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爱明
- 作品数:6 被引量:90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区域性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运作10年的远期效果随访被引量:17
- 2005年
- 目的:了解区域性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的远期治疗效果, 更好地优化转运网络和转运手段。方法: 对10年来该院转运的危重新生儿进行大规模的远期随访(共计2 285例, 占转运的患儿人数的49 .41% ), 采用丹佛智力发育量表(DDST)、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DPOAE) 和听性脑干反应(ABR) 对随访儿进行智力、体格发育评估。结果: 绝大部分转运的危重新生儿生长发育正常。在确诊听力障碍的患儿中, 重度窒息3名, 重度HIE6名, 早产儿3名; 出现智力发育障碍69名患儿均有重度窒息, 中、重度HIE病史。对智力发育障碍婴儿全部由该院儿童保健科和神经康复专科医生进行针对性治疗,总异常率由3个月时的14. 52%下降到2岁时的3 .27%, P<0 .01,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规范的区域性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运作大大改善了转运的危重新生儿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必须在转运过程中尽快稳定病情, 出院后认真进行随访工作, 对随访中存在体格、智力发育障碍的患儿早期进行干预。
- 陈运彬张小庄帅春杨杰汪灏吴婕翎朱东生罗爱明杨琳琳叶秀桢向建文高薇薇
- 关键词:危重新生儿转运发育随访
- 区域性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运作十年的远期效果随访
- 目的:了解区域性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的远期治疗效果,更好地优化转运网络和转运手段。方法对10年来我院转运的危重新生儿进行大规模的远期随访(共计2285例,占转运的患儿人数的49.41%),采用丹佛智力发育量表(DDST)、...
- 陈运彬帅春杨杰吴婕翎朱东生罗爱明杨琳琳叶秀桢向建文高薇薇
- 关键词:危重新生儿转运发育随访
- 文献传递
- PICC在新生儿监护室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危重症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63例危重症新生儿应用PICC的效果和护理体会。结果PICC操作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少,能长时间保留。结论做好外周中心静脉血管的选择,掌握封管压力,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做好管道的护理是提高PICC成功的关键。
- 黄焕馨罗爱明高薇薇
-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
- 周围中心静脉导管在极低体重儿运用的临床对照观察被引量:35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经皮插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在极低体重儿 (VLBW )运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经皮插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 40例极低体重儿 ,并与同期运用外周静脉穿刺术 (PIV)治疗的 3 7例极低体重儿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PICC组与PIV组比较 :穿刺次数、住院时间减少 ,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 ;静脉运用时间、血培养阳性率及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入院 3 0d两组体重比较 ,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 ;两组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血脂异常及高血糖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而低血糖的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 ;PICC组 40例拔管的原因 ,其中不再需要 2 1例、感染 5例、机械并发症 6例、死亡 4例及其它 4例。结论 PICC可以方便的提供极低体重儿静脉营养 ,顺利过渡到胃肠道喂养 ;PICC减少了极低体重儿静脉穿刺的次数 ,从而减少人为的过度刺激 ,降低氧和能量的消耗 ;PICC可以使极低体重儿体重增长迅速 ,减少住院时间 。
- 罗先琼王晓东黄水清罗爱明
-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对照观察
-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治疗及围手术期的呼吸管理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膈疝 (NCDH )治疗及围手术期的呼吸管理。方法 :回顾分析 12例由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转运的NCDH患儿的治疗情况 ,在院前建立呼吸通道 ,转运暖箱内保暖 ,并针对新生儿膈疝的特点加强围手术期的呼吸管理。其中 10例为左后外侧疝 ,2例为右侧 ;均伴有肺发育不良 ;2例并有肺动脉高压。结果 :11例经腹疝复位、膈肌修补术 ,其中 1例行肠切除吻合术 ,另 1例右侧膈疝行经胸膈肌修补术。 9例治愈( 75 % ) ,2例死亡 ,1例术后放弃治疗。 9例存活患儿术后使用呼吸机 36~ 76h ,其中 2例使用高频振荡通气。结论 :准确及时地进行院前抢救及转运 ,建立有效的呼吸管理 ,尽量解除肺脏受压 ,入院后适时行膈疝修补术 ,并作好围手术期的呼吸管理 。
- 罗爱明陈运彬
- 关键词:新生儿先天性膈疝围手术期呼吸管理
- 脐静脉插管留置术在早产儿中的应用和护理被引量:30
- 2006年
- 罗爱明高薇薇
- 关键词: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静脉营养静脉给药静脉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