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欢 作品数:40 被引量:127 H指数:6 供职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经济管理 医药卫生 政治法律 更多>>
网络时代背景下的政务微博研究 网络是20世纪人类技术创新的重要成果,而近些年来,伴随着以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传播更加广泛、直接和深刻地影响到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务微博在201... 王欢关键词:网络时代 民众参与 公共事务管理 黄羽鸡GHR缺失突变检测和生长曲线拟合及屠宰性能测定 我国地方鸡品种多以黄羽鸡为主,因其肉质味美嫩滑,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逐年增加。国内很多育种单位通过导入矮小型品种鸡血统与我国地方品种鸡杂交,培育出新的品种(系),这些新品种(系)通常具有基础代谢率... 王欢关键词:黄羽鸡 GHR基因 屠宰性能 文献传递 不同品种鸡蛋品质及孵化期发育变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017年 为了比较不同品种鸡种蛋在孵化期间外部品质和胚胎发育的差异性,以白羽鸡、红标鸡和温氏麻鸡为研究对象,在相同的孵化条件下,分析不同孵化期(9、12、15、18、20胚龄)蛋外部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白羽鸡蛋孵化初始(0 d)蛋重明显高于红标鸡和温氏麻鸡,但蛋形指数显著低于红标鸡(P<0.05),极显著低于温氏麻鸡(P<0.01),红标鸡的蛋形指数显著低于温氏麻鸡(P<0.05)。在发育进程上,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孵化9~12 d时温氏麻鸡胚重显著高于红标鸡和白羽鸡(P<0.05);在孵化15~20 d期间白羽鸡的生长速度加快,显著高于红标鸡和温氏麻鸡(P<0.05)。并且不同性别鸡胚在相同孵化期发育存在差异,雄性比雌雄发育稍快,但差异性不显著(P>0.05)。在孵化的前15d,温氏麻鸡的失重率显著高于白羽鸡和红标鸡;而在孵化18 d后,红标鸡的失重率显著高于白羽鸡(P<0.05)。此外,孵化过程中蛋壳厚度逐渐降低,不同孵化期蛋壳厚度的减少程度存在差异;同一品种内,白羽鸡和温氏麻鸡在孵化9~12 d和15~20 d蛋壳厚度变化不大,差异性不显著(P>0.05);但孵化15~20 d的蛋壳厚度显著低于9~12 d的蛋壳厚度(P<0.05)。研究表明,温氏麻鸡胚胎早期发育速度较快,而红标鸡在胚胎发育后期有追赶趋势,且3个品种种蛋在孵化后期蛋外部品质的差异显著。 徐雅丽 王欢 刘震 杜文兴 于敏莉关键词:种蛋 孵化期 胚胎发育 沙乌头猪不同杂交组合性能比较研究 被引量:6 2019年 为了比较沙乌头猪不同杂交组合的性能,筛选出优质猪杂交组合配套体系,选择沙乌头猪、巴克夏猪和大约克夏猪作为亲本并以纯种沙乌头猪为对照,设计2个杂交组合,沙乌头猪×巴克夏猪(巴沙)和沙乌头猪×大约克猪(大沙),通过繁殖性能、生长性能、胴体性能、肉质和表观消化率的40个性状比较2个杂交组合与纯种沙乌头猪的优劣。结果显示:①繁殖性能方面,巴沙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极显著低于沙乌头猪(P<0.01),大沙产活仔数显著低于沙乌头猪(P<0.05);大沙总产仔数极显著高于巴沙(P<0.01),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②生长性能方面,巴沙、大沙日增重均显著高于沙乌头猪(P<0.05);大沙、巴沙所有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③屠宰性能方面,巴沙屠宰率显著高于沙乌头猪(P<0.05);巴沙、大沙的皮、骨、肉、脂总重和瘦肉率极显著高于沙乌头猪(P<0.01);大沙皮率极显著低于沙乌头猪和巴沙(P<0.01);巴沙的骨率最低,显著低于沙乌头猪和大沙(P<0.05);大沙的板油比率极显著低于沙乌头猪(P<0.01)。④肉质性状方面,大沙肉色a值极显著低于沙乌头猪、巴沙(P<0.01),但均在优质肉色范围;巴沙、大沙肌内脂肪极显著低于沙乌头猪(P<0.01),但均在优质肉质范围。⑤表观消化率方面,沙乌头猪、大沙、巴沙各营养素表观消化率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巴沙、大沙杂交组合显著提高了日增重、瘦肉率、皮骨肉脂总重,降低了胴体脂率,但是繁殖性能均显著下降;大沙总产仔数、骨率、眼肌面积高于巴沙,皮率、板油重低于巴沙。 王欢 赵默然 李伯江 李伯江 鲍德江 李平华 李平华 黄瑞华关键词:杂交 胴体性状 肉质性状 消化率 基于混合架构的鸡舍环境监测系统研制 鸡群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与鸡舍养殖环境密切相关,有关研究表明,鸡舍环境中温湿度、CO2浓度和氨气浓度对鸡群影响最大,与肉鸡的生长状况以及蛋鸡的产蛋率密切相关。通过分析国内外鸡舍环境监测系统的研究现状,结合封闭式鸡舍的特点,在... 王欢关键词:鸡舍 养殖环境 文献传递 西南地区三个地方鸡种母系遗传多样性评估 被引量:5 2015年 为研究西南地区乌蒙乌骨鸡、云龙矮脚鸡、施甸鸡的遗传多样性及母系亲缘关系,通过PCR扩增、产物回收、测序的方法,获得3个地方鸡种81个个体的mt DNA D-loop区的部分序列,利用Clustal W、Dna SP5.10、MEGA4.0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对81个个体mt DNA D-loop区731~795 bp的片段数据分析,并与原鸡属的mt DNA D-loop进行聚类,构建了单倍型及品种聚类图。结果显示,乌蒙乌骨鸡、云龙矮脚鸡、施甸鸡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712±0.068、0.895±0.048、0.731±0.074;乌蒙乌骨鸡、云龙矮脚鸡、施甸鸡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推测3个地方鸡种起源于分布在越南北部、中国云南东南部、广西西南部、雷周半岛的徐闻、海南岛的Gallus gallus jabouillei亚种。 解晓东 高景舜 王欢 侯英萍 虞德兵关键词:地方鸡种 MT D-LOOP区 Pectobacterium中不同蛋白致病相关功能分析与糖代谢途径的进化比较 果胶杆菌属(Pectobacterium)细菌是十大植物病原细菌之一,主要引起植物的黑胫病和软腐病。果胶杆菌向胞外分泌一系列植物细胞壁降解酶类(PCWDEs),如果胶酶、纤维素酶等,是其主要的致病因子。果胶杆菌寄主范围广... 王欢关键词:PECTOBACTERIUM 基因缺失 基因水平转移 不同脱脂米糠水平日粮对苏淮猪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2020年 旨在研究不同脱脂米糠水平日粮对苏淮猪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35头初始体重为(62.9±0.8)kg的健康纯种苏淮阉公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使用奥斯本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系统(OTSS)饲喂。对照组(CTRL)饲喂不含脱脂米糠的基础日粮,试验Ⅰ~Ⅳ组分别饲喂7%、14%、21%和28%脱脂米糠的试验日粮,5组日粮的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分别为8.89%、11.80%、12.93%、14.35%和17.94%,各组日粮除纤维水平不同外,其他营养成分基本一致。试验预饲期10 d,所有猪饲喂基础日粮;正式期28 d,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和试验日粮。试验结束屠宰全部试验猪,测定其胴体性状(胴体重、屠宰率、胴体直长、胴体斜长、眼肌面积、平均背膘厚和皮厚);采集肉样用于测定肉质性状(滴水损失、剪切力、熟肉率、肌内脂肪含量、pH和肉色);采集背最长肌样品用于猪滴水损失主效基因磷酸化酶激酶γ1(phosphorylase kinase gamma1,PHKG1)表达分析。结果表明:1)日粮脱脂米糠水平对苏淮猪的胴体重、屠宰率、胴体直长、胴体斜长、眼肌面积、平均背膘厚和皮厚等胴体指标没有显著影响。2)随脱脂米糠水平的提高,苏淮猪背最长肌的滴水损失呈先降低后上升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猪肉的剪切力线性降低(P<0.05);熟肉率、pH24 h随脱脂米糠水平的增加呈线性增加的趋势(P=0.061,P=0.068);日粮脱脂米糠水平的增加有降低L*24 h的趋势(线性,P=0.085),脱脂米糠水平对其它肉质指标均无显著影响。3)PHKG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随脱脂米糠水平的增加趋于二次方升高(P=0.085)。综上所述,日粮脱脂米糠水平对苏淮育肥猪的胴体性状无显著影响,但在日粮中适度添加脱脂米糠可降低苏淮猪猪肉的滴水损失及剪切力,改善苏淮猪猪肉品质,但其背后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韩萍萍 高琛 李平华 王彬彬 王彬彬 王欢 蒲广 王欢 张总平 牛培培 吴承武 周娟 李惠侠 黄瑞华关键词:脱脂米糠 苏淮猪 胴体性状 肉品质 木霉微生物肥与减量化肥配施对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43 2018年 研究利用植物促生菌提高肥料效率以部分替代化肥。采用大田试验结合连续盆栽试验的方法,以100%化肥(CF)为对照,设置如下处理:75%化肥配施普通有机肥(OF)或木霉微生物肥(BF)或木霉孢子悬液(SS)。结果表明,75%化肥配施以一定量(每株50 g)木霉微生物肥可维持田间番茄稳产,与100%化肥处理产量相当;而与普通有机肥或木霉孢子悬液灌根配施则会显著降低番茄产量,连续栽种4季后,产量下降35%以上。此外,BF处理可显著提高番茄果实的品质,与CF相比,总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35%~54%和2%~23%,而硝酸盐积累量下降32%~46%。究其原因,BF处理中木霉功能菌的有效定殖促进了番茄根际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增殖,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显著提高,表现为根际微生物数量与多项土壤肥力指标呈显著相关关系。综上,木霉微生物肥与减量化肥配施,可有效保证番茄稳产,提高番茄品质,长期施用还可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改善土壤肥力。 赵政 陈巍 王欢 夏可心 高仁维 姜斯琪 庞冠 蔡枫关键词:番茄产量 土壤微生物区系 犬传染性交媾性肿瘤临床病例报告 被引量:1 2011年 犬传染性交媾性肿瘤是犬通过交配传播的肿瘤,该肿瘤主要发生于阴茎、阴道壁,偶见于面部和肩部皮肤。该肿瘤临床上较少见。本文总结了作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一例藏獒感染传染性交媾性肿瘤的病例,介绍其临诊资料、治疗情况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供同行参考。 王欢 主性 嵇辛勤关键词: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