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铸
- 作品数:30 被引量:188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食管癌转移淋巴结多层螺旋CT诊断标准探讨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薄层多平面重建图像所见与病理结果对照,探讨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标准。方法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208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淋巴结的术前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图像,测量淋巴结的长径、短径,计算出直径比(短径/长径,将淋巴结直径比≥0.7视为圆形淋巴结),同时观察淋巴结有无环形强化、成簇分布、边缘模糊等影像学特征,分析比较各项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以短径≥1.0 cm作为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标准,敏感度为23.6%,特异度为98.6%,约登指数为0.22。以短径≥0.8 cm作为转移淋巴结诊断标准,对于短径<0.8 cm的淋巴结运用直径比≥0.7作为诊断转移的标准,诊断效能有了明显的提高,敏感度为83.8%,特异度为82.9%,约登指数为0.67。以淋巴结有"环形强化"或"边缘模糊"征象作为诊断标准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2.2%、89.4%。结论用较小的短径作为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标准,能提高诊断效能;直径比有助于提高CT术前诊断转移淋巴结的价值;边缘模糊、环形强化可作为诊断转移淋巴结的参考标准。
- 刘剑芳邵华飞屈东刘戬姚丽波王铸
- 关键词:食管癌MSCT转移淋巴结
- 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X线表现被引量:2
- 1997年
- 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X线表现王铸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较少见,缺少特异症状和体征,临床和X线表现与直肠癌极为相似,易混淆而误诊。现将我院1988~1993年收治的5例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报告如下。例1女,61岁。便血伴里急后重3个月。肛诊发现直肠右前壁肿物,约占...
- 王铸
- 关键词:直肠肿瘤黑色素瘤X线分析
- 一种基于淋巴结医学影像的识别方法和识别装置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淋巴结医学影像的识别方法和识别装置,解决现有病程识别过程缺少参考维度的技术问题。方法包括:根据肿瘤组织的医学影像确定肿瘤组织边际空间中的淋巴结;根据所述肿瘤组织的医学影像量化所述淋巴结病理形态的描述特...
- 王铸
- 文献传递
- 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与结直肠癌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疗前经多平面重建(MPR,MultiplanarReconstruction)螺旋CT扫描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的术前CT表现和手术病理进行比较,重点分析肿瘤的CT征象、肠外侵犯程度的判断及肿瘤分期。[结果]多平面重建螺旋CT诊断符合率达74.42%。[结论]多平面重建螺旋CT扫描对结、直肠癌外侵的判断和肿瘤分期有重要的意义。
- 王铸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螺旋CT多平面重建
- 食管癌CT扫描检查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0
- 2003年
-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前CT扫描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93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术前CT表现和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 ,重点分析肿瘤对周围组织、器官的侵犯特征及肿瘤分期。结果 CT能精确显示食管癌病变对邻近组织、器官的侵犯情况。结论 食管癌术前行CT扫描检查对判断肿瘤的分期和手术可切除性有重要的意义。
- 王铸
- 关键词:食管癌CT扫描检查肿瘤分期X线钡餐造影
- 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评价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被引量:7
- 2011年
-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影响食管癌治疗方式选择和预后的重要因素,在术前对食管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估是正确评估病情、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有效评价预后、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疗效及交流诊治信息的基本前提。
- 刘戬王铸
- 关键词:影像学方法食管癌淋巴结转移
- 建立全国肿瘤防治网络数据库的意义与实践——肿瘤医学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初探被引量:9
- 2002年
-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近些年来,某些疾病已得到了明显有效的控制,如急性传染病的发病率由解放前的2万/10万下降到1998年的203.4/10万,使其死亡顺位中从首位下降到第10位[1].但是,对于严重影响人民身心健康的恶性肿瘤,至今尚无良好的预防手段.根据全国卫生统计年报资料,1991至2000年我国城市居民癌症的死亡率由123.92/10万上升至146.61/10万,增加了18.31%;农村居民癌症的死亡率由101.39/10万上升至112.57/10万,增加了11.03%.以此估算,2000年我国死于癌症的人数约为150万,年新发癌症病例数为180至200万.癌症在城市居民的死亡构成中占24.38%,居第一位[2].
- 王铸邵壮姜勇张思维李连弟张万亮周珊珊高国福乔友林
- 关键词:肿瘤医学信息资源肿瘤预防
- ^(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在食管癌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 2013年
-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就诊时常已处于中晚期,因此预后较差。目前,食管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等,准确的临床分期是选择最优治疗方案的重要前提。^(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作为一种非损伤性新兴影像诊断技术,将人体代谢信息与解剖结构结合为一体,显示了其兼具功能成像与结构成像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在食管癌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
- 邵华飞王铸
- 关键词:食管癌TNM分期预后评估PETCT
- 探讨Bayes判别分析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CT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利用Bayes判别分析初步建立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各种CT征象的联合诊断模型。方法:共搜集胸段食管癌208例,将其分为实验组即训练样本(166例,80%)及检验组即验证样本(42例,20%),实验组用以建立诊断方程,检验组用以验证方程。结果:经计算获得的方程为:Y0=-7.499X1+7.957X2+167.761X3-0.087X4+0.459X5-5.528X6-0.711X7-66.080,Y1=-6.697X1+8.231X2+181.686X3-0.106X4+2.219X5-3.331X6-0.124X7-83.183,其中Y0为非转移组,Y1为转移组,X1为淋巴结最大短径,X2为淋巴结最大长径,X3为横纵比,X4为最大截面积,X5为是否边缘模糊,X6为是否中央低密度,X7为是否成簇分布。利用自身检验法所得诊断模型的符合率为87.7%,误判率为12.3%,交叉检验法与自身检验法所得结果相近。当利用验证样本数据代入方程,所得模型诊断符合率为84.7%,误判率为15.3%。结论:通过Bayes判别分析法所建立的不同CT征象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联合诊断模型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诊断模型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 邵华飞刘剑芳姚丽波刘戬屈东王铸
- 关键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
- 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CT表现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分析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CT扫描的特征表现,探讨其临床作用。方法对2005至2009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腹部IMT初诊CT扫描及其中2例复发肿瘤的CT扫描表现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15例CT扫描全部表现为明确占位,并呈现不同程度的密度不均,11例瘤体内部见形态不规则低密度区,5例伴有液性囊腔,2例边缘伴钙化;肿瘤边界较清晰者10例,3例外缘见低密度带,2例周围有血管增粗。增强扫描肿物不均匀强化,持续时间较长,为"慢进慢出"的改变。结论 CT扫描能够为腹部IM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王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