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菁
-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三明市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曲池穴放血疗法治疗风热型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观察曲池穴放血疗法治疗风热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Ig E和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将166例风热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3例。治疗组采用曲池穴放血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Ig E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值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总Ig E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值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Ig E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91.9%和70.3%,对照组分别为64.9%和50.6%,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21.2%,对照组为4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曲池穴放血疗法是一种治疗风热型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方法。
- 廖小七王菁
- 关键词:刺血疗法曲池刺络拔罐疗法
- 某地区特应性皮炎患者过敏原检测分析
- 2012年
- 目的通过测定AD患者血清tIgE、EOS(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以及对福建地区AD患者的致敏原进行初步分析,探讨其变化在AD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免疫印迹法、直接计数法检测63例AD患者及25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IgE、sIgE、EOS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D患者tIgE、EOS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3例患者中45例患者至少对一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71.42%),有39例患者检出对两种以上变应原呈阳性反应(61.9%),主要吸入性致敏原为:尘螨(52.4%)、屋尘(42.9%),蟑螂(23.8%)、狗毛(9.5%)、豚草(9.5%);食入性致敏原为:虾(14.3%)、蟹(14.3%)、鸡蛋(9.5%)、黄豆(9.5%)、牛奶、牛肉、羊肉、海鱼、淡水鱼各占(4.8%)。正常对照组的sIgE检测全部为阴性。结论 tIgE、EOS水平与AD症状严重度呈正相关,在AD发病机制及病情监测中起重要作用。福建地区AD患者阳性率较高的特异性过敏原依次为尘螨、屋尘、蟑螂、虾、蟹。
- 张秀钦程波肖鹏王菁
- 关键词:致敏原TIGE嗜酸性粒细胞特应性皮炎
- 他克莫司软膏联合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研究他克莫司软膏联合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的临床应用及效果对比。方法整群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白癜风患者282例,选择患者双侧对称部位皮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独使用308 nm准分子激光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他克莫司软膏联合308 nm准分子激光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5%,高于对照组的8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出现烧灼感的几率分别为4.26%(6/141)、5.67%(8/141),出现水疱的几率分别为2.84%(4/141)、4.96%(7/1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他克莫司软膏联合308 nm准分子激光的方法治疗白癜风,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肖鹏王菁
- 关键词:他克莫司软膏白癜风
- 玉屏风颗粒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疗效观察
- 2012年
- 目的:观察玉屏风颗粒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阿昔洛韦口服5天;治疗1组加用玉屏风颗粒口服1疗程(3月);治疗2组加用玉屏风颗粒口服2疗程(6月)。在治疗期间如有复发,均再次给予同剂量阿昔洛韦治疗5天。3组患者均连续跟踪观察至疗程结束后6月,观察复发率。结果:治疗1组和治疗2组复发次数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组复发次数较治疗1组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复发次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玉屏风颗粒与阿昔洛韦联合应用可显著减少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复发率,且服用疗程越长疗效越佳。
- 王菁肖鹏张秀钦吕华张家确
- 关键词:复发性生殖器疱疹中西医结合疗法玉屏风颗粒复发率
- 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新进展被引量:2
- 2012年
-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遗传过敏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是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环境因素、微生物感染、精神心理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免疫失调占主导地位,包括IgE的多种效应、局部细胞因子的释放、辅助T细胞的分化、嗜酸粒细胞活化、自身免疫反应、各种微生物感染及超抗原作用等。通过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就有可能找到有效的靶向治疗方法,如基因治疗、调节细胞因子及T细胞反应、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等,从而使本病得以控制,提高本病的治愈率。
- 张秀钦程波罗丽平王菁
-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