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文铃

作品数:13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药代
  • 5篇药代动力学
  • 5篇尿标本
  • 5篇标本
  • 4篇药代动力学研...
  • 4篇阿片
  • 4篇阿片类
  • 3篇色谱
  • 2篇冬眠疗法
  • 2篇亚冬眠疗法
  • 2篇药物
  • 2篇沙星
  • 2篇培氟沙星
  • 2篇甲磺酸
  • 2篇甲磺酸培氟沙...
  • 2篇检定
  • 2篇检定法
  • 2篇氟沙星
  • 2篇薄层
  • 2篇薄层色谱

机构

  • 13篇北京医科大学
  • 3篇兰州医学院第...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13篇王文铃
  • 11篇蔡志基
  • 8篇刘立京
  • 7篇刘静雯
  • 6篇王凯
  • 5篇许光炘
  • 5篇陈梅
  • 5篇邓艳萍
  • 4篇王有德
  • 3篇尹文记
  • 2篇李家泰
  • 2篇陆红
  • 2篇王彤
  • 2篇贺师鹏
  • 1篇宁亚清
  • 1篇王卫平
  • 1篇郑继旺
  • 1篇尹大光
  • 1篇柳斯品
  • 1篇侯芳

传媒

  • 7篇中国临床药理...
  • 3篇中国药物依赖...
  • 2篇中国药物依赖...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年份

  • 3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4篇1991
  • 3篇1990
  • 1篇198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吗丁啉片剂和混悬剂的生物利用度研究被引量:2
1992年
18例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交叉口服比利时和西安杨森制药公司生产的片剂(t1,t2)和混悬剂(s1,s2),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尿标本,进行相对生物度研究的结果显示,口服两家公司片剂和混悬剂均能很快吸收。口服吗丁啉片t1和t2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1.01±0.37和0.74±0.47h;峰浓度(Cmax)分别为13.05±4.46和16.03±5.24μg/l;口服两种片剂均有吸收迟滞时间(tlag),分别为0.16±0.04和0.16±0.06h;二者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67.38士17.44和70.12士20.07μg·h/l;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8.50±2.18和8.05±3.13h;经t检验,两个产品的上述主要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t1对t2的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6.64±27.47%。口服吗丁啉混悬剂S1和S2,吸收迅速,tmax分别为0.56±0.26和0.65±0.28h、Cmax分别为13.40±4.98和12.90±5.07μg/l;tlag分别为0.08±0.01和0.07±0.01h、AUC分别为75.26±34.96和66.55±32.38μg·h/l;t1/2β分别为7.83±1.57和8.38±1.53h。经t检验,二者的上述主要参数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S2对S1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0.83±20.98%。尿回收率为0.5%。对口服t1的一组受试者尿药量测定结果显示,24h尿中回收原型吗丁啉占给药剂量的0.46±0.14%。
王文铃贺师鹏许光炘柳斯品尹文记刘立京蔡志基
关键词:吗丁啉生物利用度放射免疫测定法
阿片类药物依赖性患者尿标本中吗啡的薄层色谱检定法研究
1991年
本文报道阿片类药物依赖性患者尿标本中吗啡的薄层色谱检定法。薄层板为硅胶GF-254,检测方法用紫外分析灯和Dragendorff试剂显色。应用本法检测尿中吗啡的检测限为2μg。特异性好,一些常见合并用药不干扰吗啡测定。用本法检测72例阿片类药物依赖性患者约200份尿标本,结果表明,停用毒品后24~48小时可检出其中的吗啡。本法所得结果准确,操作简便,所需仪器条件低,适合大面积应用于阿片类药物滥用的流行学调查和该类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的监测。
王文铃刘立京王凯邓艳萍刘静雯陈梅蔡志基王有德
关键词:阿片类吗啡薄层色谱法
苯巴比妥在身体依赖性和非依赖性猴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991年
选择8只恒河猴按20mg/kg体重剂量灌胃5%苯巴比妥羧甲基纤维素混悬液,进行单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求得药代动力学参数,为多次给药提供参数。在此基础上,按10mg/kg体重的速度递增剂量,长期多次给药。
王文铃许光炘嵇震王卫平刘立京郑继旺蔡志基
关键词:非依赖性单次给药耐受程度戒断症状
部分阿片类成瘾者尿中吗啡含量的研究被引量:1
1991年
本文报告75例阿片类成瘾患者尿标本用薄层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吗啡含量的研究结果。 75例病人中,10例来自医院采用亚冬眠疗法的阿片类成瘾患者,在停药12天内,每天收集尿标本一次;
王文铃王有德王凯刘静雯邓艳萍刘立京陈梅蔡志基
关键词:阿片类成瘾亚冬眠疗法成瘾者显色法
盐酸阿芬太尼在手术病人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3
1994年
本文进行了两组不同剂量的阿芬太尼在14例手术病人中药代动力学研究。7例一次性iv 80μg·kg^(-1)阿芬太尼,另7例一次性iv 40μg·kg^(-1)。用RIA方法测定0-8 h阿芬太尼的血浆浓度和0-48 h尿中的回收率。研究表明:阿芬太尼在两组病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均为3室模型。阿芬太尼的初级消除很快,给药后30 min内90%的原型药被消除。病人血浆浓度未发现2次上升现象。二者药-时曲线接近平行,说明阿芬太尼的代谢过程为1级消除。两组阿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数据经t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阿芬太尼的快、慢分布相和消除相的半衰期t_(1/2)π,t_(1/2)α和t_(1/2)β分别为0.71 min±s 0.37 min,11.66 min±s 3.46 min和86.12 min±s 19.15 min;平均总体和中心室的分布容积Vd、Vc分别为34.22L±s 8.27L和4.23L±s 1.72L;平均总体清除率Cl为0.29 L·min^(-1)±s 0.08L·min^(-1)。另外,k_(12)/k_(21)为1.5,k_(13)/k_(31)为3.5,k_(10)大于k_(31)。用药后48 h以内,40μg·kg^(-1)组和80μg·kg^(-1)组的病人尿中排出的原形阿芬太尼分别占总给药量的0.68%±s 0.72%和0.66%±s 0.54%。其肾清除率分别为0.0016 L·min^(-1)±s 0.0011 L·min^(-1)和0.0021 L·min^(-1)±s 0.0015 L·min^(-1)。
尹文记刘立京许光炘王文铃贺师鹏尹大光蔡志基
关键词:手术病人药代动力学血浆浓度
甲磺酸培氟沙星正常人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1990年
甲磺酸培氟沙星(pefloxacin)简称甲氟沙星,是一个新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八名男性正常志愿者分别单次口服400mg片剂和水溶液进行交叉试验,同时用微生物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给药后48小时内各时间血浆和96小时内各次尿标本药物浓制,以研究其药代动力学特性。两次试验间隔10天。药代动力学用3P87程序处理。
王文铃陆红王彤王彤李家泰
关键词:药代动力学甲磺酸培氟沙星微生物法尿标本
北京市几家综合性医院精神药物利用的研究被引量:20
1990年
统计分析北京市三家综合性医院内科系统1987年6月门诊处方26090张。研究结果表明:(1)含精神药物的处方占总处方的20.16%,其中绝大多数处方只开一种精神药物;(2)神经科精神药物处方的比例明显高于内科,为其3倍多;(3)内科系统门诊消耗最多的是谷维素、苯二氮(艹卓)类,其次为含溴化物的健脑合剂。镇痛药在内科系统应用较少,麻醉性镇痛药极少用;4)精神药物利用与性别有关,多类药物女性比例高于男性;(5)精神药物利用与年龄组有关;(6)按照WHO建议的DDD为单位测量三家医院的精神药物利用,除谷维素的利用指数大于1以外,其它均小于1,提示药物滥用倾向不明显;(7)某些药物的利用指数很小,是否存在用药量不足的问题值得研究。
王文铃李玉珍宰凤仙李美英刘静雯孙恩华黄令环鲁云兰宁亚清蔡志基
关键词:精神药物
扑热息痛在单方和复方制剂中的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被引量:5
1989年
6例男性健康志愿者交叉口服2片扑热息痛片(每片含500mg)和2片氨酚待因片(每片含扑热息痛500mg和磷酸可待因8.4mg)进行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存在较大差异。同一种剂型的个体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口服单方制剂的药—时曲线,4例为二室模型,吸收快,达血浆峰浓度时间为0.56h,峰浓度也较高,为15.96mg/l。2例慢吸收的药—时曲线为一室模型,峰时间为3h峰浓度也较低,为8.89mg/l。口服复方制剂扑热息痛的药—时曲线有1例呈双峰曲线,其余5例为二室模型,吸收速度和峰浓度均居前二者之间,血浆峰浓度为9.38mg/l,于1.5h达到。单、复方制剂的吸收均有一个较短的迟滞时间。吸收速度的差异没有导致总吸收的差异,单、复方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相似,分别为84.73%和80.75%。扑热息痛在体内分布广泛,单、复方制剂的表现分布容积分别为0.90 l/kg和1.29l/kg。单方制剂的消除半衰期在快吸收者中为3.22h,慢吸收者为4.04h;复方制剂的消除半衰期更接近快吸收者,为3.56h。扑热息痛肾清除率低,单、复方制剂分别为0.84 l/h和1.17 l/h。24h尿中回收原型药物分别为给药剂量的4.71%和5.84%。
王文铃许光炘刘静雯嵇震蔡志基
关键词:扑热息痛药代动力学单方
兰州市67例不同戒毒方式的病例调查及尿标本检测
1993年
本文对兰州市的67例阿片类的成瘾者的滥用毒品情况、戒毒方式进行了调查.并就戒毒后的不同时间的尿标本进行了薄层色谱法检测。67例病例中有10例为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采用亚冬眠疗法自愿脱瘾的患者,检测了入院当天停用毒品及治疗后10d的尿标本,每日1次。
刘立京王文铃王有德王凯刘静雯邓艳萍陈梅蔡志基
关键词:标本检测病例调查亚冬眠疗法滥用毒品尿标本成瘾者
阿片类药物依赖性患者尿标本中吗啡的薄层色谱检定法研究被引量:2
1991年
本文报告阿片类药物依赖性患者尿标本中吗啡的薄层色谱检定法。尿标本在酸性条件下沸水浴中水解,经有机溶剂提取纯化后,进行薄层分析。薄层板为硅胶GF-254。比较了两种展开剂系统和两种提取溶剂。检测方法用紫外分析灯和Dragendorff试剂显色。应用本法检测尿中吗啡的检测限为2μg。特异性好,一些常见合并用药不干扰吗啡测定。用本法检测72例阿片类药物依赖性患者约200份尿标本的结果表明,停用毒品后24~48小时可检出其中的吗啡。本法所得结果准确,操作简便,所需仪器条件低,适合大面积应用于阿片类药物滥用的流行学调查和该类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的监测。
王文铃王有德刘立京王凯邓艳萍刘静雯陈梅蔡志基
关键词:阿片类药物尿标本薄层色谱展开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