈合原因分析及治疗 目的 分析锁骨骨折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方法 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共收治锁骨骨折不愈合14例,骨折类型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锁骨中1/ 3骨折10 例,外1/ 3骨折4例,粉碎性骨折6例,X 线表... 王波 王铁军 吴鹏 王卫粮 艾春芳关键词:锁骨骨折 手术并发症 不愈合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并发症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32例,获得随访295例,其中男性172例,女性123例;年龄47~93岁,平均73.3岁。左侧120例,右侧175例。3例为高处坠落伤,8例为车祸伤,其余均为行走时摔伤。分析随访病例的资料,总结手术并发症,探讨并分析其原因。结果 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8个月。“Z”字效应及中心移位8例,髋内翻、下肢短缩12例,感染6例,血管损伤2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2例,内植物远端骨折2例。结论 粗隆间骨折术后并发症与多因素相关:内固定方式选择不当、术中不当操作、小粗隆骨块处理欠妥、拉力螺钉位置不佳、髋内翻未纠正、骨质疏松、过早负重等。 王波 吴鹏 刘长松 王铁军 艾春芳 刘书茂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 手术并发症 镍钛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63例分析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求一种治疗髌骨骨折的固定可靠效果佳的方法。方法对本组63例髌骨骨折采用镍钛聚髌器(NT-PC)治疗,分析治疗方法和临床结果。结果63例患者中有5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2年。所有骨折均临床愈合,愈合时间7~11周,平均9周,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4.8%。结论NT-PC用于治疗髌骨骨折,手术操作简便,固定确实可靠、疗效佳,是一种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艾春芳 王景文 贾金生 刘书茂关键词:髌骨 骨折 镍钛聚髌器 亚洲型髋关节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亚洲型髋关节髓内钉﹙Asian intramedulary hip system,ASIAN IM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5月~2010年10月对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ASIAN IMHS固定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随访7~1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其优良率为94.4%。结论 ASIAN IM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固定稳定可靠,术后恢复好,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选择。 艾春芳 吴鹏 王卫粮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 细胞因子EGF含量表达与骨折修复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2001年 目的 :检测骨折损伤后早期血清中细胞因子EGF ,以期推断出与骨折愈合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骨折病人 30例 ,正常健康人 10例。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检测骨折后 2 4、48、96小时血清及正常健康人血清中EGF的含量。结果 :血清中EGF含量 ( pg/ml) ,正常健康人组 90 0 1± 13 72。病人组中 ,2 4小时组 12 4 6± 18 44;48小时组 180 71± 2 1 2 4;96小时组 16 2± 2 9 2 7。数据资料经统计学处理 :EGF含量各时间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 ,各时间组之间相比也存在在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EGF参与创伤修复 ,是加速骨折愈合的调节促进因素 ;骨折后早期EGF的含量变化具有规律性。因此应重视骨折早期复位 ,合理坚强固定 ,利于骨折修复。 艾春芳 齐斌关键词:放射免疫分析法 表皮生长因子 骨折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