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丽
- 作品数:17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柯里拉京的提取分离方法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一种柯里拉京的提取分离方法及其应用。用无水丙酮处理龙眼果核粉末一次再用丙酮水溶液提取两次;将适量层析聚酰胺与丙酮水溶液提取液混匀回收丙酮后上聚酰胺层析柱,依次用纯水、不同浓度甲醇水溶液、甲醇洗脱,将40%~60...
- 郑公铭李忠军刘纲勇邹颖楠王永丽傅中张显策王如意黄海潮付晓春
- 文献传递
- 刺参不同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为了探究刺参不同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外源添加了3种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酶解鲜活刺参。测定了不同蛋白酶组的水解度、分子量分布、3种自由基(DPPH·、O_(2)^(-)·、·OH)的清除率。结果表明:空白组水解度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没有明显差异,蛋白酶组的水解度与酶解时间呈正相关关系,不同蛋白酶组水解度高低顺序为,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组最高为19.4%,木瓜蛋白酶组最低为16.1%;酶解后大分子量片段减少,<200 u的氨基酸片段增加;碱性蛋白酶组,酶解时间1 h,粗肽得率最高达到64.2%。酶解时间2 h内,蛋白酶酶解后酶解液的抗氧化能力比未处理的样品明显提高,并且与酶解液浓度呈正相关关系;质量浓度为5 mg/mL的中性蛋白酶组(酶解0.5 h),DPPH·清除率可达到79.64%;碱性蛋白酶组3 h,·O_(2)^(-)清除率为49.58%,0.5 h·OH清除率最高为21.78%。综上所述,在抗氧化活性方面,中性蛋白酶酶解产物在外源添加的三种蛋白酶中效果最好,外源添加蛋白酶是提高刺参蛋白利用率的有效方式。
- 倪明龙闫瑞峰王永丽李威
- 关键词:刺参酶解产物抗氧化活性
- Ni-SiC复合镀层的共沉积机理和电化学行为探讨被引量:2
- 2012年
- 探讨了Ni-SiC复合镀层的共沉积机理和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SiC微粒与金属Ni的共沉积基本遵循Guglielmi的两步吸附机理;向镀液中添加SiC微粒对镍的析出有阻碍作用,从而容易得到结晶致密且性能优越的镀层。
- 王永丽于杰
- 关键词:NI-SIC复合镀层电化学行为
- 几种化妆品的防腐挑战试验被引量:9
- 2015年
- 文章参照美国化妆品、盥洗用品和香精协会(CTFA)推荐的防腐体系效能评价方法,研究了膏霜、乳液及面膜等几种不同化妆品产品在相同的防腐体系下所产生的微生物挑战试验结果的差异。
- 王永丽
- 关键词:化妆品防腐体系
- 龙眼果核多酚提取纯化方法及其在制备多酚美白化妆品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一种龙眼果核多酚提取纯化方法及其在制备多酚美白化妆品中的应用。用无水丙酮及50~70%的丙酮水溶液对龙眼果核粉末分别进行三次处理,合并第二、三次的滤液,回收丙酮后得到多酚;大孔吸附树脂对提取得到的多酚进行纯化,...
- 郑公铭刘纲勇付晓春王如意张显策傅中邹颖楠王永丽李忠军黄海潮
- 文献传递
- 镍基SiC纳米微粒复合电镀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以镀层中SiC复合量为参考标准,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SiC纳米微粒、电流密度、pH和空气流量四个因素对SiC复合量的影响,发现镀液中的SiC纳米微粒质量浓度对复合量影响最大。根据正交试验结果得出镍基SiC纳米微粒复合电镀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对Ni-SiC复合镀层表面形貌和能谱进行分析。
- 王永丽于杰
- 关键词:纳米微粒复合电镀NI-SIC
- 绿色阻垢剂的进展被引量:5
- 2009年
- 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阻垢剂因其不但具有高的阻垢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无毒性等优点,因此成为阻垢剂的研究热点。本文阐述了绿色阻垢剂尤其聚天冬氨酸(PASP)和聚环氧琥珀酸(PESA)的研制情况,并展望了阻垢剂的发展方向。
- 王永丽
- 关键词:绿色阻垢剂可生物降解性
- 龙眼果核多酚提取纯化方法及其在制备多酚美白化妆品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一种龙眼果核多酚提取纯化方法及其在制备多酚美白化妆品中的应用。用无水丙酮及50~70%的丙酮水溶液对龙眼果核粉末分别进行三次处理,合并第二、三次的滤液,回收丙酮后得到多酚;大孔吸附树脂对提取得到的多酚进行纯化,...
- 郑公铭刘纲勇付晓春王如意张显策傅中邹颖楠王永丽李忠军黄海潮
- 文献传递
- 一种疏水缔合型丙烯酸钠增稠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以丙烯酸钠、甲基丙烯酸十六酯为单体,采用胶束共聚法,紫外光引发共聚生成疏水缔合型增稠剂。最佳的反应条件:中和度为80%,固含量为38%的碱性丙烯酸中和液作为基础胶水;浓度50%的烷基糖苷APG表面活性剂,加入量为甲基丙烯酸十六酯量的2.5倍;浓度为2%UV光引发剂TPO,加入量为0.4%(以胶水量为基准)。研究表明,这种疏水缔合型增稠剂具有高黏度、抗电解质、抗剪切等优异性能。
- 李忠军姚钧健王永丽杨梅罗振棚陈长萍
- 关键词:疏水缔合增稠剂丙烯酸钠
- 丙烯酸阻聚剂及阻聚剂去除方法的探讨被引量:2
- 2023年
- 丙烯酸的结构决定了丙烯酸非常容易聚合,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常通过加入阻聚剂以防止丙烯酸的聚合,而在使用前又需要去除阻聚剂。本文介绍了常用的几种类型阻聚剂,并对其机理和性质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如何去除阻聚剂进行了探讨。最后,本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去除阻聚剂的方法,即非金属组合物吸附去除法,该方法可取代传统的阻聚剂去除方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王永丽杨梅沈小莉李忠军姚景元姚钧健罗振鹏
- 关键词:丙烯酸阻聚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