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汝佳
-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中年体检人群中微量白蛋白尿与动脉硬化的伴随状况研究
- 缪汝佳武留信杨聘婷曹霞陈志恒
- 肱动脉内皮功能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及分析
- 2022年
- 目的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肱动脉内皮功能影响因素。方法研究2015年5月至2020年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6861例无心血管疾病症状的受检者,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数据采集。对各类代谢因子和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相关性。对饮食条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3430/6861)和验证性因子分析(3431/6861),并将饮食模式、心血管危险因素与FMD构建SEM,以多路径回归分析各指标间相关性。结果因子分析将饮食条目分为健康类食品、肉类食品、补充类食品。SEM中,年龄(β=0.27)和血压(β=0.12)对低FMD有较明显影响,三酰甘油(β=0.03)、空腹血糖(β=0.04)、体质指数(β=0.08)对低FMD均有正相关(均P<0.05)。健康类食品与血压(β=-0.04)、体质指数(β=-0.04)有负相关,肉类食品与三酰甘油(β=0.33)、血压(β=0.06)、空腹血糖(β=0.20)、体质指数(β=0.16)均有正相关,补充类食品与FBG(β=-0.30)有负相关,也是SEM中唯一对FMD有直接效应的饮食模式(β=0.05)。结论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能分析各风险因素对总体的影响和单项指标间相互关系的有效方法。年龄、饮食模式、代谢性心血管危险因素对肱动脉内皮功能损伤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通过饮食模式和代谢指标的综合控制能潜在预防和改善心血管早期损伤。
- 彭珽缪汝佳赵琳琳秦春香陈妮妮彭洁赵群姚雯钊袁挺王建刚
- 关键词: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代谢综合征体格检查问卷
- 高频QRS波运动心电图对心肌缺血多点诊断优势及应用前景被引量:1
- 2022年
- 全球心血管疾病致死率居疾病死亡首位。其中,中国人群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最高,冠心病是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排名第二的疾病。而运动平板作为冠心病筛查的主要检查方式,敏感性及特异性相对较差。高频QRS分析是一种补充运动平板ST段评估的心电诊断工具,通过分析QRS波群中心部分存在的高频成分,为常规心电图诊断提供附加信息,以更敏感、精准地捕捉心肌缺血的状态,为实现心梗早预警、早防患、早干预治疗提供了可能。现就高频QRS波运动心电图对心肌缺血多点诊断优势及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 彭珽吴秀勤缪汝佳王建刚
- 关键词:心肌缺血
- 微小RNA在内皮细胞参与的血管生成中的作用被引量:4
- 2013年
- 微小RNA是真核生物中一类长度约22个核苷酸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它通过与靶基因的3UTR结合,抑制靶基因翻译或使其降解,实现对靶mRNA转录后水平的调控。微小RNA参与生物体内许多复杂的生理过程,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胚胎发育、血管生成、组织器官形成以及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最近的研究表明,微小RNA在内皮细胞参与的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将就近年来微小RNA在血管生成调控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 钟华陆瑶缪汝佳袁洪
- 关键词:MICRORNA内皮细胞血管生成
- 组织蛋白酶L对心血管的作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组织蛋白酶L(cathepsin L)是半胱氨酸组蛋白酶家族中的细胞内高效蛋白酶之一,在部分血管疾病、心脏扩大发生以及冠心病预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明确组织蛋白酶L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组织蛋白酶L对心血管影响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缪汝佳吴秀勤陆瑶钟华袁洪
- 关键词:组织蛋白酶L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新生心脏扩大
- 中青年健康体检人群肥胖与早发血管老化的相关性
- 2024年
- 目的:中国中青年肥胖率逐年升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呈年轻化趋势。然而,肥胖是否与早发血管老化(early vascular aging,EVA)相关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分析中青年健康体检人群肥胖与EVA的相关性,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20年1至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完成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测量的15464名18~59岁中青年健康体检者,并选择其中血压正常且无心血管风险因素的1965名受检者作为健康人群。根据健康人群各年龄段男性和女性的baPWV值,计算得到用于判断各年龄段男性和女性EVA的baPWV界值。按照年龄和性别进行分组,统计中青年健康体检人群中符合EVA标准的人数,并计算所占百分比。分别比较男性/女性EVA组和非EVA组之间肥胖指标[内脏脂肪指数(visceral adiposity index,VAI)、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的差异。以EVA作为因变量,分别将VAI、BMI、WC作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模型,分别分析校正其他影响因素前后各肥胖指标与EVA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各年龄段各肥胖指标与EVA的相关性。结果:在健康体检人群中,不同年龄组男性EVA检出率1.65%~10.92%,女性EVA检出率1.16%~10.50%;随年龄增加,男性、女性EVA检出率均呈上升趋势;且除40~<50岁年龄组,其他年龄组男性EVA检出率均高于女性。不管是男性或女性,EVA组肥胖指标VAI、BMI、WC均明显高于非EVA组(均P<0.01)。在对其他影响因素进行校正前后,VAI、WC均与EVA相关(均P<0.05)。在未校正其他影响因素时,BMI为EVA的危险因素(P<0.01),而在校正其他影响因素后,BMI与EVA的相关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其他影响因素后,18~<40岁、50~<60岁年龄组VAI与EVA的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MI、WC与EVA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40~<50岁年龄组,VAI、BMI与EVA的相关性�
- 赵琳琳崔曼李亚培李莹缪汝佳王建刚周辉
- 关键词:中青年肥胖体重指数腰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