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永斌
- 作品数:22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氯芬酸钠栓超前镇痛治疗小儿术后疼痛的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研究双氯芬酸钠栓术前塞肛治疗小儿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2例2~8岁行尿道下裂矫治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三组:A组17例手术前使用双氯芬酸钠栓12.5 mg塞肛,B组17例术后立即使用双氯芬酸钠栓12.5 mg塞肛,C组18例不使用双氯芬酸钠栓塞肛。分别记录三组术后0.5、1、2、4、8、16、24小时的FLACC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各个时间点A组的FLACC评分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5、1小时A组的FLACC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小时后的各时间点B组的FLACC评分都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各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前使用双氯芬酸钠栓塞肛能有效治疗小儿术后的疼痛,且安全、经济。
- 陈勤广王志强潘永斌李尉兰
- 关键词:小儿双氯芬酸钠栓超前镇痛术后疼痛
- B超指导下中药灌肠治疗婴幼儿肠套叠
- 2008年
- 目的提高对B超指导下行中药灌肠的病例选择、操作要点及对婴幼儿肠套叠的诊断、疗效等临床价值的认识。方法婴幼儿肠套叠68例,先予补液及镇静解痉等处理,然后在B超指导下行中药灌肠治疗。灌肠成功者予补液、抗感染等治疗,并予以口服活性碳评估治疗效果。结果B超指导下中药灌肠成功率为98.5%,较国内报道的空气灌肠复位成功(93%左右)高,患儿复位后均在8h内可排出黑色炭剂,无肠坏死等并发症。结论B超指导下顺腑汤中药灌肠治疗,不但可利用水液汤剂压力使套叠肠管复位,亦可通过肠管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吸收,促进患儿复位后肠功能恢复,且可避免X线透视下行空气灌肠所致射线伤害,操作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何时鸣易运连潘永斌邓钊洋白剑梁永雄何淑媚高卫华
- 关键词:婴幼儿肠套叠中药灌肠B超
- 胸骨上举术治疗儿童漏斗胸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胸骨上举(Ravitch术式)治疗儿童漏斗胸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89-07~2005-04 75例儿童漏斗胸采用改良的Ravitch术式,胸骨上举,胸骨后钢板支架固定和随访病例资料,参阅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除2例早期钢板移位,术后3 d内再次手术固定外,其余患儿手术过程均很顺利,术后愈复良好.66例随访0.5~11a,除3例前胸壁轻度凹陷外,其余患儿胸廓外观正常.患儿生长发育及运动能力均与正常同龄儿基本相同.结论:儿童漏斗胸采用改良Ravitch术式,胸骨上举,胸骨后钢板固定,无不良合并症,矫形效果满意.微创Nuss术式为一种新方法,合并症较多,但兼有矫形和美容功效,有待今后开拓、优化.
- 高卫华李维光刘威梁建华白剑潘永斌
- 关键词:矫形外科学
-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睾丸鞘膜覆盖技术修复远段型尿道下裂50例报告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评价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睾丸鞘膜覆盖技术修复远段型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 50例远段形尿道下裂病人行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睾丸鞘膜覆盖技术,年龄18月至12岁,冠状沟型15例,阴茎体型29例,尿道下裂术后失败者6例,选择的全部病例无均无严重阴茎下弯、阴茎龟头发育良好.18例行包皮脱套后仍有下弯者行阴茎背侧白膜折叠后下弯矫直满意.手术时间平均1.5小时,常规留置尿管10~12天.结果 50例均顺利实施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睾丸鞘膜覆盖技术式,术后随访1年,尿瘘5例(10%),均无尿道狭窄及尿道憩室发生,总治愈率90%,且阴茎外观满意,无阴茎下弯,尿道口呈裂隙状使阴茎头和尿道口更美观.结论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睾丸鞘膜覆盖技术适用于大部分无严重阴茎下弯、阴茎龟头发育良好的远段型尿道下裂患儿,且外观满意,并发症少,缩短手术时间,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 潘永斌邱伟全高卫华何时鸣
- 关键词: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
- 带蒂包皮内板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应用带蒂包皮内板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方法 29例患儿,平均4.5岁,其中阴茎体型22例,阴茎阴囊型7例。切除阴茎腹侧纤维索带后,应用阴茎背侧带蒂的内板卷曲成管状,旋转180°至阴茎腹侧与原尿道口吻合,形成新的尿道。结果 26例患儿获成功,排尿正常,阴茎外观尚可。3例发生尿瘘。结论应用带蒂包皮内板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和术前术后的正确治疗,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 何时鸣潘永斌白剑梁勇雄何淑梅
- 关键词:尿道下裂带蒂包皮内板
- 腹腔镜经脐三通道法治疗小儿腹股沟型隐睾探讨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腹腔镜经脐三通道法和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腹股沟型隐睾,探讨腹腔镜经脐三通道法治疗小儿腹股沟型隐睾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选取我院2010—2014年收治的腹股沟型隐睾患儿,采用B超检查,均确诊为腹股沟型隐睾60例,其中30例采用开放式睾丸下降固定术,30例采用腹腔镜经脐三通道法睾丸下降固定术。结果两组病例中,均痊愈,术后随访半年至1年,无睾丸回缩及萎缩。采用开放式手术,创伤大、疼痛明显,术后腹股沟可见一陈旧性手术疤痕,采用腹腔镜经脐三通道法,具有可行性,术中损伤小,术后疼痛轻,随访腹壁无可见疤痕。结论采用腹腔镜经脐三通道法治疗小儿腹股沟型隐睾,效果好,术中损伤小,术后疼痛轻,随访腹壁无可见疤痕。深得患儿家长满意,值得推广。
- 潘永斌高卫华梁永雄梁裕柱
- 关键词:腹腔镜小儿
- 中药方外敷治疗婴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评价中药方外敷治疗婴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手法按摩+理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外敷。治疗60天1疗程,共2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痊愈90例(90%),好转6例(6%),总有效率96%。对照组痊愈70例(70%),好转10例(10%),总有效率80%。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方外敷结合手法按摩及理疗治疗婴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潘永斌高卫华何时鸣
- 关键词:先天性肌性斜颈中药外敷婴儿
- 小儿腹股沟滑疝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滑疝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近5年共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344例,其中确诊滑疝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着重探讨其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女性患儿腹股沟滑疝发病率较男性患儿为高(P<0.01),女性患儿滑出器官为卵巢、输卵管伞端,而男性患儿则为盲肠、阑尾,乙状结肠或膀胱;其发病机制除与患儿腹股沟内环腹膜壁层先天发育不良有关外,尚与卵巢、输卵管伞接近腹股沟内环、卵巢悬韧带和盲肠、乙状结肠系膜较活动有关。小儿腹股沟滑疝的临床表现与其他腹股沟斜疝相似,易发生误诊。结论小儿腹股沟滑疝是由于腹没沟内环先天性发育不良和腹腔内较活动的器官滑出所致。临床表现与一般的腹股沟斜疝相似,必须仔细鉴别。从其病因、发病机制方面加以考虑,有助于明确诊断。
- 高卫华何淑媚白剑潘永斌梁永雄何时鸣戴丰华
- 关键词:小儿腹股沟滑疝发病机制
- 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术式选择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根据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的病例特点,合理选择腹腔镜或传统开放手术的术式,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280例资料,对比分析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手术,结合患儿的年龄、病史、腹股沟管壁有无缺损等病例特点,选择合适的术式。结果:本组病例中选择腹腔镜术式有145例,无复发、阴囊血肿等并发症,选择传统开放手术术式有135例,术后阴囊肿胀8例,复发1例。结论:根据患儿的年龄、病史、腹股沟管壁有无缺损等病例特点,合理选择腹腔镜或传统开放手术,效果优良。
- 白剑高卫华何时鸣戴丰华潘永斌梁永雄
- 关键词:腹腔镜传统开放手术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式选择
- Duckett术和Koyanagi术修复近端型尿道下裂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Duckett术和Koyanagi术在近端型尿道下裂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泌尿外科2012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71例近端型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行Duckett术记为Duckett术组,36例行Koyanagi术记为Koyanagi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治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Duckett术组手术时间为(135.2±8.6)min,Koyanagi术组手术时间为(129.5±11.3)min,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97,P>0.05);两组治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0.05)。Koyanagi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明显低于Duckett术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61,P<0.05)。结论:对于本院泌尿外科采用Koyanagi术修复近端型尿道下裂相比Duckett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 潘永斌梁裕柱王少梅吴敏秋梁萍宝邱伟全
- 关键词:DUCKETT术