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元杰

作品数:57 被引量:336H指数:11
供职机构: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矿业工程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0篇微震
  • 26篇地压
  • 26篇冲击地压
  • 19篇微震监测
  • 13篇地音
  • 11篇煤矿
  • 9篇监测技术
  • 8篇煤层
  • 8篇工作面
  • 7篇压裂
  • 7篇岩层
  • 6篇微震监测系统
  • 6篇矿压
  • 5篇顶板
  • 5篇应力
  • 5篇震源
  • 5篇煤岩
  • 4篇灾害
  • 4篇特厚煤层
  • 4篇前兆

机构

  • 55篇天地科技股份...
  • 30篇煤炭科学研究...
  • 13篇中煤科工开采...
  • 5篇中国矿业大学
  • 4篇新汶矿业集团...
  • 4篇华亭煤电股份...
  • 2篇中国中煤能源...
  • 2篇山东唐口煤业...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河北科技大学
  • 1篇大同煤矿集团...
  • 1篇中国煤炭科工...
  • 1篇新汶矿业集团
  • 1篇中国煤炭学会
  • 1篇义马煤业集团...
  • 1篇内蒙古仲泰能...
  • 1篇中煤陕西榆林...
  • 1篇河南大有能源...

作者

  • 57篇王元杰
  • 25篇陈法兵
  • 21篇王传朋
  • 19篇李岩
  • 15篇潘俊锋
  • 15篇徐刚
  • 8篇夏永学
  • 6篇杜涛涛
  • 5篇邓志刚
  • 4篇卢振龙
  • 3篇刘宁
  • 3篇尹希文
  • 3篇毛德兵
  • 3篇任勇
  • 3篇冯美华
  • 3篇孙学波
  • 2篇秦子晗
  • 2篇刘少虹
  • 2篇范志忠
  • 2篇赵成利

传媒

  • 8篇煤矿开采
  • 6篇煤炭科学技术
  • 5篇中国煤炭
  • 3篇煤炭工程
  • 3篇采矿与岩层控...
  • 2篇矿业安全与环...
  • 2篇煤矿安全
  • 2篇2012全国...
  • 1篇煤炭技术
  • 1篇煤炭学报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工矿自动化

年份

  • 3篇2024
  • 6篇2023
  • 6篇2022
  • 4篇2021
  • 10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煤岩体破断危险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岩体破断危险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涉及矿山工程技术领域,主要在于能够实现对煤岩体从微破裂到全破坏的整体监测,监测范围更广,同时能够对危险事件的发生进行超前预警。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微震检波器采集的待监测区...
王元杰路洋波徐刚陈法兵李岩孙学波
文献传递
一种厚层坚硬顶板改性卸压源头治理冲击地压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厚层坚硬顶板改性卸压源头治理冲击地压的方法,其步骤包括确定目标岩层,确定压裂范围,确定水平井位置,钻井,高压水力定向致裂及巷道布局优化等过程。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厚层坚硬顶板改性卸压源头治理冲击地压的方法,能...
徐刚夏永学潘俊锋尹希文杜涛涛王元杰
文献传递
煤矿微震监测台网监测能力分析与优化方法被引量:2
2022年
微震监测台网的监测能力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台网布置、速度模型、震相读取误差、走时区域异常、定位算法、设备运行状态和环境噪声等,其中台网布置现阶段可以人为优化。为了对微震监测台网的监测能力进行有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台网布置进行优化,提出了一种煤矿微震监测台网监测能力分析与优化方法。分析了台网布置因素中对微震监测台网监测能力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四因素:有效波形数、最大空隙角、近台震中距和台站高差,指出有效波形数、近台震中距和台站高差对震源深度求解误差起决定性作用,有效波形数和最大空隙角对震中定位精度起决定性作用。结合现有台网和工作面情况,得出四因素的分布云图,通过四因素分布云图逐项对微震监测台网监测能力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优化,得出新的台网布置方案;对新方案进行定位误差与灵敏度分析,得出全矿井的震中定位误差、震源定位误差及区域灵敏度,对新方案进行二次评价;若二次评价结果满足要求,则可将新方案作为最佳台网布置方案;若二次评价结果不满足要求,则重新进行四因素分项评价并对方案进行优化,直至满足要求为止。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提出的方法对唐口煤矿5307工作面的微震监测台网进行优化后,爆破震源定位误差均值由59.2 m降到37.2 m,定位误差最大值降到100 m以下,误差在50 m以下的爆破事件占总数的69.0%,说明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微震定位精度,优化台网监测能力。
陈法兵吴红军崔保阁王元杰王元杰
关键词:震源深度
基于泰森多边形的微震源定位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泰森多边形的微震源定位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涉及微震监测领域,可以解决目前缺乏简洁有效的全局震源定位方法,导致震源定位精度差,微震监测效果不能满足矿方需求的问题。发生微震事件后,根据各台站对应地震纵...
陈法兵王元杰孙学波李岩潘俊锋王传朋刘宁
基于地音监测技术的冲击危险性预测被引量:11
2010年
基于ARES-5/E地音监测系统在华亭煤矿的应用,介绍了系统监测区域的划分,以及地音监测系统的应用效果。通过对地音监测数据的分析,得到地音参量与矿压显现之间的变化规律。地音监测系统的现场应用表明,系统对监测区域的危险性做到了准确评价。
王元杰齐庆新毛德兵魏东
关键词:地音冲击地压矿压显现
基于高精度微震监测的煤岩破裂与应力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108
2011年
采用"最佳D值"设计准则对微震台网最佳布设方案进行了理论研究,得出最优台站布置点即为以震源位置为中心的正n边形的顶点;提出了微震台网布设一般性的原则和P波波速测定方法。采用ARAMIS M/E微震监测系统,对千秋煤矿21141工作面围岩破坏和应力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据此划分了冲击地压的3个高危险区域;指出21141工作面开采已经引起了巨厚砾岩的运动,开采过程中容易诱发底板型冲击地压,应采用放炮断底的解危措施;提出21141工作面密闭墙与终采线间距应大于50 m,区段煤柱应小于5 m。
夏永学潘俊锋王元杰张寅
关键词:微震监测应力分布
深部急倾斜特厚煤层分层开采冲击地压防治技术被引量:25
2011年
为了防治砚北煤矿1502采区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段开采的冲击地压。对该矿冲击地压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运输巷冲击地压的发生主要受上下分层工作面采掘交替影响,在上部回采工作面超前下部掘进工作面80~150 m时影响最为明显;回风巷除受采掘交替影响外,还受地质构造应力的影响,在煤层倾角突变处的前方100—150 m影响显著。采用钻屑法、电磁辐射法、微震法和地音法对冲击地压实施预测预报;并采取切顶爆破、煤体爆破对顶板及煤体进行卸压措施,掘进工作面冲击地压次数降低了44.4%,回采工作面降低了66.6%,保障了砚北煤矿强冲击地压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于贵良李前王元杰
关键词:特厚煤层影响因素冲击地压
基于井上下微震联合监测技术的矿井防治水应用研究被引量:20
2020年
基于矿井的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构建井上下一体化微震监测台网,提出了一种井上下微震联合监测技术,对井上下联合微震监测结果在垂直方向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数量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微震事件分布规律与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微震事件在平面位置主要集中在工作面两端,且工作面回风巷侧应力集中程度明显高于运输巷侧,垂直方向上微震事件主要集中在煤层上方0~80m范围内,微震事件数量在顶板以上80m后急剧减少,得出导水裂隙带的最大发育高度在煤层上方80m左右范围内;其中,工作面煤层上方0~20m为垮落带,20~80m为采动裂隙带,微震监测结果与理论计算基本相一致。
王元杰路洋波
关键词:导水裂隙带
微震和地音综合监测在冲击地压防治中的应用被引量:30
2011年
在分析了微震和地音监测技术各自优势的基础上,结合ARAMIS M/E微震监测系统与ARES-5/E地音监测系统在华丰煤矿的应用效果,提出了综合微震和地音监测技术的冲击地压防治方法。理论分析表明,微震监测技术配合地音监测技术,不仅在时间上对冲击危险起到了即时预测,而且在空间上对冲击危险起到了从局部预测到区域预测的分级预测效果,还可以实现煤岩体破裂过程中能量从集聚至释放整个过程的全程监测。实践表明,ARES-5/E地音监测系统能够对冲击事件的发生起到提前预测;应用微震和地音综合监测技术,能够结合2种技术的优势,在冲击地压的防治中取得效果。
张宗文王元杰赵成利邓志刚王传朋
关键词:微震地音冲击地压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初采期间顶板活动规律监测分析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为了研究榆横矿区特大型矿井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顶板活动规律,基于微震监测技术构建井上下微震联合监测台网,对大海则煤矿首采工作面初采期间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单面见方”以及推采速度四个影响因素影响条件下的顶板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顶板破裂峰值一般超前初次来压1天;顶板破裂频度(频次)与周期来压具有持续的相关性;当来压强度小于17000 kN时,顶板破裂强度(能量)与周期来压相关性较弱;工作面“单面见方”前26 m时出现顶板破裂频度峰值,顶板活动在“单面见方”16 m后逐渐趋于稳定,单面见方时顶板破裂高度达到最大值;当工作面推采速度≤1.6 m/d时,顶板破裂强度(微震能量、频次)始终处于极低的水平;当工作面推采速度为2.4~6.4 m/d时,顶板破裂逐渐增强,破裂强度(微震能量、频次)上限增加明显;当工作面推采速度≥7.2 m/d时,顶板破裂强度(微震能量、频次)的下限具有明显增加。
金峰李岩李岩王宾昌王元杰陈法兵
关键词:初采期间微震监测初次来压周期来压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