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聪杨
- 作品数:18 被引量:90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小儿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 唐举玉梁捷予宋达疆俞芳卿黎明杜威王聪杨
-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不同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16例被引量:20
- 2013年
- 目的探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和带蒂转移修复四肢及颈部、腋窝、肩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用同侧带血管蒂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5例颈部、腋窝、肩背部创面;选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1例四肢骨外露或肌腱外露创面。其中12例以胸背动静脉-外侧支.穿支为血管蒂,4例以胸背动静脉-前锯肌支-穿支为血管蒂,皮瓣不携带深筋膜、背阔肌和胸背神经。皮瓣面积最小10cm×5cm,最大26cm×10cm。结果术后16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与受区创面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24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皮瓣供区瘢痕不明显,肩关节功能无影响。结论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质地良好、供区隐蔽、血管蒂长、血供可靠,且不牺牲背阔肌和胸背神经。带蒂转移是修复同侧颈、肩、腋窝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游离移植适合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 唐举玉杜威宋达疆梁捷予俞芳卿黎明王聪杨
- 关键词:胸背动脉穿支皮瓣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大面积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穿支皮瓣移植术前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8例行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A组19例术前行MSCTA检查,B组19例术前对股前外侧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动静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CDS)检查,均标记以大致确定穿支血管出现的位置及口径作为术中参考作用。从供皮部位、大小、术中血管较术前差异、皮瓣存活率和术后供区及皮瓣情况等方面对两种检查方式进行对比。结果MSCTA组的19支穿支血管的外径与术中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支类型与术中发现一致。术中改变供区位置和供区发病率,再次手术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组共发现皮瓣范围内穿支血管20支,经术中证实准确率为100%。术中见穿支血管走行方向与术前彩超检测方向基本一致。术后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均可见皮瓣外形、色泽、质地良好,出汗情况以及感觉恢复情况均可。结论彩色多普勒检测穿支血管都能在结果中显示并作出精确的体表定位。CTA其优点在于能够精确地预先判断穿支血管的位置、管径以及走行,但造影剂、辐射量及费用等问题导致这一项辅助检查无法实现大范围、大规模地使用。
- 陈建民贺学军王聪杨易惠军殷浩邓淑华罗志国
- 关键词:外科皮瓣皮肤移植
- 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小儿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 目的探讨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小儿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报道其临床应用的初步效果。方法收治交通事故及机器致伤的小儿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或骨关节外露患者45例,采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32例,旋肩胛动脉穿支皮瓣移植...
- 唐举玉梁捷予宋达疆俞芳卿黎明杜威王聪杨
- 文献传递
- 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静脉镇痛在显微手外科术后对血管吻合成活率的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静脉镇痛在显微手外科术后对血管吻合成活率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显微手外科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45例患者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静脉镇痛,对照组45例患者术后采用舒芬太尼静脉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患者相关状态和生活质量、再植断指血管吻合成活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提升,疼痛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明显降低,状态和生活质量以及再植断指血管吻合成活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显微手外科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静脉镇痛,可以更有效的降低患者疼痛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再植断指的血管吻合成活率.
- 陈建民贺学军王聪杨邓淑华
- 关键词:镇痛动静脉吻合
- 兔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建立兔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实验模型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体质量2.5~3.0 kg的新西兰大耳白兔25只,雄雌不限.随机选取其中5只行局部解剖,以明确兔的腹壁浅动脉的起源、口径及其穿支的血供分布情况.余下的20只动物,根据腹壁浅动脉的血供分布情况,于动物腹部设计一面积6 cm×3 cm大小的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采用股动静脉与颈总动脉、颈外静脉吻合构建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模型.供区均直接缝合. 结果 腹壁浅动脉发源于股动脉的近端,管径(0.15 ±0.02)mm,发出2~3支穿支供养下腹壁皮肤.构建实验模型的20只动物中,1只因麻醉意外死亡,余下实验动物均成功建立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模型,术后1例皮瓣出现静脉危象而坏死,其他皮瓣均顺利成活. 结论 利用新西兰大耳白兔可成功建立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的动物实验模型,该模型构建操作相对简单,成功率高.
- 卿黎明唐举玉杜威王聪杨俞芳吴攀峰
- 关键词: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动物模型显微外科
- 嵌合穿支皮瓣在修复骨科难治性创面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嵌合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合并肌肉或骨缺损等骨科难治性创面的可行性。方法2008年1月至201 1年8月,分别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腹壁下动脉嵌合穿支皮瓣、腓动脉嵌合穿支皮瓣、旋髂深动脉嵌合穿支皮瓣、桡侧副...
- 唐举玉梁捷予宋达疆俞芳胡凯王聪杨
- 文献传递
- 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嵌合体诱导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 2013年
- 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Composite tissue allotransplanta—tion,CTA)是指皮肤、皮下组织、骨、肌肉、神经、血管等组织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织结构的异体移植。与单一器官移植(如肾、心、肝、肺等内脏器官)不同,复合组织的各种成分的免疫学性质各不相同,其中皮肤是抗原性最强的免疫器官…。因此,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的成功在医学领域更具有挑战性,如何克服移植术后的急、慢性排斥反应,成为决定移植是否成功的关键。目前临床上主要从如下几方面入手: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局部用药和诱导免疫耐受。而对复合组织移植物的免疫耐受诱导可能是解决排斥问题的最好途径之一。免疫耐受诱导目前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配型、嵌合体诱导和单克隆抗体诱导。笔者就嵌合体在诱导免疫耐受方面做一综述。
- 王聪杨唐举玉
- 关键词:免疫耐受
- 游离穿支皮瓣移植术后静脉危象早期TF、TFPI、t-PA、PAI-1、F1+2和D-二聚体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
- 目的 探讨TF、TFPI、t-PA、PAI-1、F1+2和D-二聚体在游离穿支皮瓣移植术后静脉危象早期不同时间点的变化规律与意义.方法 将30只体重2.5~3.0Kg四月龄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15)和对...
- 卿黎明俞芳杜威王聪杨符劲飞唐举玉
- 关键词:静脉危象F1+2
- 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术后静脉危象早期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变化及其意义
- 2014年
- 我们通过检测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术后发生静脉危象前后不同时段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浓度变化,旨在探讨TF、TFPI能否应用于穿支皮瓣移植术后静脉危象的早期诊断。
- 卿黎明唐举玉何晓凡杜威王聪杨吴攀峰俞芳
- 关键词: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静脉危象穿支皮瓣皮瓣游离TF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