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柏川
- 作品数:58 被引量:153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绝经后2型糖尿病性激素变化与微血管并发症关系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与微血管并发症关系。方法 :测定 2 5例绝经后妇女 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并发症 (A组 )、 2 7例 2型糖尿病未合并微血管并发症 (B组 )和 2 1例绝经后正常妇女 (C组 )的血清雌二醇 (E2 )、孕激素 (P)、促卵泡刺激素 (F SH )、促黄体生成素 (L H)和睾酮 (T)的水平。结果 :绝经后妇女 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者 E2 较正常绝经后妇女显著降低 ,F SH ,L H,T显著增高。结论 :绝经后妇女性激素水平变化与
- 黄继良施锦仁赵瑞芝王柏川郑飞鸣
- 关键词:绝经2型糖尿病性激素微血管并发症
- 晶状体上皮细胞异常分化对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后囊下混浊的影响
- 2008年
-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EX)对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分化的影响及其在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GIC)后囊下混浊(PSO)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大鼠双眼应用DEX6个月,ELISA法检测各时段房水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质量浓度的变化,行后囊膜铺片,观察组织学改变;不同浓度DEX作用于培养的大鼠LECs,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LECs中β-晶状体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DEX组各时段房水bFGF质量浓度与正常对照相似(P>0.05),部分后囊膜见上皮样细胞堆积,提示来自赤道部的LECs;DEX可抑制LECs中β-crystallin的表达,转录水平分别为0mol/L组2.07,10-8mol/L组1.48,10-7mol/L组1.06,10-6mol/L组0.78,蛋白水平各组分别为1.38、1.03、0.60和0.45。结论DEX抑制LECs分化可能在GIC的PSO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 王柏川叶剑
- 关键词:地塞米松细胞分化
- 虹膜松驰综合征两种处理方式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比较前房内注入肾上腺素联合利多卡因和应用瞳孔扩张器两种方式处置虹膜松驰综合征(IFIS)的有效性。方法 43例(43只眼)发生IFIS患者中,25例采用前房内注入0.1%肾上腺素联合0.5%利多卡因处置,18例采用瞳孔扩张器处置,观察虹膜涌动、瞳孔缩小及虹膜脱出的改善程度。结果 25例IFIS患者采用前房内注入0.1%肾上腺素联合0.5%利多卡因处置,仅9例(36.0%)恢复瞳孔扩张状态,其中11例虹膜脱出者中仅2例(18.2%)未再发生虹膜脱出;18例IFIS患者采用瞳孔扩张器处置,均恢复瞳孔扩张状态(100.0%),其中8例虹膜脱出者仅1例(12.5%)术中未再发生虹膜脱出。结论前房内注入肾上腺素联合利多卡因不能有效阻止IFIS的发生,对手术操作帮助不大;瞳孔扩张器能有效阻止虹膜涌动及瞳孔缩小,降低手术难度,但不能有效防止虹膜脱出,应特别注意。
- 王柏川杨磊
- 关键词:白内障手术
- 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眼表损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眼表损伤的疗效。方法体外培养获得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以羊膜为载体将其移植于兔角膜碱烧伤模型,以单纯羊膜移植为对照。术后1、2、4、8周进行角膜混浊程度、荧光素染色、新生血管形成情况的评分,计算新生血管面积。结果除术后1周、2周角膜混浊程度评分及术后1周荧光素染色评分两组之间无差异外,其它各检测时点实验组角膜混浊程度、新生血管形成及荧光素染色评分在治疗前后的变化量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在各检测时点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碱烧伤模型的眼表损伤有较好疗效。
- 李颖王柏川杨磊
- 关键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眼表损伤羊膜
- 激素性白内障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
-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GC)可以引起激素性白内障(GIC),其特点表现为后囊下混浊(PSO),在病因学上,激素性白内障后囊下混浊不同于一般的皮质性或核性白内障,有关GIC的发病机制并不清楚,涉及许多学说。代谢紊乱学说认为激...
- 王柏川
- 关键词:白内障发病机制
- 文献传递
- 地塞米松对大鼠房水中TGF-β及晶状体上皮细胞中TGF-β受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EX)对大鼠房水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TGF-β受体表达的影响及其在抑制后发性白内障(PCO)中的作用。方法1个月龄SD大鼠眼局部应用DEX半年,用药后每月取房水,ELISA法检测TGF-β,用药1、3、6个月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ECs中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GF-βR)的表达,RT-PCR检测LECs中TGF-βR mRNA的表达。培养大鼠LECs,不同浓度DEX干预24h,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TGF-βR的表达。结果各时段房水中TGF-β质量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似(P>0·05);TGF-βR于用药1、3、6个月后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降低(P<0·05),TGF-βR mRNA在上述时段分别为1·07±0·19、0·85±0·10、0·65±0·09,对照组分别为1·53±0·15、1·08±0·13、0·87±0·15,各时段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干预培养的LECs后,TGF-βR分别为0mol/L组1·11±0·13,10-8mol/L组0·98±0·12,10-7mol/L组0·49±0·07,10-6mol/L组0·27±0·07,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X降低LECs中TGF-βR的表达,可能是抑制PCO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
- 王柏川叶剑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受体晶状体上皮细胞后发性白内障
- 糖皮质激素性白内障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07年
- 长期全身或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发生激素性白内障,激素性白内障作为后囊下白内障的一种类型,其组织形态学表现、临床特点等有其特殊性。有关激素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较复杂且不明,有多种假说,都不能很好地解释后囊下混浊的形成过程,因而在预防及治疗上无有效手段。一种新的观点认为,激素可能通过生长因子影响晶状体上皮细胞分化,导致激素性白内障形成,因此,研究生长因子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可能是研究激素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一个新的方向。
- 王柏川叶剑
- 关键词:激素性白内障晶体上皮细胞
- 上睑成形术治疗青年睑皮肤松弛症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观察上睑成形术治疗青年睑皮肤松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青年睑皮肤松弛症患者15例,均为双眼,女性,年龄17~28岁,5例合并泪腺脱垂,无其他异常;均行上睑成形术,术中切除多余的皮肤和眶脂,3例病例复位脱垂的泪腺。结果:随访1wk至2a,所有病例外观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1例泪腺脱垂患者在术后1.5a时发现泪腺脱垂稍微加重,该患者术中未予泪腺复位术,但其上睑重睑的形态保持完好。所有患者均无出血、感染、重睑形态差等并发症。结论:上睑成形术治疗青年睑皮肤松弛症可获得满意的美容效果。
- 徐东强周和政王柏川
- 关键词:成形术
- 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中FGF受体表达的年龄变化
- 2007年
- 目的:探讨FGF受体在不同年龄SD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SD大鼠按1,3,6mo龄分为3组,采用晶状体前囊膜铺片方式,应用荧光免疫组化技术进行FGFR1荧光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蛋白水平的表达;采用剥取晶状体囊膜组织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FGFR1在转录水平的表达。结果:在蛋白水平,FGFR1于1mo龄组表达最强(IA=125619±13818),3mo龄组表达明显减弱(IA=65681±5911),6mo龄组表达最弱(IA=46146±3691),组间差异显著(P<0.05);FGFR1在转录水平随着年龄增长也逐渐降低,1mo龄组为1.32±0.41,3mo龄组为1.01±0.33,6mo龄组为0.68±0.2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FGFR1在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
- 王柏川叶剑
- 关键词:成纤维生长因子晶状体上皮细胞
- 赖诺普利对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赖诺普利对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31例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每日口服赖诺普利 ,于服药前及服药后 8周末分别检测血压 (BP)、空腹血糖 (FBG)和空腹血浆胰岛素 (INS)、并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同时测定血浆胰岛素。结果 赖诺普利治疗后血压及血糖水平均明显降低 (P <0 .0 1) ,胰岛素敏感指数增高 (P <0 .0 1)。结论 赖诺普利可降低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糖水平 ,显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 黄继良赵瑞芝王柏川
- 关键词:高血压赖诺普利胰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