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波
- 作品数:19 被引量:105H指数:8
- 供职机构: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四种大型水母横裂生殖的差异与其种群数量变动的初探被引量:8
- 2008年
- 在实验室培养了4种大型水母:海蜇、海月水母、白色霞水母及沙海蜇的螅状体。在相同的生态环境下,观察了这4种螅状体的横裂生殖,其横裂生殖率:海蜇100%、海月水母100%、白色霞水母0%、沙海蜇0%。经过横裂生殖螅状体的存活率:海蜇20%、海月水母100%。未横裂生殖螅状体的存活率为100%,同时探讨了这4种大型水母的种群数量变化原因。
- 刘春洋王文波周泓于旭光
- 关键词:海蜇海月水母沙海蜇种群数量变动
- 水产苗种增殖放流缓冲装置
-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产苗种增殖放流缓冲装置,包括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1)的横断面为圆形,且桶体(1)底面的直径为D,桶体(1)顶端的直径为1.2?1.5D,且桶体(1)的顶端敞开,在桶体(1)由下至上1/3处设...
- 王文波董婧王彬李玉龙房立晨郭栋
- 文献传递
- 辽东湾海蜇放流增殖工作的改进措施被引量:2
- 2009年
-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渤海渔业资源的衰退,辽东湾海蜇(Rhopffema esculenta Kishinouye)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辽东湾海蜇资源实际上起到了支撑辽东湾渔业生产,维持渔民生活的重要作用。海蜇增殖放流实验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前后十几年,取得了一定经验。辽宁省政府决定从2005年开始、在辽东湾实施海蜇公益性生产放流,
- 王文波刘春洋林军邹积波
- 关键词:放流增殖海蜇渔业资源渔业生产增殖放流
- 2005~2013年辽东湾北部近海白色霞水母的数量分布被引量:14
- 2014年
- 2004年中国北方渤海辽东湾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暴发,给辽东湾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了分析辽东湾白色霞水母的暴发原因,对2005 ~ 2013年每年5月下旬至7月下旬在渤海辽东湾北部近海进行的大型水母监测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辽东湾北部近海白色霞水母主要分布在辽东湾东北部和西北部近海的非河口水域,该水域属于辽东湾北部近海盐度较高的水域,体现出白色霞水母高盐的生态属性.2004~2013年夏季辽东湾北部近海海水盐度呈逐渐下降的趋势,2004~2013年辽东湾白色霞水母的数量也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2010 ~2013年辽东湾北部近海未发现白色霞水母.研究结果表明:近几年辽东湾夏季海水盐度的持续偏低,是白色霞水母在辽东湾北部近海近几年数量偏少甚至未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 王彬李玉龙沈鸿李轶平王文波孙明董婧
- 关键词:盐度
- 基于Bayes方法的东海小黄鱼资源评析被引量:15
- 2011年
- 利用东海区渔业资源动态监测资料、采用基于Bayes方法的Pella-Tomlinson模型对东海区小黄鱼(Pseudosciaenapolyactis)渔业资源动态进行了科学评析,同时,在不同渔业政策选择下,对2004-2020年的资源量与渔获量进行了预测模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东海区小黄鱼渔业资源的环境容纳量K为394 514 t;内禀增长率r为1.146;1991年的资源生物量为338 493 t、尔后持续上升到1994年的370 923 t。1994年以后又持续下降,到2003年下降到最低值111 253 t;最大持续产量(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MSY)为107 806 t左右;支持MSY所需的渔业资源生物量为197 503 t;支持MSY所需的捕捞努力量为441 097 6网次;当前资源量与环境容纳量K的比值为0.282,即当前资源量已不足原始资源量的30%;若2004年以后使用0.4的捕捞死亡系数,该渔业资源可以实现持续最优利用。
- 李九奇叶昌臣王文波尹增强陈绍军
- 关键词:小黄鱼BAYES渔业资源评估
- 辽东湾北部近海沙蜇的动态分布被引量:8
- 2013年
- 通过分析2008—2011年5月下旬至7月下旬辽东湾北部近海的大型水母锚流网监测数据并结合8月份的渔业资源拖网调查和渔港访问的数据,探讨辽东湾北部近海沙蜇的动态分布移动规律并着重分析了沙蜇幼水母的生态类型,为渔业资源生产和灾害性预警预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6月份,辽东湾北部近海发现大量沙蜇幼水母,并且在双台子河河口近海5 m等深线两侧水域形成密集区,6月上中旬沙蜇海区平均渔获密度52.8个.网-1·h-1,6月下旬海区平均渔获密度46个.网-1·h-1,最高渔获密度可达667个.网-1·h-1,出现在双台子河口5 m等深线内;7月份,沙蜇个体增大,逐渐进入成体阶段,调查海区沙蜇渔获数量比6月份大幅度减少,并且渔获密度的中心区向5—10 m等深线内偏深水域移动,7月上旬海区平均渔获密度5.1个.网-1·h-1,7月中下旬海区平均渔获密度1.8个.网-1·h-1;8月中旬辽东湾北部近海5 m等深线内沙蜇数量极少,在10—20 m等深线内海域往往出现成体沙蜇的密集区并形成渔汛。沙蜇幼水母生存的海水表层温度为17.7—27.3℃,表层盐度为24.3—31.9;渔获密度300个.网-1·h-1以上的沙蜇幼水母密集分布区海水表层温度为20.4—24.4℃,表层盐度为27.1—31.6。辽东湾北部河口区是沙蜇的可能发生地之一,相对于沙蜇成体阶段表现出来的低温高盐的生态属性而言,河口近海相对高温低盐水域往往出现沙蜇幼水母渔获的中心,沙蜇幼水母阶段表现出相对高温低盐的生态特性。沙蜇自幼水母至成体阶段,海区分布密集区自浅水位移至深水。
- 王彬秦宇博董婧李玉龙王文波李轶平孙明刘春洋
- 关键词:温度盐度
- 辽东湾北部近海大型水母数量分布和温度盐度特征被引量:14
- 2012年
- 通过2009-2011年5月下旬-7月下旬辽东湾北部近海10m等深线内的大型水母调查数据,分析了辽东湾北部近海近三年中大型水母资源状况,并探讨了辽东湾大型水母的生态类型。结果显示:辽东湾北部近海大型水母种类主要有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沙蜇(Nemopilema nomurai)、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海月水母(Aurelia sp.1),海蜇和沙蜇是优势种。海蜇幼水母阶段主要集中分布在5m等深线以内的近岸河口水域,随着个体增大有略向深水或密度较小的水域扩散的趋势,仍主要分布在5m等深线两侧水域,属于高温低盐种类。6月份调查海区中发现大量的沙蜇幼水母,随着沙蜇个体增大,7月份调查海区中沙蜇数量大幅度减少。辽东湾海月水母在南部海域出现较多,2010、2011年在北部近海部分海域出现。白色霞水母近几年来辽东湾出现较少,栖息在盐度较高的水域。辽东湾各种大型水母中,沙蜇的生长速度最快。辽东湾海蜇幼水母、沙蜇幼水母的海区出现时间要晚于黄、东海。
- 王彬董婧王文波李玉龙李轶平刘修泽付杰
- 辽东湾海蜇资源量变动趋势的调查研究
- 海蜇是辽东湾的重要渔业经济种类,是辽宁省辽东湾沿海五市渔民最重要的捕捞资源之一,多年来在辽东湾沿岸渔民的经济收入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了对辽东湾海蜇资源量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辽东湾海蜇资源量变动趋势,比对辽东湾海蜇增殖放流年...
- 王彬李玉龙王文波韩振华董婧
- 关键词:海蜇资源量增殖放流
-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海蜇不同地理群体遗传特征被引量:9
- 2016年
- 对采自辽东湾和韩国江华岛的2个海蜇群体56个个体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并结合Gen Bank上其他15个海蜇样品的同源序列对其进行序列变异分析,研究海蜇群体的遗传特征和群体遗传结构状况.在所分析的71个个体中共检测到28个多态位点,定义了32种单倍型.海蜇群体呈现出高的单倍型多样性(0.91±0.06~0.94±0.01)和中等或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0.60±0.34)%^(0.68±0.40)%].与其他几种大型水母相比,海蜇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系统分析结果显示,海蜇群体间具有2个明显的单倍型谱系分支.比较海蜇不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_(ST))和分子变异分析(AMOVA)发现,在本研究取样范围内不同海蜇群体间存在明显的遗传结构.不同海蜇群体存在复杂的遗传模式,海蜇独特的生活史特征、其分布海域的海流状况及人为因素如增殖放流等可能是造成海蜇这种复杂遗传模式的原因.
- 李玉龙董婧王彬李轶平于旭光付杰王文波
- 关键词:海蜇线粒体COI基因生活史
- 水产苗种增殖放流缓冲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水产苗种增殖放流缓冲装置,包括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1)的横断面为圆形,且桶体(1)底面的直径为D,桶体(1)顶端的直径为1.2-1.5D,且桶体(1)的顶端敞开,在桶体(1)由下至上1/3...
- 王文波董婧王彬李玉龙戭立晨郭栋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