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立彦
- 作品数:22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 新岛屿
- 2024年
- 秦立彦
- 埃德加·斯诺的红色中国梦
- 2011年
-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30岁。这一年的六月到十月,可以说是他一生的分水岭,也是最高潮。这几个月里,他带着两个相机、24卷胶卷,辗转进入了陕北的红色区域;他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共产党领导人,以及红军战士、游击队、老百姓;他观察了红色政权的军事、生产、教育、娱乐生活。他此后的一生都与这四个月有关。
- 秦立彦
- 关键词:德加中国梦美国记者红色政权娱乐生活
- 各自的世界(外五首)
- 2018年
- 我憎恨食物。它们提醒我,我有一个脆弱的身体,提醒我与岩石的距离,与吸风饮露的距离。
- 秦立彦
- 关键词:诗歌文学作品现代文学诗集
- 儿童乌托邦:布莱特·哈特的华人书写被引量:2
- 2011年
- 19世纪美国作家布莱特·哈特在很多作品中都写到在美国西部的中国人,这些中国人形象复杂多样,彼此交织,对进行单一道德评价的形象研究提出一种矫正。
- 秦立彦
- 关键词:华人形象
- 笛福和他的女性主人翁:解读《茉尔·弗兰德斯》与《罗克萨娜》
- 秦立彦
- 关键词:破产商人
- 东亚电影的活力与希望——评《东亚电影产业》
- 2009年
- 戴维斯与叶月瑜合著的《东亚电影产业》是一本立足于电影研究潮流前沿的著作。鲁晓鹏和叶月瑜在《华语电影:历史书写、诗学、政治》(chinese—LanguageFilm:Historiography.Poetics,Politics2005)中这样写道:”吊诡的是.正当电影研究确定自己的地理边界和理论边界之时.全球化的力量已经迫使电影学者重新考察自己的出发点与实践”(第11页)。
- 韦杰生秦立彦
- 关键词:电影产业电影研究历史书写华语电影电影学者
- 山火
- 2023年
- 内容简介:这部诗集,收录诗人近年创作的诗歌百余首,既聚焦于日常,面向切身的微小之物,又能以深刻的洞见和宽广之襟怀处理命运、爱、生存这些大词,体现了一种诗学写作上的“致广大而尽精微”。无论处理何种经验,诗人都选择至为朴素、平常的词语,这些词语准确,熔铸诗人的情感和生命体验,有雕刻般的质感。
- 秦立彦
- 关键词:生命体验命运诗学
- 古装大片的古代中国想象
- 2013年
- 被“武打”化的古装片
过去五年里,古装片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影类型,在中国继续发展。顾名思义,古装片是以20世纪之前的古代中国为背景,体现了对古代中国的某种想象。综合考察这五年内的古装片,会发现这种想象在很多影片中表现出较明显的共同倾向。
- 秦立彦
- 关键词:古装大片古装片电影类型
- 亮点与增长点:2018年末-2020年的中外文学关系研究
- 2020年
- 中外文学研究这一中国比较文学的重要领域,2018年末至2020年之间继续深化。本文全面概括这一时期的学术成果,分辨其中的走向与亮点,如语境化、多样的翻译实践研究、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跨界研究等。
- 秦立彦
- 关键词:中外文学关系亮点语境化翻译实践
- 作为情感纽带的诗--一种反思
- 2023年
- 焦虑,抑郁,分裂一这些已经是人们司空见惯的词语。它们是当代生活在方便快捷富裕之外的另外一面。城市化与工业化,人的原子化,使得现代人的情感生活趋于贫,呈现出某种“现代病”的症状。诗人作为社会中最敏感的一个群体,不能不受到这种趋势的冲击。某种意义上而言,20世纪以来的西方诗歌之主流就是这病状的表达。可以说20世纪西方诗歌的一大特点就是“低热度”。
- 秦立彦
- 关键词:西方诗歌情感生活原子化情感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