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文志

作品数:19 被引量:14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国沙漠气象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5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电子电信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气候
  • 3篇树轮
  • 3篇Δ^18O
  • 2篇影像
  • 2篇影像提取
  • 2篇生态学
  • 2篇树干
  • 2篇树高
  • 2篇气候响应
  • 2篇全球变化
  • 2篇无人机
  • 2篇冷杉
  • 2篇径向生长
  • 2篇雷达
  • 2篇激光
  • 2篇激光雷达
  • 2篇峨眉冷杉
  • 2篇Δ^18O记...
  • 2篇NORTH
  • 2篇QILIAN...

机构

  • 19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气象局
  • 2篇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19篇王文志
  • 11篇刘晓宏
  • 7篇徐国保
  • 7篇安文玲
  • 5篇曾小敏
  • 5篇吴国菊
  • 4篇邵雪梅
  • 4篇陈拓
  • 4篇朱万泽
  • 3篇秦大河
  • 3篇冉飞
  • 3篇贾敏
  • 2篇常瑞英
  • 2篇孙维贞
  • 2篇杨阳
  • 2篇王波
  • 2篇李伟
  • 1篇刘禹
  • 1篇张秋良
  • 1篇黄磊

传媒

  • 4篇冰川冻土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山地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西部林业科学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17
  • 5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柴达木盆地树轮δ^18O记录的过去1000年湿度变化被引量:7
2013年
青藏高原东北部柴达木盆地过去1000年以来湿度变化对于了解气候变暖背景下当地水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祁连圆柏建立了从991~2010年期间3年分辨率的树轮δ^18O序列。在1800~2006年的共同时段内,新建立的树轮δ^18O与前期在天峻地区建立的年分辨率树轮δ^18O序列显著相关(r=0.61,P〈0.001,n=69)。因此,柴达木盆地的树轮δ^18O比率变化可以作为生长季相对湿度的可靠代用指标。千年树轮δ^18O序列的低频变化显示出“干-湿-干”的变化型,即中世纪异常期气候偏干,小冰期气候湿润,20世纪暖期气候偏干。通过与其他重建资料的对比,发现柴达木盆地新建立树轮δ^18O序列能够较好地表现过去1000年以来当地相对湿度的变化历史。
王文志刘晓宏徐国保邵雪梅秦大河孙维贞安文玲曾小敏
关键词:小冰期柴达木盆地
基于祁连山树轮宽度指数的区域NDVI重建被引量:24
2010年
利用祁连山自东向西5条树轮宽度年表序列和1986–2003年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分析了NDVI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树轮宽度年表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祁连山地区植被的生长主要集中在6–8月。空间上,NDVI值从祁连山东段向西段逐渐减小;在1986–2003时段内,东、中和西段生长季的NDVI值分别增长了3.28%、4.82%和7.75%。整个祁连山地区的NDVI变化与5个宽度年表的第一主成分相关性较高(r=0.74,p<0.01)。基于此,利用树轮宽度RES年表的第一主成分重建了1843–2003年间祁连山地区生长季的NDVI变化曲线。重建的NDVI曲线表现出6个高值期和6个低值期,其中1923–1932的10年间植被生长状况最差。另外,在1989–2003时段内NDVI年际波动较大,总体上表现为NDVI低于平均值,但是从1991年开始,NDVI有上升的趋势。
王文志刘晓宏陈拓安文玲徐国保
关键词:归一化植被指数
中国西部树木年轮δ^18O的气候信号被引量:3
2015年
树轮稳定氧同位素比率(δ^18O)记录在区域气候重建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树轮δ^18O记录受树木生长趋势的影响较小,保留了丰富的低频信号,对区域气候变化有较一致的响应.通过对比我国西部1901~2004年树轮δ^18O平均值和降水δ^18O空间分布特征发现,两者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在青藏高原南部树轮δ^18O为低值,而青藏高原北部树轮δ^18O为高值.树轮δ^18O平均值随树轮样点纬度的向北偏移而增大.树轮δ^18O与相邻气象站记录响应分析表明,树轮δ^18O和生长季的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生长季降水和相对湿度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析和空间响应分析表明,树轮δ^18O在我国西风影响区的新疆北部主要反映与区域干湿变化相关的气候信号;树轮δ^18O在西南季风影响的藏东南区主要反映区域水文气候变化信息;然而,在季风和西风影响的交汇区域,树轮δ^18O的区域气候信号相对较弱.
徐国保刘晓宏陈拓安文玲王文志吴国菊曾小敏王波
关键词:气候信号
大气氮沉降增加对树木生长和水碳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森林在全球碳循环和维持全球气候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氮沉降加剧的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树木生长和水碳利用关系已成为生态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从树木地上地下生长、生物量分配、碳同化利用和分配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几个方面概述了大气氮沉降增加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讨论了树木生长和水碳利用对大气氮沉降增加的响应,并基于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张家豪王根绪王文志孙守琴
关键词:大气氮沉降生物量森林生态系统
树木年轮δ^18O记录的中国西北阿尔泰山区相对湿度变化被引量:1
2014年
相对湿度是影响水汽反馈和大气系统能量平衡的一个重要因子,它影响到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的水分.气体平衡,在生态学和气候学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相对湿度的连续观测资料大多始于19世纪50年代以后,然而相对湿度的长时间序列资料对于干旱半干旱区区域气候,水文和生态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徐国保刘晓宏秦大河陈拓王文志吴国菊孙维贞安文玲曾小敏
关键词:Δ^18O相对湿度干旱半干旱区
Differential response of the Qilian juniper radial growth to climate variations in the middle of Qilian Mountains and the northeastern Qaidam Basin
Tree growth in the mid-latitudes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reveals significant inter-annual variation in carb...
王文志刘晓宏邵雪梅秦大河徐国保王波曾小敏吴国菊张轩文
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区落叶松和樟子松生长的气候响应差异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以大兴安岭北部根河、呼中和汗马冻土区落叶松和樟子松为样本,建立了五个树轮宽度年表,并计算获取了五个样点的树轮截面积指数(BAI)序列。树轮BAI-气候响应关系分析表明,气温为这一地区落叶松和樟子松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但落叶松和樟子松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落叶松BAI与3月平均气温,樟子松BAI与前一年12月至当年4月平均气温均呈显著负相关。考虑到水热综合影响,落叶松BAI控制因子由1957-1990年与其呈显著正相关的1月份SPEI转变为1991-2013年与其呈显著正相关的1-4月SPEI和与其呈显著负相关的3月份平均气温;樟子松BAI控制因子则由1957-1990年与其呈显著负相关的2月和8月份平均气温转变为1991-2013年与其呈显著正相关的7月份降水量和6-7月SPEI。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水热环境改变使得冻土区树木生长限制因子发生变化。
张轩文杨丽刘晓宏张秋良王文志曾小敏吴国菊
关键词:落叶松樟子松种间差异多年冻土区
树轮稳定同位素记录:进展、问题及展望被引量:15
2015年
树轮稳定同位素比率(δ^13C、δ^18O和δD)变化与树木生长季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控制实验表明,树轮稳定同位素比率变化可较好地记录树木叶片气孔活动、水分来源、水分利用效率等相关信息,已成为古气候和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的重要代用指标和手段之一.树轮稳定同位素记录能够较好地保留低频气候环境变化信息,与年轮宽度相结合,可有效地进行区域古气候重建和全球变化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文章综述了树轮稳定同位素的分馏机理及其发展,系统阐述和评价了利用树轮稳定同位素指标进行古气候和古环境的相关研究成果,并指出树轮稳定同位素研究在中国未来亟须着重发展的方向.
刘晓宏徐国保王文志吴国菊曾小敏安文玲张轩文
关键词:古气候学碳循环
一种基于激光雷达无人机影像提取树高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激光雷达无人机影像提取树高的方法,涉及树高提取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无人机搭载的激光雷达采集树木全局影像;S2、在树木全局影像中,提取树干区域的底部、顶部、左侧和右侧,生成树干区域;S3、...
杨阳常瑞英王文志冉飞李伟白雪松
贡嘎山健康与腐朽峨眉冷杉径向生长分异及其气候响应
2024年
立木腐朽造成森林资源损失,森林质量下降,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损害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当前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要课题和挑战。目前对导致立木腐朽以及腐朽立木的气候响应机制的了解仍然有限。揭示健康与腐朽立木的径向生长过程及其气候响应特征,可为森林生态系统固碳、立木健康评价及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等提供参考。以川西贡嘎山峨眉冷杉(Abies fabri Craib)为对象,采用树木年轮生态学方法,分析了健康与腐朽峨眉冷杉立木的径向生长特征及其对气候要素的响应。结果表明:健康与腐朽冷杉立木的断面积增量(BAI)年表自1880年以来均呈显著增长趋势,不同时段(1880年至今以及最近10年)腐朽冷杉立木的径向生长速率均显著低于健康冷杉立木,说明生长速率较低的峨眉冷杉可能更易腐朽;健康和腐朽立木的径向生长速率均与温度、水分因子显著相关,腐朽立木的径向生长与生长季(5—10月)蒸汽压差(VPD)显著正相关,与10月降水量(Pr)以及生长季相对湿度(RH)显著负相关,而健康峨眉冷杉的径向生长与Pr、生长季VPD和RH均没有显著相关关系,表明生长季充足的水分条件对腐朽冷杉的径向生长存在负面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未来气候持续变暖,生长较为缓慢的峨眉冷杉可能更易发生腐朽,并且在水分条件的负面影响下腐朽立木的径向生长可能更加受到限制。研究揭示了贡嘎山健康和腐朽峨眉冷杉的径向生长过程及其气候响应特征,将有助于理解立木腐朽生态响应机制,为气候变化下天然林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吴喆虹王文志罗玲卓袁超峰苏勇朱万泽
关键词:峨眉冷杉立木腐朽径向生长气候变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