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朝辉
- 作品数:8 被引量:42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评价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2004年1月~2008年1月,对18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TLIF再手术治疗,18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4~36个月(平均21个月)。术前、术后采用VAS、ODI进行评分,根据X线片评价椎间隙高度的变化,评价临床结果。[结果]术后随访VAS、ODI评分较术前均得到明显的改善,椎间融合率为100%。临床结果优良率88.9%。术中硬膜撕裂1例,1例出现感觉障碍,一过性母背伸肌肌力减弱,无切口感染,无术后感染,没有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TLIF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理想的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 卓祥龙胡建中李兵孙宏志陈耀辉胡朝辉
- 关键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TLIF再手术
- 经皮等离子刀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等离子刀微创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8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实施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术前、术后利用VAS评分评价患者颈肩痛的程度,结合患者满意度及Williams疗效标准评价疗效。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术后1、3、6、12个月VAS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有显著差异(P<0.01),患者满意度高,临床疗效好。结论适当选择病例,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是一种微创、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手段。
- 程珂琳胡朝辉罗同青卓祥龙李兵李根卡
- 关键词:颈椎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成形等离子刀
- 椎间盘造影在决定腰椎融合节段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评估椎间盘造影术在决定选择腰椎间融合节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下腰痛(共56个椎间盘)进行椎间盘造影。根据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椎间盘造影结果制定手术计划,采用椎间盘切除,腰椎间融合术。术前、术后给予VAS、ODI评分以及影像学评估。结果本组均成功进行了椎间盘造影。椎间盘造影阳性20个,其中MRI显示只有17个为异常椎间盘。在椎间盘造影阴性的36个椎间盘中,18个MRI显示正常。MRI检测症状椎间盘的假阴性率为15%,假阳性率为50%。17例均接受了腰椎间融合术。ODI评分,术前平均51%,术后1周,1、3、6、12个月结果平均为15%,融合率100%,无一例发生并发症。VAS术前平均7分(6~9分),术后平均2分(0~4分),临床效果良好。结论椎间盘造影术可避免不必要的腰椎融合,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结合椎间盘造影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以更准确地选择融合节段。
- 李兵卓祥龙胡朝辉孙宏志李龙唐运鹏陈耀辉苟凌云
- 关键词:椎间盘造影术椎间盘源性腰痛腰椎间融合
- L_(4~5)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后早期腰椎前凸角度的变化被引量:3
- 2012年
- 背景:统计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后早期腰椎前凸角度变化、分析其变化的特点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分析L4~5后路椎体间融合后早期腰椎前凸角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L4~5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和L4滑脱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的116例患者,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前凸角度。随访资料完整患者40例,L4~5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28例,L4腰椎滑脱12例,随访12~24个月,分析治疗前后骶骨倾斜角变化。结果与结论:治疗后腰椎前凸角度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腰椎管狭窄与腰椎滑脱患者腰椎前凸角度因手术变化的趋势是相同的(P>0.05)。治疗前后MacNab评分优和良中的患者腰椎前凸角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后路椎体间融合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及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 何克云李志忠李宁宁胡朝辉唐运鹏卓祥龙谢湘涛
- 关键词:后路椎体间融合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腰椎滑脱
- 三种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研究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比较传统后路腰椎间盘再次摘除术、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3种方法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ecurrentlumbar disc protrusion,RLDP)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1月-2008年1月,对65例RLDP患者分别采用传统后路腰椎间盘再次摘除术(A组,25例)、PLIF(B组,22例)、TLIF(C组,18例)治疗。男44例,女21例;年龄26~65岁,平均41岁。均为单节段椎间盘突出(L4、533例,L5、S132例)。首次手术时行椎板开窗椎间盘摘除39例,半椎板切除椎间盘摘除15例,全椎板切除椎间盘摘除11例。复发时间13~110个月,平均64个月。与首次椎间盘突出同侧47例,对侧18例。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围手术期A、B、C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4.0%、22.3%和5.6%,A、B组高于C组(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A、C组(P<0.05),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1周A、B、C组患者满意率分别为84.0%、81.8%、88.9%(P>0.05)。B、C组椎间均融合。3组组间术前、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组内末次随访时VAS和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3组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berts等椎间隙分级法评价椎间隙高度,A、B、C组术前分别为(2.04±0.93)(、2.18±0.91)(、2.11±0.90)分,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64±0.58)(、1.05±0.59)(、1.06±0.42)分;3组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治疗RLDP,但传统后路腰椎间盘再
- 卓祥龙胡建中李兵孙宏志陈耀辉胡朝辉
- 关键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椎间盘摘除术
- 肌腱移位及术后康复治疗桡神经不可逆性损伤被引量:2
- 2004年
- 桡神经损伤首先治疗方法是神经修复,但对损伤严重,失去了修复性或早期修复不满意者,可通过肌腱移位及术后积极康复训练最大限度恢复其伸腕伸拇指功能。采用Riordan法肌腱移位及术后康复训练治疗本病20例,效果满意。
- 李龙江健刘华彦胡朝辉
- 关键词:肌腱移位康复治疗桡神经损伤手术
- 28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外科手术治疗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995年1月~2005年12月该院28例经手术治疗的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临床表现及其影像学表现的特点选择手术入路及减压手段。结果手术的有效率达90%。大部份病例的脊髓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治疗应首选手术治疗。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彻底的椎管减压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唐运鹏梁博伟谢湘涛胡朝辉李龙
- 关键词:颈椎脊髓损伤椎管减压
- 应用甲壳胺人工皮膜治疗烧伤残余创面28例被引量:5
- 2005年
- 江健李龙吴康刘华彦胡朝辉
- 关键词:烧伤残余创面移植术后异体皮切削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