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高
-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1
- 供职机构:华锡集团大厂工人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盐酸吡格列酮联合诺和龙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 2004年
- 王永高
- 关键词:盐酸吡格列酮诺和龙2型糖尿病意疗
- 肝原性糖尿病36例分析
- 2003年
- 王永高
- 关键词:肝原性糖尿病发病机制药物治疗饮食疗法
- 2型糖尿病性肝损害相关因素分析(附42例报告)
- 糖尿病性肝损害系指糖尿病(DM)本身引起的肝脏组织学和功能异常。我院1991年1月至2005 年6月共收治2型糖尿病316例,其中肝功能异常者55例,除去其他原因引起肝功能异常者13例外,临床诊断糖尿病性肝损害42例,现...
- 王永高杨萍
- 文献传递
- 2型糖尿病性肝损害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肝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31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伴有肝功能损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性肝损害发生率为13.29%;肝功能异常组患者的血糖、血脂显著高于肝功能正常组(P<0.001);肝功能异常组发生糖尿病肾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经降糖等治疗,肝功能异常组患者的肝功能明显好转(P<0.05)。结论高血糖、高血脂和糖尿病肾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酮症酸中毒等因素是导致2型糖尿病性肝损害的重要因素,较好地控制血糖是改善2型糖尿病性肝损害患者肝功能的主要措施。
- 王永高杨萍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肝功能异常血脂
-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2004年
- 糖尿病(DM)微血管病变是DM的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神经病变、皮肤病变和肌肉病变等.是DM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DM微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许多学者认为与糖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异常、微血管变化、血液流变学异常等方面有关,现就其近年来的研究概述如下。
- 王永高
- 关键词: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病机制糖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异常
-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3年
- 糖尿病(DM)微血管病变是DM的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神经病变、皮肤病变和肌肉病变等,是DM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DM微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许多学者认为与糖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异常、微血管变化、血液流变学异常等方面有关,现就其近年来的研究概述如下。 1 糖代谢紊乱在DM高糖条件下,继发性细胞内高葡萄糖可以激活关键的醛糖还原酶(AR),导致葡萄糖大量转化为山梨醇,后者在山梨醇脱氢酶作用下转变成果糖。由于山梨醇极性很强,不能自由透过生物膜而果糖又很少进一步代谢,以致细胞内山梨醇和果糖堆积。
- 王永高
- 关键词:微血管病糖代谢血液流变学异常醛糖还原酶皮肤病变
- 甲亢误诊3例报告
- 2002年
- 王永高
- 关键词:甲亢误诊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病例报告
- 诺和锐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 2006年
- 目的 观察诺和锐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诺和锐治疗,对照组以诺和灵R治疗,药物剂量根据血糖调整。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控制血糖达标所需时间和胰岛素剂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药物治疗均可有效地降低血糖(P〈0.001);观察组降低血糖效果、控制血糖达标所需时间及胰岛素剂量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有1例出现中餐前低血糖,对照组有3例出现夜间低血糖,两组患者均来见明显过敏反应及其它不适。结论 诺和锐治疗2型糖尿病降低血糖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注射方式灵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永高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诺和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