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鸣
- 作品数:17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ITP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对CD4(+)CD25(+)Treg细胞增殖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体外研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对CD4(+)CD25(+)Treg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Ficoll分离ITP患者及健康对照者骨髓单个核细胞,通过体外培养,扩增出MSCs。通过Ficoll分离法和尼龙棉柱法获取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ITP患者MSCs经丝裂霉素C处理后按不同数量(1×103、1×104、1×105个细胞/孔)(A1、A2、A3组)接种培养板作为基底层细胞;健康对照者MSCs经丝裂霉素C处理后按不同数量(1×103、1×104、1×105个细胞/孔)(B1、B2、B3组)接种培养板作为基底层细胞;然后分别以2×105个细胞/孔接种体外分离纯化的ITP患者T淋巴细胞,设立空白组C组(ITP患者T淋巴细胞单独培养)。培养第3天各自收集T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CD4(+)CD25(+)Treg细胞比例。结果:在血凝素作用下,实验组及对照组各浓度亚组CD4(+)CD25(+)Treg细胞数量均较空白组明显减少(P<0.05);A2组较B2组CD4(+)CD25(+)Treg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A3组较A2、B3组CD4(+)CD25(+)Treg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ITP患者可能存在MSCs质或量的改变,导致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对CD4(+)CD25(+)Treg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加强,CD4(+)CD25(+)Treg细胞的不足引起外周免疫耐受减弱,MSCs的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可能在ITP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余先球陈红梅孙晋华罗鸣陆益龙
-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细胞染色体表型与血清LDH、HBDH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细胞染色体表型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γ-羟丁酸脱氢酶(HBDH)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用生化法检测不同病期CML患者的血清LDH、HBDH,并取其骨髓有核细胞用R带分析法作染色体分析。结果CML加速期或急变期组复杂核型染色体出现频率及血清LDH、HBDH显著高于慢性期组,两组不同染色体表型患者间的LDH、HBDH无统计学差异。慢性期组复杂核型染色体患者的骨髓原幼细胞高于单纯Ph1+者。LDH、HBDH在加速期或急变期组与骨髓幼稚细胞均呈正相关,在慢性期组与外周血WBC呈正相关。结论CML患者的血清LDH、HBDH水平及复杂核型染色体出现频率与病情相关,血清酶、细胞核型联合检测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CML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 陆益龙余先球薛红梅巴荣费小明罗鸣朱彦
- 关键词:慢性乳酸脱氢酶染色体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染色体核型与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08年
- 陆益龙余先球薛红梅巴荣费小明罗鸣朱彦
-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核型碱性磷酸酶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病态造血及细胞遗传学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5
- 2010年
-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造血细胞中病态造血状况与骨髓单个核细胞遗传学异常变化特征,判断其在该类疾病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经骨髓涂片检查及骨髓组织切片活检确诊的57例MDS患者同时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直接培养法R带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观察该类患者骨髓造血细胞病态造血、染色体核型异常与患者生存期关系。结果 MDS的病态造血以三系病态造血为多见,其骨髓活检阳性检出率高,尤其对巨核细胞病态造血检出更突出。MDS患者多易出现染色体异常,常见为5 q-、11 q-、20 q-、+8、-7和染色体异位、复杂异常核型,复杂异常染色体核型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结论骨髓活检是准确反映MDS患者病态造血的特异性检查方法。三系病态造血及复杂异常染色体患者转为急性白血病概率大、生存期短,预后差。
- 罗鸣巴荣王欢李姣余先球费小明陆益龙朱彦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态造血染色体预后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细胞遗传学和血清LDH检测临床意义
- 2009年
-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细胞遗传学异常表型及患者血清肿瘤标志酶水平与该类患者转归关系。方法: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或24~48小时培养法制备染色体,用RHG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生化法检测患者血清LDH水平。结果:MDS患者异常染色体出现率46%.主要有+8、-7、5q-、11q-、20q-,并有复杂异常核型。RA患者异常核型组LDH水平虽高于正常核型组.但无统计学差异。RAEB和RAEB-t患者血清LDH水平明显高于RA患者,且骨髓内幼稚细胞数与患者血清LDH水平呈正相关。复杂异常核型MDS患者血清LDH水平明显高于核型正常者,且急性白血病转化率明显高于核型正常者。结论:MDS患者有异常核型并血清LDH水平升高者易转为急性白血病,异常染色体出现及高血清LDH与该类患者转归有直接关系,血清LDH水平结合核型分析对MDS患者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 罗鸣张广莲巴荣陆益龙朱彦
- 关键词:核型异常LDH
- 骨髓单个核细胞染色体核型及血清LDH、α-HBDH变化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关系
- 2008年
-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染色体核型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变化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生化法检测不同病期CML患者的血清LDH、α-HB-DH,取其骨髓有核细胞用R带分析法作细胞染色体分析。结果CML加速期或急变期组复杂核型Ph1以外染色体出现频率及血清LDH、α-HBDH明显高于慢性期组,慢性期组LDH、α-HBDH变化与骨髓幼稚细胞数无相关性;加速期或急变期组二者变化与骨髓幼稚细胞数呈正相关(r=0.699、0.599,P均<0.01)。结论LDH、α-HBDH对CML疾病分期有判断价值,对病情及预后的判断以细胞遗传学检测更准确。
- 余先球陆益龙费小明罗鸣巴荣朱彦
- 关键词:粒细胞白血病染色体
- 雷公藤多苷联合rhIL-11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作用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Tripterygium)联合rhIL-11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75例ITP患者并分为2组:实验组为雷公藤多苷+rhIL-11治疗组,共40例,接受雷公藤多苷1 mg/(kg·d)口服+重组人白介素-11 1600万单位,每天一次皮下注射;对照组为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共35例,接受强的松1 mg/(kg·d)口服。治疗2个月,监测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评估疗效;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77.5%,对照组总有效率82.9%,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血小板上升至>30×109/L时间为13.06±6.10 d,对照组为9.76±5.71 d(P<0.05)。实验组CD4+T细胞比例治疗前为21.03%,治疗后为34.49%(P<0.01);治疗前CD8+T细胞比例为26.35%,治疗后降为20.18%(P<0.01)。对照组CD4+T细胞比例治疗前为22.30%,治疗后为25.11%(P<0.05);治疗前CD8+T细胞比例为27.24%,治疗后降为21.35%(P<0.01)。结论:雷公藤多苷纠正T淋巴细胞紊乱,雷公藤多苷联合rhIL-11治疗ITP具有起效时间短、疗效持久等特点,达到与糖皮质激素相当的疗效,且副作用少、费用低、患者耐受性好,可作为ITP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
- 余先球陈红梅孙晋华罗鸣陆益龙
-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雷公藤多苷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核型分析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 2002年
- 朱彦巴荣罗鸣陆益龙杨苏南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染色体异常白血病预后核型分析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TGF-β1和SCF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体外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1,TGF-β1)基因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5例慢性期CML患者为实验组,5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取骨髓单个核细胞行BMMSCs体外培养,RT-PCR法测定两组BMMSCs的SCF、TGF-β1基因表达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慢性期CML患者BMMSCs中SCF基因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TGF-β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实验组内SCF与TGF-β1表达量呈负相关(r=0.948,P<0.05),对照组两指标间无相关性。结论 CML患者BMMSCs的SCF高表达和TGF-β1低表达有相互影响并对白血病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发生影响,对CML发病有促进作用。
- 罗鸣陆益龙王欢李姣余先球薛红梅巴荣朱彦
-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间质干细胞干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
- 异基因抗原嵌合小鼠的皮片移植实验观察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观察异基因抗原嵌合小鼠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GVHD) ,以诱导骨髓移植物的免疫抑制。方法 :经尾静脉给单抗诱导供体鼠 (ICR)系小鼠注入抗CD4、CD8单抗 ,10天后输注昆明系小鼠的骨髓。输注 1周后 ,将正常昆明系小鼠皮片移植至嵌合后的ICR小鼠及未嵌合的ICR小鼠背部。结果 :经Wilcoxon检验 ,试验组和对照组皮片的存活率分别为 6 6 .6 %和 33.3% ,P <0 .0 5。结论 :异基因抗原嵌合小鼠的皮片移植成功率高。
- 朱彦罗鸣巴荣金蓉珍
- 关键词:皮片移植单克隆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