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牟芝蓉

作品数:27 被引量:67H指数:4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全军免疫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细胞
  • 8篇蛋白
  • 7篇蛋白质
  • 7篇白质
  • 6篇蛋白质组
  • 6篇电泳
  • 4篇免疫
  • 3篇蛋白质组学
  • 3篇双向电泳
  • 3篇肿瘤
  • 3篇维甲酸
  • 3篇维甲酸诱导
  • 3篇轮状
  • 3篇轮状病毒
  • 3篇抗原
  • 3篇基因
  • 3篇分子
  • 3篇病毒
  • 2篇电喷雾
  • 2篇电喷雾质谱

机构

  • 24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27篇牟芝蓉
  • 17篇吴玉章
  • 7篇李晋涛
  • 7篇黎万玲
  • 6篇费蕾
  • 5篇唐艳
  • 5篇邹丽云
  • 4篇何渝军
  • 3篇魏静
  • 2篇魏斌
  • 2篇王靖雪
  • 2篇夏汝山
  • 2篇姜曼
  • 2篇耿淼
  • 2篇郝飞
  • 2篇何海洋
  • 1篇吴乔
  • 1篇杨天德
  • 1篇肖颖彬
  • 1篇张蓓

传媒

  • 8篇免疫学杂志
  • 7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生物技术通讯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肾脏病与透析...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国免疫学会...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斯氏按蚊黑化包被约氏疟原虫卵囊时血淋巴蛋白的二维电泳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以斯氏按蚊 约氏疟原虫为模型 ,用二维电泳技术分析比较约氏疟原虫感染后雌性斯氏按蚊吸饲硝喹蔗糖水和蔗糖水蚊血淋巴蛋白差异。方法 用挤压法分别收集吸硝喹糖水 3d、吸感染血和吸蔗糖水雌斯氏按蚊成蚊血淋巴 ,Bradford法检测血淋巴蛋白浓度 ,继而对血淋巴进行双向电泳 ,凝胶考马斯亮蓝染色 ,ImageMasterVDS CL对二维电泳凝胶蛋白斑点扫描和用ImageMaster 2DElite软件进行蛋白质斑点自动分析。结果 用药组血淋巴蛋白浓度总是低于吸感染血组和吸糖水组 ,用药组蚊血淋巴蛋白点有 10 1个 ,对照组有 115个 ,有 5 1个蛋白点相同。 5 0个仅在用药组中检测到 ,64个仅在对照组中检测到 ;蛋白点的分子量和等电点主要位于 ( 4 0~ 60 )× 10 3 和碱性端。结论 二维电泳技术可直接反映蛋白质的差异 ,其蛋白浓度和白点的差异与硝喹诱导疟原虫卵囊黑化有关。
杨松黄复生吴玉章况明书牟芝蓉魏斌
关键词:二维电泳硝喹斯氏按蚊血淋巴约氏疟原虫
利用2DE-MS技术筛选和鉴定大肠癌血清标志物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利用2DE-MS技术对大肠癌患者血清和正常人血清蛋白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和鉴定差异蛋白。方法收集正常人(n=10)和大肠癌患者(n=15)术前血清,进行去除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及脱盐浓缩预处理,应用2DE-PAGE分离处理后血清蛋白,比较两者的差异蛋白质点,采用MALDI-TOF分析鉴定差异蛋白质。结果血清经预处理后,可提高样品的上样量,2DE-PAGE图谱的蛋白质点数明显增加,水平条带明显减少。大肠癌患者血清中共筛选2个差异的蛋白点,经质谱鉴定为转甲状腺素蛋白(transthyretin,TTR)和细胞角蛋白1(cytokeratin-1,CK-1)。其中TTR在大肠癌患者血清中为低表达,而CK-1为高表达。大肠癌患者血清中TTR含量为(245.87±60.72)mg/L,明显低于大肠腺瘤组和正常血清组[分别为(299.53±67.91)、(311.31±67.01)mg/L,P<0.01]。结论 2DE-MS技术是筛选和鉴定疾病血清标志物的良好工具,TTR可能是大肠癌潜在的血清标志物。
何渝军牟芝蓉黎万玲刘宝华吴玉章
关键词:大肠癌蛋白质组学二维电泳血清标志物
人源轮状病毒转基因马铃薯口服免疫小鼠的免疫应答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分析人源轮状病毒转基因植物抗原的口服免疫应答反应。方法在根癌脓杆菌介导获得系列转基因马铃薯植株的基础上,用ELISA分析转基因马铃薯中目的蛋白表达水平。马铃薯块茎直接口服免疫Balb/c小鼠,ELISA分析免疫小鼠血清、唾液、粪便提取物特异抗体水平。结果获得一株最高表达量的转化株;口服免疫可诱导较强的血清IgG反应和强烈的黏膜sIgA反应,粪便的sIgA最高,唾液次之,尿液中无sIgA;加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佐剂免疫组小鼠和霍乱毒素(CT)佐剂免疫组小鼠抗体水平无显著差异,无佐剂免疫组小鼠抗体水平略低。结论人源轮状病毒转基因植物疫苗联合黏膜佐剂免疫动物可诱导特异的系统与黏膜免疫应答,且黏膜免疫强度略高于系统免疫。
李晋涛费蕾牟芝蓉唐艳魏静吴玉章
关键词:轮状病毒口服免疫马铃薯
免疫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肿瘤相关抗原筛选中的应用
2010年
蛋白质组学研究在后基因组时代得到快速发展,免疫蛋白质组学技术为肿瘤相关抗原的发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其筛选的肿瘤相关抗原不仅可用于肿瘤诊断和预后的检测,还可能成为新的治疗靶标。本文就免疫蛋白质组学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何渝军牟芝蓉黎万玲吴玉章
关键词:肿瘤相关抗原BLOTTING
农杆菌介导鼠源轮状病毒vp4基因转化马铃薯条件优化研究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获得马铃薯再生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方法 以马铃薯品种“台湾红”为受体材料 ,对其再生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 诱愈培养基为MS + 0 1mg L 2 ,4-D + 1mg LBA ,出芽培养基为MS + 1mg LZT +5 0mg LGA3 ,卡那霉素浓度为 5 0mg L ,农杆菌液浓度为A6 0 0 =0 5。通过该体系将一鼠源轮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vp4导入马铃薯中 ,获得了具卡那霉素抗性的转化植株。经PCR验证 ,外源基因已导入马铃薯基因组中。结论 获得相对高效的马铃薯遗传转化体系 ,并成功地将外源基因转入马铃薯中。
李晋涛吴玉章费蕾牟芝蓉
关键词:VP4基因基因转化农杆菌马铃薯
双向电泳分析比较维甲酸诱导HL60细胞分化的蛋白表达差异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以维甲酸诱导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分化为模型 ,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比较维甲酸诱导HL60细胞分化的蛋白表达差异。方法 用细胞生物学的方法分析分化细胞形态上的差异 ,NBT实验检测细胞NBT阳性率。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分化肿瘤细胞蛋白表达差异。结果 分化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 ,细胞表面出现突起 ,细胞核变小。分化后细胞NBT阳性率达90 %以上 ,而未分化细胞NBT阳性率低于 5 %。双向电泳技术分析发现有 7个蛋白点只未分化细胞检测到表达 ,而分化细胞未检测到 ;有 14个蛋白点只在分化细胞检测到。结论 双向电泳技术可直接反映细胞蛋白表达变化。
牟芝蓉吴玉章李晋涛
关键词:HL60细胞双向电泳维甲酸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
MHCⅠ类分子在内质网中的组装研究进展
2001年
MHCI类分子在内质网中组装形成肽 MHC复合体。抗原肽主要来自于胞内蛋白 ,在蛋白酶体作用下形成的 8~ 10个氨基酸小肽。内质网中的多个伴侣分子与I类分子相互作用形成肽组装复合体。这些伴侣分子对于Ⅰ类分子的有效组装以及配体的选择均有重要作用。
牟芝蓉吴玉章
维甲酸诱导HL-60细胞分化相关蛋白的鉴定及其蛋白功能的初步研究
诱导分化和//或凋亡疗法是一种新的、有前途的肿瘤治疗方法。经典的例子是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ML/),ATRA的治疗对该种疾病可达92-95/%的病人完全缓解。HL-60是研究AP...
牟芝蓉
关键词:维甲酸HL-60S100A9
文献传递
纳升电喷雾质谱鉴定维甲酸诱导HL60细胞分化相关蛋白质
2004年
目的 鉴定维甲酸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有关蛋白质。方法 双向电泳分离维甲酸诱导分化前后HL60细胞蛋白 ,PDQuest软件分析筛选分化肿瘤细胞特异表达的蛋白点 ,用纳升电喷雾质谱对酶解消化样品进行部分氨基酸的序列测定 ,数据库比较即可得知是已知或未知蛋白。结果 PDQuest分析全反式维甲酸 (atRA)诱导分化前后HL60细胞蛋白双向电泳图谱 ,有许多蛋白表达水平有变化 ,我们对两个在分化细胞中明显表达的两个蛋白点进行了鉴定 ,质谱测序结合数据库检索表明两个蛋白点为同一种蛋白 ,即S10 0钙结合蛋白A9。结论 S10 0A9蛋白在atRA诱导的HL
牟芝蓉吴玉章李晋涛周伟魏斌
关键词:维甲酸HL60
人源轮状病毒的小型猪腹泻模型建立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建立人源轮状病毒的小型猪腹泻模型,为人源轮状病毒感染的免疫保护机制、致病机制及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ELISA与RT-PCR相结合分离鉴定野生型人源轮状病毒;用野生型人源轮状病毒G1与G3血清型口服接种不同日龄的小型猪,观察粪便排泄等临床症状,ELISA及免疫荧光分别检测粪便与小肠上皮组织中的轮状病毒抗原,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小肠上皮组织的病理变化与病毒样颗粒。结果3~5日龄小型猪均出现了典型的临床腹泻症状;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排泄可平均持续5~7d;小肠组织可见明显的病理变化,同时用免疫荧光检测方法可在小肠组织中检测到特异性轮状病毒抗原;透射电镜进行观察,在小肠组织的超薄切片中可见到大量的轮状病毒颗粒。30~35日龄小型猪可出现明显腹泻临床症状,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排泄可持续4~7d;56~60日龄小型猪接种野生型人源轮状病毒G1血清型后,均未出现典型的腹泻症状,但可持续排毒2~3d。结论小型猪可作为人源轮状病毒的理想腹泻动物模型。
李晋涛魏静牟芝蓉张蓓王靖雪唐艳何海洋费蕾吴玉章
关键词:小型猪腹泻模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