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亚丽
- 作品数:10 被引量:49H指数:5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重庆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快速康复护理应用在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患者的效果观察
- 2022年
- 探讨快速康复(ERAS)护理方法在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科室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实施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的506例患者,按病区划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试验组则采用快速康复(ERAS)护理方法。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首次进水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行走时间、总住院时间、数字等级评分法疼痛评分(NRS)和营养状况评分等各项康复指标。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术后康复指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数字等级评分法(NRS)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营养状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ERAS快速康复护理方法明显优于传统护理方法。
- 代娟向望肖兰杰胡亚丽王娇
- 关键词:快速康复围手术期护理
- “洁悠神”用于预防男性经尿道手术后尿路感染的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评价“洁悠神”对预防男性经尿道手术后留置导尿期间尿路感染的效果。方法12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术后仅给予常规尿道口护理,实验组术后给予常规尿道口护理后在尿道口及周围区域喷洒“洁悠神”,观察两组尿培养菌尿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置管期间菌尿发生率明显高于文献报道水平,而实验组菌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尿道手术可能增加术后置管期间尿路感染几率,而术后用洁悠神对患者进行导尿管表面和尿道口喷洒,可有效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
- 杨小芸王宇婷胡亚丽
- 关键词:经尿道手术留置导尿尿路感染洁悠神
- 髋关节置换患者不同阶段深静脉血栓风险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不同阶段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风险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Autar DVT风险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量表)和Charlson合并症指数分别于入院当天、手术当天、出院当天、出院1个月对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9名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追踪性观察。结果:各阶段DVT风险评估总分为12.31~15.42分,自入院当天开始上升,在手术当天达到最高值后,呈下降趋势,但出院当天DVT的风险高于入院当天。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最有效的血栓预测指标为日常生活能力(β=-0.460,P<0.05),疾病类型是入院时DVT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β=0.194,P=0.000);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在手术后至出院1个月均为血栓风险的重要指标(β=0.315,β=0.302,β=0.251,均P<0.05);年龄、住院次数和Charlson合并症是入院至出院1个月预测DVT的重要指标(β=0.229,β=0.098,β=0.258;β=0.383,β=0.133,β=0.423;β=0.273,β=0.114,β=0.115,β=0.313;β=0.217,β=0.115,β=0.223,均P<0.05),术后开始下床时间也是DVT的影响因素(β=0.258,β=0.278,均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患者从入院至出院1个月,DVT风险均处于中高危水平。高龄、肥胖、Charlson合并症、多次住院史、术后开始下床时间晚是DVT的危险因素。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提示医务人员对于出院时DVT高危患者给予持续关注,重视全面系统的院外血栓预防措施的普及,加强出院后的随访。
- 杨晶慧甘秀妮胡亚丽
-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深静脉血栓影响因素
- 一件式透明造口袋在肝胆外科术后渗漏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一件式透明造口袋在肝胆外科手术后渗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肝胆外科手术后腹部发生渗漏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一件式透明造口袋收集渗出液,对照组采用无菌纱布吸收渗出液体的传统换药方式。对比两组渗漏处周围皮肤情况、渗漏液性状、渗漏量、换药频率、时间及成本。结果实验组渗漏处周围皮肤完好,渗漏出的液体计量准确,换药频次减少,换药成本降低。结论一件式透明造口袋应用于肝胆外科术后腹部渗漏护理能减少渗漏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节约医疗资源。
- 胡亚丽夏瑾王小梅
- 关键词:渗漏换药护理
- 微课联合翻转课堂在骨科实习护生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微课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骨科实习护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11月于本院骨科实习的98例护理本科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观察组采用微课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两组护生均实习5周。结果实习5周后,观察组护生理论考核及实践操作成绩与对照组相比更高,观察组护生对教学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课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在骨科实习护生教学中可提高护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实践操作能力,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 胡亚丽代娟向望肖兰杰
- 关键词:骨科教学教育
- 局部氧疗联合封闭负压引流干预促进豚鼠Ⅲ期压疮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观察局部氧疗联合封闭负压引流干预促进豚鼠Ⅲ期压疮创面愈合的疗效,并优化其工作参数。方法:实验分疗效对比实验和参数优化实验两部分。疗效对比实验:选取20只清洁级雄性白色豚鼠,在左侧大转子处构建Ⅲ期压疮创面。20个创面随机分为五组:A组(持续-125mmHg负压治疗320min后给予5L/min的局部氧疗160min)、B组(-125mmHg负压治疗40min,5L/min的局部氧疗20min,交替8次)、C组(-125mmHg负压治疗40min后暂停20min,重复8次)、D组(5L/min的局部氧疗20min后暂停40min,重复8次)、E组(对照组)。在创面形成第0、1、3、7、11测量创面面积,计算创面面积收缩率。参数优化实验:构建23只Ⅲ期压疮豚鼠模型,采用均匀实验设计和多元回归分析,考察局部氧疗联合封闭负压引流干预方法的负压强度、氧流量、一小时内局部氧疗的工作时间和干预频次对日平均创面面积收缩率的影响。结果:在相同时相点,局部氧疗和封闭负压引流联合干预组创面面积收缩率均高于单纯负压、氧疗或空白组(P<0.001),且交替运行方式优于序贯运行方式。最优工作参数为干预频次12次/日、一小时内局部氧疗干预时间50min、封闭负压引流负压强度-125mmHg和局部氧疗氧流量10L/min。结论:局部氧疗和封闭负压引流联合干预方法能显著促进豚鼠Ⅲ期压疮创面愈合。均匀设计和回归模型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高精度预测,优化了工作参数。
- 郑敏甘秀妮胡亚丽
- 关键词:局部氧疗封闭负压引流创面愈合
- Ⅲ期压疮豚鼠模型的构建被引量:2
- 2012年
- 背景:压疮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复杂病理过程,加之受到伦理道德和法律上的限制,无法直接在人体上进行实验研究。目的:建立Ⅲ期压疮豚鼠模型,为压疮预防、诊断、治疗和发病机制提供研究依据。方法:根据缺血-再灌注原理,利用自制建模装置对豚鼠(n=3)左侧大转子处间歇性施加不同压力6.65,13.30,19.9526.60,33.25,39.90kPa循环,诱导Ⅲ期压疮的形成,从大体、组织病理和行为学3个方面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各实验组创面颜色及形态学特征相似,但出现时间与压强大小成反比。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不同程度的病理损害特征,6.65kPa组<13.30kPa组,19.95kPa组<33.25,39.90kPa组,其中13.30kPa压力时组织病理表现与人类Ⅲ期压疮最为近似。与对照组比较,施加不同压力的各组豚鼠饮食量、饮水量及体质量变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随着施加的压强增加,豚鼠外观、精神状态、步态和性情逐步出现异常,其中6.65,13.30kPa组豚鼠行为异常最少。说明在13.30kPa压强下,采取缺血再灌注方式循环反复施加于豚鼠左侧大转子处,每天循环4次,连续12次(3d),后接5d硬痂下感染溶解期,可稳定重现Ⅲ期压疮创面,且对豚鼠行为学影响较小,可用于需长期观察的压疮研究。
- 郑敏甘秀妮胡亚丽
- 关键词:压疮创面形态学动物模型
- 自我效能联合加速康复外科干预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病人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探究自我效能联合加速康复外科干预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病人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56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病人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178)和对照组(n=178)。2组病人均给予加速康复外科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我效能干预。比较2组病人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评分、Harris评分,并比较2组病人的输血率、总失血量、第1天血红蛋白降低值、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率。结果干预后2组病人的自我效能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病人;干预后2组病人的疼痛和关节畸形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病人的关节活动、日常活动能力与步态和Harris总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的总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病人,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病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效能联合加速康复外科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自我效能,降低输血量,促进恢复,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膝关节功能和护理满意度。
- 胡亚丽代娟石磊程龙利
-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自我效能加速康复外科
-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
- 2021年
- 观察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预见性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纳入200例在2020年1月到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使用抽签法分成两组(乙组和甲组),甲组100例实施预见性护理,乙组100例实施常规护理,比较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凝血指标、住院时间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时间。结果:甲组术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住院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时间、D二聚体、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优于乙组,P<0.05。结论: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因此需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本文给予患者预见性护理,发现可改善患者的凝血指标、提高下肢静脉的血流速度、延缓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缩短住院治疗时间。
- 黄萍王娇肖兰杰向望胡亚丽
-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预见性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
- NBASS-APS在开腹术后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评价以护士为基础、以临床医生和麻醉医生为督导的疼痛管理模式(NBASS-APS)在临床术后疼痛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300例腹部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术后给予NBASS—APS,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性疼痛服务模式。记录2组患者的总费用和术后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费用、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而术后48h睡眠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术后各时间段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NBASS—APS在开腹术后患者中应用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提高成本效襦。
- 胡亚丽甘秀妮
- 关键词: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