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 作品数:33 被引量:113 H指数:6 供职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 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天文地球 更多>>
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疗效分析 2005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特发性黄斑前膜21眼行玻璃体手术,术后1、3、6及12月,进行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多焦视网膜电流图(multifocalelectroretinogram,MERG)检查,应用SPSS11.5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术后12月视力改善2行以上90%(19/21),视物变形改善81%(17/21),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2)OCT显示手术前视网膜平均厚度496.76±93ìm,术后12月平均厚度(176.09±27.97)ìm,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3)术前MERG地形图可见中心峰下降,一级反应1、2、环P1波反应密度明显降低,术后12月MERG中央峰逐渐恢复,1、2、环P1波反应密度明显升高,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疗效可靠,视力、OCT及MERG可以较好地进行疗效客观评价。 王丽丽 杜善双 薛晓辉 朱忠桥 潘爱珠 王睿关键词:黄斑前膜 多焦视网膜电流图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疗效分析 视网膜 黄斑 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疗效评价 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特发性黄斑前膜21眼行玻璃体手术,术后1,3,6及12mo,进行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多焦视网膜电流图(multifocalelectroretinogram,MERG)检查,应用SPSS11.5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后12mo视力改善2行以上90%(19/21),视物变形改善81%(17/21),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OCT显示前膜消失,手术前视网膜平均厚度496.8±93.0μm,术后12mo平均厚度176.1±28.0μm,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MERG地形图可见中心峰下降,一级反应1、2环P1波反应密度明显降低,术后1 ̄12moMERG中央峰逐渐恢复;1、2环P1波反应密度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疗效可靠,OCT及MERG可以较好地客观评价视功能的恢复。 王丽丽 杜善双 薛晓辉 朱忠桥 潘爱珠 王睿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 特发性黄斑前膜 多焦视网膜电流图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23G后节灌注辅助下的巩膜扣带术治疗球形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23G后节灌注辅助下的巩膜扣带术治疗球形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探讨其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02/2018-02被确诊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且视网膜下液较多、呈球形脱离外观的患者21例21眼,在行巩膜扣带术中引流视网膜下积液前于睫状体扁平部预置23G后节灌注,术中对裂孔未作凝固处理,术后裂孔周围行激光光凝治疗。术后随访观察3~10mo,观察视网膜复位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均引流出视网膜下液并未见脉络膜出血和视网膜嵌顿;术后第1d视网膜完全复位者18眼;术后2~3d残留视网膜下液吸收完毕者2眼,视网膜脱离未复位者1眼,经再次外加压块调位术后视网膜复位,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者1眼,经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术中有视网膜下出血者1眼,出血范围<1PD,3 mo后吸收,未见眼压异常、眼前段缺血和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在球形视网膜脱离的巩膜扣带术中引流视网膜下积液前预置灌注,可有效维持术中眼内压平稳,减少因引流视网膜下积液时眼压过快下降导致的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和术后发生脉络膜脱离的可能性,同时术中视网膜基本趋于平伏,裂孔定位相对准确。 戴鹏飞 杨文 高鸽 许治国 李春花 王睿关键词:巩膜扣带术 同期行硅油取出C_3F_8填充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下方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手术疗效 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同期行硅油取出C3F8填充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下方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12例12眼硅油填充伴下方视网膜脱离的患者,采用硅油取出并玻璃体内C3F8填充联合巩膜扣带术进行治疗,术中根据情况选择性联合实施冷冻、激光、剥膜、外放液等;术后观察随访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眼压和并发症等。患者随访观察时间为11-23(18.35±4.22)个月。结果术后2 d所有患者视网膜完全复位,随访期间发现3眼复发视网膜脱离,远期复位率75%。术后视力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术后6眼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最高至35 mm Hg(1 k Pa=7.5 mm Hg),给予药物降压后,眼压回归正常,并保持稳定,停药后未有再升高。术后患者末次随访时眼压为18-22(14.53±5.42)mm Hg。与术前比较,眼压增高(t=-5.311,P〈0.001)。因术前存在视网膜脱离,故术前患者眼压均偏低,术后眼压恢复正常后眼球萎缩的可能性下降。术中未出现视网膜损伤、出血、重水残留等并发症,但所有患者眼睑肿胀、结膜水肿明显,尤以术中冷冻者(4例)更为显著,患者自觉磨涩疼痛症状较为明显,术后2 d症状逐渐减轻。结论对于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下方视网膜脱离患者,同期行硅油取出C3F8填充联合巩膜扣带术能有效地使视网膜再复位,缩短治疗周期。 王睿 毕春潮 李凤至 孙连义关键词:巩膜扣带术 硅油填充术 视网膜脱离 改良结膜切口行20G玻璃体切除手术 毕春潮 王睿 雷春灵Na^+、K^+-ATP酶与晶状体 被引量:1 2006年 Na^+、K^+-ATP酶是一种膜转运蛋白,对Na^+、K^+在细胞膜内外的分布有重要作用。我们回顾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主要就Na^+、K^+-ATP酶在晶状体的分布、生理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做一综述。 王睿 秦莉关键词:晶状体 23G玻璃体手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黄斑部疾病临床观察 雷春灵 王睿 毕春潮 孙文涛 宋虎平23G和20G玻璃体切除联合超乳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对比研究23G和20G玻璃体切除手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联合内界膜剥除、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IMEM)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回顾性研究。对合并白内障的IMEM患者45例45眼,分别实施23G和20G PPV联合内界膜剥除、白内障超声乳化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90d。对比术中玻璃体切除时间、剥膜时间、平均超声能量(average ultrasound energy,AVE)和有效超声乳化时间(effective phacoemulsification time,EPT),术前与术后1、7d的眼压,术前与术后30、90d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术后90d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23G组玻璃体切除时间为12.57±1.35min,20G组玻璃体切除时间为17.30±1.19min,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2.488,P<0.01)。两组剥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P=0.500)。术后1d,23G组的眼压略低于20G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345,P=0.024)。术后两组患者的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患者的眼压、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465、1.895、0.689,P=0.499、0.176、0.411)。两组患者的眼压、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1.245、103.06、665.402,P<0.01)。23G和20G不同手术方式与不同时间点的眼压有交互作用(F=13.245,P<0.01),而不同手术方式与不同时间点的BCVA和黄斑视网膜厚度无交互作用(F=1.212、2.293,P=0.283、0.129)。两组的平均超声能量和有效超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6、-0.737,P=0.242、0.465)。术后90d,23G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略高于20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9,P=0.048)。结论:23G PPV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IMEM效果确切。和20G相比,23 王睿 惠娜 雷春灵 毕春潮 孙文涛 宋虎平关键词:超声乳化 黄斑前膜 白内障 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治疗严重眼外伤及陈旧性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8月植入人工玻璃体球囊23例(23只眼),记录人工玻璃体球囊位置、术后视力、术后眼压、视网膜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评价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的疗效。结果23只眼人工玻璃体球囊位置均居中,22只眼手术顺利,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前房无菌性反应性渗出膜、角膜水肿混浊、前房积血、球囊引流管移位,通过对症治疗均好转。结论虽然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有一些早期并发症,但其依然给严重眼外伤及陈旧性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带来了一种崭新且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郝琳娜 毕春潮 王睿关键词:严重眼外伤 玻璃体腔重复注射Bevacizumab后对眼压的影响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重复注射Bevacizumab(Avastin)对眼压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连续性及非对照病例序列研究.回顾分析在我院连续接受至少3次IVB治疗的90例患者95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7例,... 雷春灵 王睿 孙文涛 李晓玲 张文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