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宏波
- 作品数:66 被引量:217H指数:10
-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三江平原稻瘟病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 2018年
- 针对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水稻生产上稻瘟病发生严重这一情况,于2006-2015年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进行定点、定期调查水稻稻瘟病的发生情况,并收集稻瘟病侵染期的气象因子,采用通径分析及的方法对水稻稻瘟病的病情指数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明确气象因子对稻瘟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日照时数(X7)、8月降水量(X6)以及7月平均气温(X2)是影响三江平原稻瘟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气象因子。
- 顾鑫丁俊杰杨晓贺姚亮亮赵海红刘伟申宏波
-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通径分析三江平原
- 大田作物查田补种技术要点
- 2006年
- 三江平原地区十年九春旱,每年春季难免有些地块不能保证一次全苗。出现缺苗断垄怎么办?本文详细说明了什么情况下毁种,什么情况下补种。补种种什么品种,补种又分为坐水补种,催芽补种,育苗移栽等供农民参考,确保苗全、苗壮,为获丰收打下基础。
- 姜胜利宋文艳申宏波
- 关键词:坐水种浸种催芽育苗移栽
- 黑龙江省部分育成大豆新品系抗大豆灰斑病鉴定被引量:1
- 2007年
- 2004年采用混合生理小种,人工喷雾接种方法,对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进行灰斑病鉴定筛选研究,从中鉴定出钢9491-2、九三97-40、绥98-6074等22份抗灰斑病资源材料,并建立了比较全面的抗性调查评价体系。
- 申宏波文景芝姚文秋丁俊杰苗兴芬马成云顾鑫郑天琪
- 关键词:大豆灰斑病大豆品系抗病性鉴定
- 大豆灰斑病灾变规律及可持续防控技术
- 丁俊杰申宏波顾鑫杨晓贺赵海红刘晓波孟凡志
- 1、气象因子对大豆灰斑病灾变的影响及最佳防治时期试验。通过主要气象因子对大豆灰斑病的通径分析确定大豆灰斑病的初侵染期及紧密相关的气象因子。2、栽培因子在大豆灰斑病灾变过程中的作用及比重。3、作物多样性对大豆灰斑病关联度分...
- 关键词:
- 关键词:大豆
- 大豆胞囊线虫抗病种质鉴定被引量:3
- 2007年
- 大豆孢囊线虫病是限制大豆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世界各地每年因大豆孢囊线虫病给大豆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筛选和培育大豆孢囊线虫抗病品种是解决多种病害危害的根本途径。本试验采用生产田鉴定的方法,广泛收集国外种质资源、生产上主栽品种、新育成的品系,农家种质材料,国家品种资源库材料等等,鉴定出11份高抗大豆孢囊线虫病的种质,同时交叉鉴定出12份双抗大豆灰斑病、孢囊线虫病的材料。因此,将鉴定出的农艺性状好的抗病品种可直接在病区应用,通过种植一个品种就可以解决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害的危害,这对于从根本上防治大豆病害的危害,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徐文平申宏波苗兴芬姚文秋
- 关键词:大豆生理小种大豆孢囊线虫
- 水稻臭氧快速催芽机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稻臭氧快速催芽机,该催芽机包括:气体供给装置、催芽箱和控制开关。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气体供给装置和种子催芽箱相配合,催芽箱内设置电加热装置,气体供给装内并联设置空气过滤器、空气泵和臭氧发生器,通过加热...
- 丁俊杰顾鑫申宏波杨晓贺姚亮亮赵海红刘伟
- 文献传递
- 马铃薯地上垄体栽培模式中不同垄距栽培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针对黑龙江省马铃薯传统栽培方式块茎产量低、商品率低、易烂薯等问题,采用地上垄体栽培模式,应用不同垄距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块茎产量、块茎商品率及畸形薯率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垄距在80cm及以上时,晚疫病发生较轻且病情蔓延速度慢;80cm垄距单位面积块茎产量最高;垄距在85cm时薯块的商品率最高,绿皮薯率最低,垄距在90cm时畸形薯率最低,烂薯率最低的处理是垄距80cm,因此建议生产上应用80cm垄距,以达到最大的单产水平及最低的烂薯率。
- 申宏波赵海红顾鑫杨晓贺刘伟丁俊杰
- 关键词:马铃薯栽培模式
- 马铃薯地上垄体栽培模式中害虫的防控技术
- 2012年
- 随着黑龙江省马铃薯地上垄体栽培模式推广面积的逐年增加,其害虫的防控技术已经成为制约该模式下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环节,为解决这一问题,特设立6种化学及生物杀虫剂(5%吡虫啉乳油2 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3 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2 000倍液、30%速克毙乳油2 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2 000倍液、2%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进行马铃薯瓢虫及蚜虫的田间药效比较试验及3%啶虫脒乳油对马铃薯瓢虫幼虫的室内杀虫活性的测定。经过对校正防效和虫口减退率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啶虫脒乳油对马铃薯瓢虫与蚜虫施药7 d后的防效最高,分别达到84.94%和94.99%;其虫口减退率也最高,分别达到77.12%和92.04%。通过对LD50值比较6种药剂对马铃薯瓢虫的毒力,其中毒力最大的为3%啶虫脒乳油,LD50值为0.05。3%啶虫脒乳油对马铃薯瓢虫幼虫的72 h LD50为21.22 mg/L。由此可见,3%啶虫脒乳油是防治马铃薯瓢虫及蚜虫的有效药剂。
- 顾鑫丁俊杰杨晓贺赵海红申宏波刘伟
- 关键词:马铃薯害虫杀虫剂
- Harpins诱导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为明确Harpins蛋白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病机制,对抗感不同大豆品种幼苗喷施Harpins蛋白,并测定喷施后120 h内大豆根系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大豆喷施harpins蛋白后,根中PAL活性较对照增加,其中感病类型品种增加幅度较大;在喷施Harpins蛋白后120 h内,感病品种的PAL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于喷施后72 h达到峰值,而抗病品种的PAL活性呈缓慢增加趋势。
- 申宏波胡志凤丁俊杰于永梅顾鑫杨晓贺
- 关键词:大豆疫霉根腐病
- 大豆主要病害多抗种质鉴定与创新研究
- 申宏波
- 关键词:大豆抗源大豆疫霉根腐病大豆灰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