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根
-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物质样、亮氨酸-脑啡肽样及5-羟色胺样免疫反应成分在人胎儿及新生儿Gudden被盖背核的分布及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被引量:1
- 1992年
-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P物质(SP样)、亮氨酸-脑啡肽(L-Enk)样及5-羟色胺(5-HT)样免疫反应成分在人胎儿(胎龄11.5周至35周)及新生儿(生后2天)脑干Gudden被盖背核的分布及发育过程中的变化。结果发现,SP样、L-Enk样及5-HT样免疫反应成分在Gudden被盖背核内最早出现的时间不同,SP样成分出现最早,SP样免疫反应纤维及终末分布非常密集,且主要分布在核中段的中心部;L-Enk样免疫反应胞体、纤维及终末主要分布在核的周围部,纤维及终末的密度中等,L-Enk样免疫反应细胞量较少;5-HT样免疫反应细胞主要分布在核周围部的内侧区,细胞数量中等。随胎龄的增长,SP样、L-Enk样及5-HT样免疫反应成分在Gudden被盖背核内的分布显示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 王立根饶志仁赵佐庆董元祥陈军李继硕
-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P物质
- 跨神经元追踪被引量:1
- 1991年
- 对中枢神经系统内部神经传导通路的形态学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通过古典的溃变镀银法和Nissl法到70年代初兴起的示踪法,已发现了大量脑内神经元的联系通路。特别是示踪法问世后有些示踪物既可通过轴浆流顺行运输又可被逆行运输,使用它们可以显示出单个神经元的轴突、轴突分枝及与之相连的神经元细胞体。示踪法的出现及近年来的发展,大大地丰富了人们对脑内神经元联系通路的认识。但是,迄今所使用的示踪物,只能在某一级神经元内部被顺行或逆行运输,因而不能显示神经元链,即不能将神经元的连续状态同时显示出来,从而限制了人们对神经通路的更多,更确切的认识。为此。
- 王立根
- P物质、亮氨酸脑啡肽、5-羟色胺样成分在新生儿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分布
- 1990年
- 本文用PAP和ABC法对3例生后1—2天新生儿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内P物质、亮氨酸脑啡肽、5-羟色胺样成分的分布进行了观察。发现P物质样阳性胞体主要位于PAG的中、尾段,分为位于腹外侧区的腹侧群和位于腹外侧区与背外侧区交界处的外侧群等两群。其阳性纤维和终末以背侧区为最密。亮氨酸脑啡肽样阳性胞体也出现于PAG中、尾段的各个区内,以腹外侧区数量为多,其阳性纤维及终末也以腹外侧区最密集。5-羟色胺样阳性胞体集中在PAG中、尾段的腹外侧区,其阳性纤维及终末主要分布于PAG的内侧区。本文还对此三种物质与镇痛机制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 董元祥饶志仁赵佐庆王立根陈军李继硕
- 关键词:P物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 福尔马林实验被引量:4
- 1993年
- 福尔马林已被广泛地用作伤害性刺激实验的药剂。这主要是根据它可引起持续性的组织损伤的原故,而多数传统的痛实验如甩尾实验和热板实验,均依赖于短期的超阈值强度的刺激。在这种实验中,动物的伤害性感受很短暂,这一刺激本身很难引起肌体产生对伤害性刺激的调节性反应。中枢神经对紧张性痛(tonic pain)的调节和对那些由短时程的达阈值强度刺激引起的痛的调节是有区别的。
- 王立根李惠民
- 关键词:福尔马林实验神经系统
- P物质样免疫反应成分在人胎儿和新生儿脑干内的分布及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1
- 1990年
-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较系统地研究了p物质样免疫反应成分(SP-LI)在人眙儿(胎龄11.5周至35周)及新生儿(生后2天)脑干内的分布及其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结果发现:SP-LI成分在人胎儿脑干最早出现于孕第三个月到孕四个月之间(孕11.5到16周);分布非常广泛,到孕六个月分布基本定型;SP-LI纤维和终末的密度及SP-LI细胞数量都随发育过程而显示一定的变化规律。有明确意义的发现是,参与内脏活动及内脏感觉的结构比参与躯体感觉的结构内SP-LI成分的量多;SP-LI成分出现早且较密集的区域主要为菱脑峡区,随胎龄的增加,此区域内的SP-LI成分也增加。
- 王立根饶志仁李继硕
- 关键词:P物质发育脑干胎儿
- 新生儿脑脚间核的亚核结构及P物质、脑啡肽和5-羟色胺样免疫阳性成分在亚核的分布被引量:1
- 1991年
- 本研究用Nissl染色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了新生儿脑脚间核的亚核结构及P物质、脑啡肽和5-羟色胺样免疫阳性结构的分布特点。发现该核可分为背侧亚核、背外侧亚核、外侧亚核、中央亚核和中间亚核。P物质样阳性胞体、纤维及终末,主要分布于背外侧亚核、中间亚核腹侧部以及外侧亚核;脑啡肽样阳性胞体及纤维终末集中在中央亚核;5-羟色胺样胞体和纤维终末主要分布于背侧亚核。
- 陈军饶志仁赵佐庆王立根董元祥李继硕
- 关键词:ENK新生儿
- 大鼠三叉神经领域伤害性刺激引起的脑内FOS阳性神经元出现规律与分布特征被引量:13
- 1993年
- 将福尔马林注射到大鼠上唇左侧口周区皮下,大鼠脑内Fos样神经元的出现及分布具有明显的时间及空间特异性。Fos样神经元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最早出现时间是注射后30min;1h达到高峰;2h后Fos样神经元数量开始下降;8h后,仅在缰核内尚有少量的Fos样神经元分布,这种状态一直持绩到72h。实验结果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伤害性刺激的传递及调节的结构既包括特异性的传导通路也包括一些对伤害性刺激的调节有关的结构。本实验又在注射福尔马林前30min给大鼠皮下注射吗啡,然后将10%福尔马林注射到大鼠上唇左侧口周区皮下,1h后发现Fos样神经元的出现受到明显的抑制,但Fos样神经元的分布状况与单纯注射福尔马林者相同。又在注射福尔马林前35min给大鼠皮下注射纳络酮,前30min给大鼠皮下注射吗啡,然后将福尔马林注射到左侧大鼠口周区皮下,1h后发现纳络酮将吗啡对Fos样神经元出现的抑制作用翻转,且Fos样神经元的分布状况与单纯注射福尔马林者相同。这一现象说明Fos的表达与痛觉有关。
- 王立根李惠民李继硕
- 关键词:福尔马林伤害性刺激三叉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