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衡初

作品数:10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动脉
  • 2篇内科
  • 2篇内科学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水平
  • 1篇电子束CT
  • 1篇动脉钙化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病
  • 1篇心肌病诊断
  • 1篇型心
  • 1篇胸膜
  • 1篇胸膜炎
  • 1篇血清
  • 1篇血清C反应蛋...

机构

  • 10篇南华大学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长沙市中心医...

作者

  • 10篇白衡初
  • 2篇文玉珊
  • 2篇宁文锋
  • 1篇张微微
  • 1篇刘传湘
  • 1篇童玲玲
  • 1篇张明亮
  • 1篇林英武
  • 1篇苏琦
  • 1篇周小英
  • 1篇廖力夫
  • 1篇赵水平
  • 1篇黄勇华
  • 1篇康卯吉
  • 1篇戴汝平
  • 1篇邓昌爱
  • 1篇凌晖
  • 1篇刘瑶
  • 1篇李宇晖
  • 1篇谢文彪

传媒

  • 4篇南华大学学报...
  • 3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美国中华临床...
  • 1篇首届大学化学...

年份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环氧合酶2mRNA表达及阿托伐他汀的作用被引量:2
2004年
为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环氧合酶 2表达及阿托伐他汀的影响 ,探讨环氧合酶 2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和他汀类药物的抗炎机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半定量的方法 ,观察 4 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和 18例健康自愿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环氧合酶 2的表达 ,同时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单核细胞在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 (0~ 10 μmol L)干预 2 4h后环氧合酶 2表达的变化。结果发现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环氧合酶 2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1.6 4± 0 .2 5比 0 .5 9± 0 .2 1,P <0 .0 5 )。阿托伐他汀在体外明显抑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环氧合酶 2的表达 (P <0 .0 5 ) ,且呈浓度依赖性。结果提示 ,环氧合酶 2在动脉粥样硬化炎症中起作用 ,阿托伐他汀明显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环氧合酶 2的表达 ,环氧合酶 2可能是阿托伐他汀发挥降脂外抗炎作用的靶点之一。
邓平赵水平白衡初周宏年聂赛
关键词:内科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环氧合酶2阿托伐他汀
冠状动脉钙化在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4年
评价冠状动脉钙化在肥厚型心肌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连续调查了 99例 30岁以上临床确诊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资料 ,分析其年龄、性别分布和冠状动脉钙化特点 ,并与同期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资料进行对比。结果发现 ,99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钙化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存在性别差异 ,钙化总积分和钙化阳性率分别是 2 1.1± 4 .9和 32 .3% ,均显著低于冠心病组 (2 0 3.2± 34.9和 6 6 .7% ;P <0 .0 1) ;但仍在国人正常的钙化积分切点范围内。调整性别、年龄因素后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和钙化阳性率仍显著低于冠心病组 (P <0 .0 1)。结果提示 ,电子束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有助于疑似或合并冠心病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鉴别诊断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周渊戴汝平白衡初
关键词:内科学电子束CT冠状动脉钙化肥厚型心肌病
抑癌基因PTEN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人卵巢癌细胞系SW626增殖的影响
2007年
目的构建抑癌基因PTEN的真核表达载体,研究外源性PTEN基因稳定表达对人卵巢癌细胞系SW626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构建PTEN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TEN,转染重组质粒pcDNA3.1/PTEN于体外培养的人卵巢癌细胞系SW626,筛选并获得稳定表达PTEN基因的细胞克隆,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PTEN基因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MTT实验分析细胞增殖能力。结果稳定转染PTEN基因的细胞系有外源目的基因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MTT实验表明,pcDNA3.1/PTEN转染组细胞增殖能力低于pcDNA3.1(-)转染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外源性抑癌基因PTEN的稳定表达可抑制人卵巢癌细胞系SW626的增殖。
宁文锋文玉珊白衡初
关键词:转染卵巢癌
肝区微波预照射对家兔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20W、2450MHz微波照射肝区20min预处理后24h对肝门阻断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成年健康家兔随机分为微波预处理组(n=4)、微波预处理加肝门阻断组(n=8)、单纯肝门阻断组(n=8)。所有动物麻醉后静脉采血。24h后前者再次采血。后两者则均将肝门阻断20min,开放血流后2h、4h分别采血查ALT、AST、LDH。最后一次采血后从肝右中方叶前缘取肝组织作切片.按Suzuki标准进行损伤评分。结果微波预处理组家兔肝脏Suzuki标准损伤评分结果与未进行微波预处理者无明显差别,但血中ALT、AST及LDH水平改变明显轻于后者。结论适宜照射条件的微波预处理可明显减轻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谢文彪童玲玲白衡初
关键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肝区微波预处理肝门阻断采血后
老年结核性胸膜炎8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老年结核性胸膜炎临床特点、及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老年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123例青年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表现与青年组有明显不同,老年组并发症明显高于青年组。PPD试验阳性率老年组明显低于青年组(P<0.05),血性胸水老年组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老年组治愈32例(36.4%),明显低于青年组(96例,78.0%)(P<0.05)。老年组药物副作用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结核性胸膜炎病情复杂多变,应及早诊断,及早治疗,积极处理并发症,以提高临床治愈率。
李宇晖文玉珊白衡初
关键词:结核性胸膜炎老年
化学实验课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化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具有初步的教学、科学研究、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基于此,本文探讨了高校化学实验课教学模式。研究指出, 团结、协作是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对研究人员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发挥集体优势,攻克大型难题或开展其他共同...
刘传湘廖力夫白衡初林英武邓昌爱
关键词:高等教育化学实验课教学模式
文献传递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被引量:4
2004年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规律 ,探讨C反应蛋白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采用免疫比浊法对 6 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动态观察 (病程第 1、7及 14天 ) ,并与4 5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发现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从病程第 1天即升高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至第 7天达高峰 ,以后降低 ;重型患者明显高于轻、中型患者。结果提示 ,血清C反应蛋白可能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
黄勇华张微微周小英白衡初魏亚洲李娟
关键词:神经病学免疫比浊法急性脑梗死血清
拉米夫定联合MARS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2007年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分子再吸附循环系统(MARS)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内科综合及MARS治疗基础上,治疗组联合应用拉米夫定,通过比较两组临床症状、TB(总胆红素)、PTA(凝血酶原活动度)及HBV DNA含量,了解拉米夫定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改善TB、PTA及提高治疗有效率、HBV DNA阴转率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拉米夫定在MARS等的治疗基础上可能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宁文锋张明亮白衡初
关键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拉米夫定MARS
呼吸道异物的临床特点与X线征象
2004年
呼吸道异物是呼吸系统中一种较常见的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不同部位,X线征象可多种多样,异物种类亦不相同.为便于预防异物吸入及早期诊断异物是否存在,现将本院近两年所见呼吸道异物病例20例的特征报告于下.
康卯吉白衡初
关键词:呼吸道X线征像
二烯丙基二硫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
2003年
目的观察二烯丙基二硫(diauvldisulfide,DADS)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endothelialcellsECV304)生长的影响,初步探讨其相关发生机制。方法体外细胞培养,采用生长曲线分析、细胞活力检测、MTT法和免疫组化方法分析DAD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生长曲线结果显示,DADS从8mg/L时出现对内皮细胞的生长促进作用,8—16mg/L时,随时间的延长,细胞生长促进率增加。DADS在32mg/L时,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生长抑制作用随之增加。45mg/L的DADS对内皮细胞生长抑制效应,72h后进入平台期,与时间无关(P<0.05);台盼蓝计数检测细胞活力结果显示,8—16mg/LDADS处理后细胞存活率比对照组有一定上升,32—45mg/LDADS处理后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M'IT法结果表明,8—16mg/LDADS促进ECV304细胞的增殖,增殖率从116.4%增至127.3%(P<0.05);32~45mg/L的DADS抑制ECV304细胞增殖,抑制率由54.6%增至67.1%(P<0.01)。免疫组化结果PCNA和D53在对照组中表达呈阳性,16mg/LDADS处理后呈强阳性,32ms/LDADS处理后则为阴性。结论较低浓度的DADS可以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避免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较低浓度的DADS促进PCNA和p53的表达有关。
刘瑶袁静萍白衡初凌晖苏琦
关键词:DADS二烯丙基二硫细胞活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