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智瑜

作品数:55 被引量:536H指数:1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1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7篇中医
  • 15篇证候
  • 8篇证候要素
  • 8篇中医证
  • 8篇中医证候
  • 7篇中西医
  • 7篇疾病
  • 6篇中西医结合
  • 6篇西医
  • 6篇辨证
  • 5篇教学
  • 4篇中医诊断
  • 4篇中医诊断学
  • 4篇阻塞性
  • 4篇阻塞性肺疾病
  • 4篇脉诊
  • 4篇慢性
  • 4篇慢性阻塞性
  • 4篇慢性阻塞性肺...
  • 4篇课程

机构

  • 25篇北京中医药大...
  • 24篇首都医科大学
  • 9篇中国中医科学...
  • 4篇山西中医学院
  • 3篇暨南大学
  • 3篇河南中医学院...
  • 3篇北京市中医研...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山东中医药大...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香港科技大学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湖北省中医院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残疾人联...
  • 1篇北京市石景山...

作者

  • 53篇王智瑜
  • 17篇王佳佳
  • 14篇王天芳
  • 12篇王庆国
  • 9篇徐雯洁
  • 8篇刘文兰
  • 7篇吴秀艳
  • 7篇杜彩凤
  • 7篇赵燕
  • 6篇王文娟
  • 6篇翟双庆
  • 5篇于丽丽
  • 5篇何丽云
  • 5篇于春光
  • 4篇吕佳苍
  • 4篇董晓英
  • 4篇李冬华
  • 4篇周杰
  • 4篇李力
  • 3篇李志更

传媒

  • 8篇中国中医药图...
  • 7篇继续医学教育
  • 6篇中华中医药杂...
  • 4篇中医教育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上海中医药杂...
  • 2篇北京中医药
  • 2篇环球中医药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新中医
  • 1篇云南中医学院...
  • 1篇陕西肿瘤医学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西医结合学...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第四届中医药...
  • 1篇世界中联伦理...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1
  • 2篇2000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医独特技术筛选与评价的流程及方法被引量:5
2017年
在我国基层和民间蕴含着丰富的中医独特诊疗技术,然而由于独特诊疗技术常为技术持有人经验,且研究过程中很难实施随机、盲法,不能简单套用循证医学和流行病学现有评价方法;且很多基层与民间的独特诊疗技术研究基础相对薄弱,研究团队与资金不足等现状,科学的筛选与评价的方法成为研究人员面临的挑战。本研究团队开展的3种中医独特技术的规范与评价研究,对中医独特技术筛选与评价研究思路与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显示,现场调研与注册登记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较好的筛选中医独特技术,而根据独特技术自身特点及研究基础建立阶梯递进的评价模式为中医独特技术评价研究提供了合理的思路和方法。
李洪皎王智瑜闫东宁何丽云
关键词:民间中医基层中医登记系统
“诵读-研习-实践”:《内经选读》教学模式探索被引量:2
2018年
文章从诵读-研习-实践模式探讨《内经选读》教学。诵读,为学习《内经》的第一步,是感性认识阶段,通过诵读感受经典的古韵,提升中医人的行为素养;研习,为学习《内经》的第二步,是理性认识阶段,通过课堂教学,拓宽经典学习的视野,深入领会经典的内涵;实践,为学习《内经》的第三步,为打动心灵阶段,通过跟师门诊,让学生再次巩固经典的内容,当经典遇到临床最终发挥奇效时,学生自然会喜上心头,对经典的崇敬油然而生,对经典的学习也会不遗余力。
董晓英王智瑜周杰
关键词:诵读研习教学模式
试论治未病思想对亚健康防治的启示被引量:2
2017年
作者通过对治未病概念、亚健康概念的溯源和分析,论述了中医"未病"与"亚健康"状态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认为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亚健康防治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具有双层指导作用,并提出从临床研究出发,注重临床积累,既能促进临床干预方案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也有助于对亚健康概念进行约定并达成共识。
王智瑜李淳薛飞飞赵晖
关键词:治未病亚健康预防保健
临床常见疾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
目的通过对临床五种常见疾病抑郁症、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更年期综合征的文献资料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总结出以文献为依据的常见疾病的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方法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采用EpiData 3.0...
王天芳吴秀艳赵燕于春光李志更徐雯洁杜彩凤李力王智瑜王庆国
关键词:中医证候要素
文献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100例近期疗效观察
2000年
对不能手术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常常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但在其治疗过程中每每出现粒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加重,造成化疗推迟,减量和中断,患者病况迅速恶化而死亡。为了减少介入治疗的副作用和提高其疗效,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出了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其中重要一环。我们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同时,
王成红王智瑜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观察化疗栓塞肝动脉灌注粒细胞减少
冯建春治疗糖尿病性肾脏疾病的用药规律研究
2022年
目的分析冯建春教授治疗糖尿病性肾脏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采集冯建春教授诊疗的糖尿病性肾脏疾病医案,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构建医案信息数据库,采用该平台的数据分析模块进行中药频次、属性、配伍关联及组合的聚类分析。结果475诊次的医案中涉及中药266味,高频药物主要为柴胡、黄芪、白芍、枳实、炙甘草、茯苓、当归,确定了23组常用药物组合,前6组分别是白芍-柴胡,枳实-柴胡,黄芪-柴胡,枳实-白芍,白芍-枳实-柴胡,炙甘草-柴胡;药性以平性、微寒、寒性、温性、微温常见,药味以甘味、苦味、辛味常见,归经为肝经、脾经、肺经、肾经、胃经,中药功效主要为清热凉血、润肠通便、升举阳气、疏肝解郁,聚类方药主要为四逆散、六味地黄丸。结论冯建春治疗糖尿病性肾脏疾病注重调畅气机、补泻兼施、标本兼治,组方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为主,辨证施以健脾燥湿、清热泻火、柔肝养血、活血化瘀等。
王佳佳焦禹晴王智瑜
关键词:糖尿病性肾脏疾病中医药疗法数据挖掘
临床常见疾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被引量:50
2007年
目的:通过对临床5种常见疾病(抑郁症、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更年期综合征)的文献资料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总结出以文献为依据的常见疾病的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方法: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对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进行二次录入,运用SPSS 12.0软件统计五种疾病证候要素出现的频次、频率。结果:①肝、心、脾、肺、肾是临床常见的病位证候要素。②阴虚、阳虚、热、气滞、气虚、血瘀、湿、痰是临床常见的病性证候要素。③五种疾病出现的证候类型个数在62-148之间,主要证候类型出现频率之和覆盖的疾病信息基本不足50%;而证候要素出现的个数在19-47之间,不论是常见病位要素还是病性要素出现频率之和覆盖的疾病信息基本在80%以上。结论:从证候要素入手进行中医证候的研究可以达到执简驭繁的作用,很有必要继续深入开展证候要素的研究。
王天芳吴秀艳赵燕于春光李志更徐雯洁杜彩凤李力王智瑜王庆国
关键词:中医证候要素
中医诊断学课程临床实践教学的探讨被引量:4
2019年
中医诊断学课程的临床实践是联系临床各科技能的重要基础课程,为提高临床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本文结合本院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临床实践教学的设计与探索,并分析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使中医诊断学课程的临床实践教学环节更加合理、完善,充分发挥中医诊断学课程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中医诊断技能。
王佳佳王智瑜刘文兰
关键词:中医诊断学问诊脉诊辨证
中医诊断学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被引量:5
2021年
中医诊断学作为中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兼具自然科学内涵与社会人文知识,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通过在中医诊断学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各个环节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坚守专业信仰,强化专业技能,建立文化自信,立德树人,守正创新,德才兼修,促进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王佳佳李冬华王智瑜刘文兰
关键词:中医诊断学立德树人文化自信中医传承
亚健康量表研制和应用的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1
2017年
通过对运用量表研究亚健康的优势、当前亚健康量表研制所体现的6个特征,亚健康量表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三方面的阐述和分析,提出从加强量表反应度的检测、基于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结构效度、建立地区性或全国性常模、加强具有中医特色的亚健康人群测量量表的研制、加强证候量表与微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五个方面进一步做好亚健康量表的研制和应用。
赵晖薛飞飞王智瑜李淳王悦竹
关键词:亚健康量表反应度常模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